為減碳而造林是偽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種樹很好,因為樹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扮演關鍵的角色。

近年因為淨零碳排的目標,造林減碳成為顯學,世界各國也紛紛響應「種一兆棵樹」的運動,有大企業家也在聯合國大會宣示:「我們需要種一兆棵樹,用來吸收全球三分之二的碳排。」

但是,問題是,要種在哪裡?

有人統計,若把各國政府或者各個企業與組織已經承諾要種的樹,所需的土地面積加起來,總共十二億公頃,相當於全球陸地面積的十分之一。

若扣掉四分之一的農業用地及沙漠、岩石砂地,極地凍土……世界上根本沒有足夠的地方來實現這個種樹的雄心壯志。

若是我們先不管這個問題,單單以現在為減碳而急就章執行的種樹計畫而言,也可能會有許多問題,比如把原本可用的農地改成人工林,可能會影響到糧食產量,但若現在原本沒有植物覆蓋的地方種樹,那失敗率可能會很高。

更大的盲點是,大家只募款種樹,卻沒有足夠經費,讓那些樹活下來。最近有一個研究檢視了亞洲地區170個造林計畫中,有半數以上的樹木,都在五年內死亡。其他地區恐怕情況也一樣,比如2022年5月,英格蘭西諾福克地區的議會撥款種的六千棵樹,在三個月後檢查,有九成的樹木已死亡。

為什麼大家只募款種樹,卻不關心剛種下的樹苗能不能存活?

答案是,當你號召群眾:「你的捐款能種下一百萬棵樹」聽起來很棒很有吸引力,但是假設你說:「你的捐款能幫助除草澆水,確保這個地區的森林健康」,聽起來似乎就很遜,恐怕也募不到錢了。

