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知識性的書籍讀起來總能解惑,解這顆地球上所發生重大天然災害的來龍去脈、解人類文明進展的社會現象、解環境與人類相互湧動時的身心變化。如本文所附照片圖示,本書以地球環境、科技與社會、健康與大腦三個主題領域,精選48個提問與解答,並且在每個提問篇幅中以英文單字關鍵字和一段英文句來增加閱讀的附加價值。是一本隨手就能翻閱且滿足對熱門議題好奇的小書。
地球只有一個,不斷被討論的環保相關議題也時常出現在各類訊息,減碳的集體意識和碳中和作法漸漸浮上檯面,各行各業如農業、能源,對人類生存十分重要卻是需要大幅減碳的領域。
種樹造林可以申請登錄為碳匯作買賣標的,但種樹能緩和氣候變遷嗎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一項研究指出,在世界各地種植至少一兆棵樹,就可以捕捉三分之二因人類活動排入大氣層的二氧化碳。( 頁15 )然而,海水和土壤也會吸收二氧化碳,且濃度呈現平衡。收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時會發現,二氧化碳濃度呈現平衡的海洋和土壤,本身也會有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此,這項研究就被認為計算基礎過於簡化。( 頁16 )
當熱門議題呈現炒作趨勢的時候,各式各樣的各類研究報告就會被引用,通常會被冠以專家說來強調議題內容分析的正確性,直觀而言都是學術分享並提供改善計畫的依循。另外,背後可能可以帶動的新藍海商機,則成為旁敲側擊下商業定價模式運算的佐證提供。
二氧化碳造成環境汙染的同時對人類的健康也會造成傷害,這已無庸置疑,但出身寒微也會影響健康 ? 身體是否會記得我們的成長經驗,讓貧窮進一步影響基因 ? ( 頁133 )這個「表觀遺傳學」的研究新領域,將遺傳自父母原本一成不變的基因體的命定概念,換成基因體其實是我們生物機制的一部分,基因本身會把環境影響納入考量,形塑它的發展及功能,它是會隨著生活經驗而改變結構與功能的動態物質。( 頁135 )
科學家一向清楚知道,社經地位較低的人,終其一生健康狀況都比較差。( 頁133 ) 「表觀遺傳學」的研究是否也能解釋,當有社經地位較低的父母親,即便後來家庭經濟情況改善,或者透過自己的才能而功成名就、社經地位跟著提升極多的同時,仍無法擺脫健康狀況比較差的事實,其部分原因真的是貧窮記憶影響基因遺傳所造成 ? 這是敦促人們努力追求社經地位的另類刺激嗎 ? ....非常耐人尋味的研究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