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停留的地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光停留的地方

光停留的地方


一直以來,都很希望有機會能參與紀錄片的拍攝,不論是以什麼樣的角色身在其中。


覺得紀錄片迷人之處在於,能夠清楚地知道,我們正在看著部分現實被挖掘、被梳理、被聚焦。這種真實感,反而讓人能短暫抽離現實,一頭栽進敘事影像的流動裡。用一部影像,開始了一個故事;反之,有時也可用一部影像,將一個故事結尾。可能很悲傷,也可能很感動,有的時候則是什麼結論都不適合給,只留下後勁十足的尾韻。各種議題記錄片中無濾鏡的真實,深深吸引著我。


當初在迷迷糊糊的情況下,只聽到「紀錄片」三個字,就非常執拗的跟朋友說「帶我去」(無視他的意願),也無暇顧及要做什麼?去哪裡?總之就是,帶我去。最初的田調,從單純的扛裝備翻牆,到中暑曬傷,都還算撐得過。漸漸的,到了有關地方歷史的部分,才是讓我花最多時間投入,也傷透腦筋的。沒有地理概念、歷史也唸的亂七八糟的我,只能一次次的把資料整理成一條我能懂的時間軸,在書中、在後代家人的述說中、在資料照片中,慢慢的「看著」這個故事發生。


於是,我看著這個家族在那個台日關係微妙的時代,祖輩用自己對未來的憧憬,建造了堅固美麗的安身之所,父輩則是傾己之力開拓出不同的人生道路,直到桃李滿開的現在,依舊用自己窮極一生的熱情影響著後學末進。子輩在當代各有一片天,用自身的專業與熱愛找到持續前進的路。在後代家人的描述裡,我也看到了每個世代間會有的彼此不理解與空白,卻幸運的從閱讀家人的物件中,找到了的諒解。於是,我們在這樣的家族記憶裡,找到保存這個地方的理由與繼續下去的能量。


逝者已逝,但留下來的後代,都會在心中保有一個明亮溫暖的地方給離開的家人,用不斷述說和回憶去理解、記憶甚至是和解。這個故事可以很單純成為一個家族紀實,紀錄著古宅從無到有到始末,但對我來說,更多的是作為記憶的載體,裝填著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延續至未來可以有的想像,希望透過這次拍攝與紀錄,能讓這座古宅在接下來的年歲中,成為光持續停留的地方。


註:相關照片拍攝及使用已獲得家屬同意。

在暗房裡找禪意,在文字裡找古意,在閱讀裡找共鳴,在創作裡找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不是一個習慣吃糖的人,站在貨架前猶豫再三,最後還是帶走了一包金平糖。
我很喜歡貓,可是我養了一隻狗。 小時候,我常幻想長大了有自己的空間的時候,要養一隻貓,那隻貓會像另外一個自己,有的時候理我,有時不理,愛做什麼就做什麼。那隻想像中的貓,是對未來自由生活的嚮往,和忠於自我意識的投射。如果我有一隻貓,覺得這樣的關係也是舒服的,彼此都有空間。喜歡貓,喜歡到加入了各種貓咪
媽媽一直說,底片很貴,我不會用,會浪費。 妹妹保證再三,底片超級便宜,真的!妳只要幫我按五張就好。 邊說邊把手掌攤開,比了一個五。 媽媽說,我好久沒有用過這種底片的相機了,只有在日本的時候常用。 媽媽說,這我哪知道要怎麼用?我不記得了。 媽媽說,我會把這個按壞掉嗎? 我說,我們先
時移霜降,暗香翩然。 陽台的植栽自生自滅了一段時間。 這株木樨,總是可以在貧瘠中開出燦燦金光。 今日陰涼無雨,難得無事,隨手摘了些沁入茶裡。 木樨的甜潤清香,與熱氣尾隨茶香飄出,襯托出短暫的閒逸。 當下的愉快和放鬆,難以形容。 歷經漫長的臥病與調養,中間幾度想提起精神
我不是一個習慣吃糖的人,站在貨架前猶豫再三,最後還是帶走了一包金平糖。
我很喜歡貓,可是我養了一隻狗。 小時候,我常幻想長大了有自己的空間的時候,要養一隻貓,那隻貓會像另外一個自己,有的時候理我,有時不理,愛做什麼就做什麼。那隻想像中的貓,是對未來自由生活的嚮往,和忠於自我意識的投射。如果我有一隻貓,覺得這樣的關係也是舒服的,彼此都有空間。喜歡貓,喜歡到加入了各種貓咪
媽媽一直說,底片很貴,我不會用,會浪費。 妹妹保證再三,底片超級便宜,真的!妳只要幫我按五張就好。 邊說邊把手掌攤開,比了一個五。 媽媽說,我好久沒有用過這種底片的相機了,只有在日本的時候常用。 媽媽說,這我哪知道要怎麼用?我不記得了。 媽媽說,我會把這個按壞掉嗎? 我說,我們先
時移霜降,暗香翩然。 陽台的植栽自生自滅了一段時間。 這株木樨,總是可以在貧瘠中開出燦燦金光。 今日陰涼無雨,難得無事,隨手摘了些沁入茶裡。 木樨的甜潤清香,與熱氣尾隨茶香飄出,襯托出短暫的閒逸。 當下的愉快和放鬆,難以形容。 歷經漫長的臥病與調養,中間幾度想提起精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如同電影《灣生回家》般,當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上一輩、上上一輩的經歷與生活時,對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那些年、這些事的年輕人,甚至是一旁觀者而言,既非當事人,也非與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我們為何會會想要理解眼前這位祖父母輩、父母輩等長輩的過往呢?是單純為了填補來不及參與的過去?還是在當事人還活著,甚至
影像是完美複製的工具,卻也是赤裸裸的武器 影像可以記錄下那些我們怱略的細節,那些我們遺忘的瞬間,為了留住這些畫面,才有了電影、有了紀錄片。 而家,是每個人最親近的關係,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有爭執,但那都是彼此表達愛的方式。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Thumbnail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出三部台灣導演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家庭紀錄片,他們以自己的家人作為拍攝對象,開啟一場對家的探索旅程。(參考展區手冊介紹) 展期|112/12/12-113/04/07 (休館日1/2、2/5、2/9(除夕)、2/10(初一)、3/4、4/1) 時間|9:30-17: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故事描述著一個紀錄片導演,回到家鄉,拍攝自己的家人,和家人的互動,他的角度是從「我」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對他來說拍攝家人,也是重新認識的一個過程。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如同電影《灣生回家》般,當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上一輩、上上一輩的經歷與生活時,對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那些年、這些事的年輕人,甚至是一旁觀者而言,既非當事人,也非與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我們為何會會想要理解眼前這位祖父母輩、父母輩等長輩的過往呢?是單純為了填補來不及參與的過去?還是在當事人還活著,甚至
影像是完美複製的工具,卻也是赤裸裸的武器 影像可以記錄下那些我們怱略的細節,那些我們遺忘的瞬間,為了留住這些畫面,才有了電影、有了紀錄片。 而家,是每個人最親近的關係,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有爭執,但那都是彼此表達愛的方式。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Thumbnail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出三部台灣導演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家庭紀錄片,他們以自己的家人作為拍攝對象,開啟一場對家的探索旅程。(參考展區手冊介紹) 展期|112/12/12-113/04/07 (休館日1/2、2/5、2/9(除夕)、2/10(初一)、3/4、4/1) 時間|9:30-17: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故事描述著一個紀錄片導演,回到家鄉,拍攝自己的家人,和家人的互動,他的角度是從「我」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對他來說拍攝家人,也是重新認識的一個過程。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