種樹是好事,但是種樹也很複雜,若要真正的達到減碳目標,也許還要從很多方面來努力。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3
 (一)拯救荒野 從拯救荒心開始 1992地球高峰會議上,當時担任參議員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曾經講了一段話:「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活於驚悸中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
Thumbnail
2025/05/03
 (一)拯救荒野 從拯救荒心開始 1992地球高峰會議上,當時担任參議員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曾經講了一段話:「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活於驚悸中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近年植樹造林成效顯著,但養護與再利用方面仍有困難。文中談到修枝料源應避免棄置焚燒,而應進一步進行分級分類,並尋求合適應用。建議可透過公私部門與地方林業充分合作,培育新生代力量參與養護工作,並規劃與建構設備與環境場域,讓身心障礙夥伴能參與其中。此外,應用過程需建立永續的商業模式,創造永續發展的可能性。
Thumbnail
近年植樹造林成效顯著,但養護與再利用方面仍有困難。文中談到修枝料源應避免棄置焚燒,而應進一步進行分級分類,並尋求合適應用。建議可透過公私部門與地方林業充分合作,培育新生代力量參與養護工作,並規劃與建構設備與環境場域,讓身心障礙夥伴能參與其中。此外,應用過程需建立永續的商業模式,創造永續發展的可能性。
Thumbnail
種樹很好,因為樹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扮演關鍵的角色。 近年因為淨零碳排的目標,造林減碳成為顯學,世界各國也紛紛響應「種一兆棵樹」的運動,有大企業家也在聯合國大會宣示:「我們需要種一兆棵樹,用來吸收全球三分之二的碳排。」 但是,問題是,要種在哪裡? 有人統計,若把各國政府或者各個企業與組織
Thumbnail
種樹很好,因為樹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扮演關鍵的角色。 近年因為淨零碳排的目標,造林減碳成為顯學,世界各國也紛紛響應「種一兆棵樹」的運動,有大企業家也在聯合國大會宣示:「我們需要種一兆棵樹,用來吸收全球三分之二的碳排。」 但是,問題是,要種在哪裡? 有人統計,若把各國政府或者各個企業與組織
Thumbnail
當今的民進黨政府緊抱廢核神主牌,極力以太陽能、風力發電來填補,讓國營的台電用高價收購,以誘激相關業者的積極性。於是剃光山坡地、抽乾沼澤、停耕農地而鋪上太陽能板的景象越來越普遍,終於光電發電量在這幾天飆創新高。另一方面,地方民眾為守護山林而表達抗議反對,也在屏東沿山公路、苗栗銅鑼、嘉義東石(註1)、花
Thumbnail
當今的民進黨政府緊抱廢核神主牌,極力以太陽能、風力發電來填補,讓國營的台電用高價收購,以誘激相關業者的積極性。於是剃光山坡地、抽乾沼澤、停耕農地而鋪上太陽能板的景象越來越普遍,終於光電發電量在這幾天飆創新高。另一方面,地方民眾為守護山林而表達抗議反對,也在屏東沿山公路、苗栗銅鑼、嘉義東石(註1)、花
Thumbnail
碳匯能否永久保持穩定? 碳匯如何轉化為碳權並在抵換市場運作? 如何避免「砍大樹、種小樹」等問題? 企業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面對我國森林碳權的未來發展,在國發會的2050年淨零路徑規劃中,《碳匯》被視為削減碳排放的一種方式,以實現碳中和目標。《森林碳匯》成為選項之一,企業界瘋狂尋找自然碳匯倉庫,如
Thumbnail
碳匯能否永久保持穩定? 碳匯如何轉化為碳權並在抵換市場運作? 如何避免「砍大樹、種小樹」等問題? 企業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面對我國森林碳權的未來發展,在國發會的2050年淨零路徑規劃中,《碳匯》被視為削減碳排放的一種方式,以實現碳中和目標。《森林碳匯》成為選項之一,企業界瘋狂尋找自然碳匯倉庫,如
Thumbnail
科學知識性的書籍讀起來總能解惑,解這顆地球上所發生重大天然災害的來龍去脈、解人類文明進展的社會現象、解環境與人類相互湧動時的身心變化。本書就以地球環境、科技與社會、健康與大腦三個主題領域,精選48個提問與解答,並且在每個提問篇幅中以英文單字關鍵字和一段英文句來增加閱讀的附加價值。
Thumbnail
科學知識性的書籍讀起來總能解惑,解這顆地球上所發生重大天然災害的來龍去脈、解人類文明進展的社會現象、解環境與人類相互湧動時的身心變化。本書就以地球環境、科技與社會、健康與大腦三個主題領域,精選48個提問與解答,並且在每個提問篇幅中以英文單字關鍵字和一段英文句來增加閱讀的附加價值。
Thumbnail
離開英國的那天,深秋微雨,當車子行駛於海德公園旁的林蔭大道,滿地的金黃落葉刷亮了陰灰的天空,我心繫著此時在格拉斯哥會場中熱烈辨論關乎地球存亡的最終決議。 
Thumbnail
離開英國的那天,深秋微雨,當車子行駛於海德公園旁的林蔭大道,滿地的金黃落葉刷亮了陰灰的天空,我心繫著此時在格拉斯哥會場中熱烈辨論關乎地球存亡的最終決議。 
Thumbnail
隨著疫苗開始施打,COVID-19 疫情在全球開始受到控制,而各國也在擬定疫後如何讓疫情下重創的經濟回歸正常。許多國家可能會選擇以投擲「銀彈」的方式,如台灣發起「振興券」促進經濟發展,不過根據專家研究,高達 20 個國家在實施經濟復甦的同時,卻在加劇環境的破壞與氣候變遷的影響。 全球振興計畫投 1
Thumbnail
隨著疫苗開始施打,COVID-19 疫情在全球開始受到控制,而各國也在擬定疫後如何讓疫情下重創的經濟回歸正常。許多國家可能會選擇以投擲「銀彈」的方式,如台灣發起「振興券」促進經濟發展,不過根據專家研究,高達 20 個國家在實施經濟復甦的同時,卻在加劇環境的破壞與氣候變遷的影響。 全球振興計畫投 1
Thumbnail
提到固碳、儲碳,人們往往會想到森林、樹木,紛紛對於林地砍伐、雨林保育等環境議題祭出法規進行規範。而近年來,開始有專家將注意力轉移到海洋,發現海洋的固碳能力甚至勝過陸上的森林,還有潛力能形成一個巨大的藍碳經濟系統。 然而,由於海洋的固碳能力長期被低估,海洋環境的保護不足導致可以協助固碳的生態系大量被
Thumbnail
提到固碳、儲碳,人們往往會想到森林、樹木,紛紛對於林地砍伐、雨林保育等環境議題祭出法規進行規範。而近年來,開始有專家將注意力轉移到海洋,發現海洋的固碳能力甚至勝過陸上的森林,還有潛力能形成一個巨大的藍碳經濟系統。 然而,由於海洋的固碳能力長期被低估,海洋環境的保護不足導致可以協助固碳的生態系大量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