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迪士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美國迪士尼是一家多元化的跨國媒體集團,最初以製作卡通影片為主,如《米老鼠與唐老鴨》,後來涉足真人影視劇、主題公園、音樂等行業,迪士尼也擁有許多知名的電影公司,如漫威、皮克斯等。迪士尼文化對全世界傳遞了一種充滿夢想、魔法、樂觀、冒險的美國價值觀,作品更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提供了娛樂和教育的功能,促進了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以及社會變革和進步,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觀眾的需求,迪士尼也在不斷地調整和創新自己的文化表現,試圖平衡自身的品牌特色和全球市場的多元性。

迪士尼有很多經典卡通,如《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記》、《小飛象》、《仙履奇緣》、《小飛俠》、《睡美人》、《101忠狗》、《小美人魚》、《阿拉丁》和《獅子王》等。除了這些動畫長片,迪士尼還有許多其他的動畫作品,如短片、電視劇、真人化重製等,都是迪士尼文化的一部分。

根據我的了解,美國加州迪士尼主題樂園,是全世界第一座迪士尼樂園,也是最經典的。另一個是奧蘭多迪士尼是全世界最大的主題樂園。日本迪士尼位於千葉縣,是全球第一個美國以外,也是全球最賺錢的迪士尼主題樂園。其餘狀況皆不如預期。

可能因少子化等多方面的影響,不夠條件支撐,因此台灣沒有迪士尼主題樂園,為什麼有很多人很期待? 因為迪士尼主題樂園是一個吸引國內外遊客旅遊的地方,也會帶動相關的產業鏈和就業機會,迪士尼主題樂園是一個展示美國文化和價值觀的平台,也會影響台灣的文化消費和認同,台灣的本土文化和創意產業可能需要更加努力和創新,才能與迪士尼競爭或合作,也可能需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與迪士尼做區隔和互補,對台灣的文化和創意產業有一定的挑戰和機會。

即便如此,台灣每年還是有很多人向迪士尼取經,回頭經營本土文化或渡假村,也常舉辦花博展、燈會等一系列活動,五花八門,並不一定都遜色迪士尼,而是太過分散,無法形成像迪士尼那樣擁有一個龐大的文化體,內容多到可長期穩定獲利,就如同台灣的中小企業一般雖然堅韌無比,卻無法像台積電那樣通吃全世界。記得迪士尼有很多卡通曾經是台灣代工繪製,現在台灣也為美國電影特效代工製片,有人說台灣的市場小,我覺得是太過分散,不夠凝聚,也就是台灣文化還未成形。舉例:

1.台灣的影視產業胡亂搞,不僅未能在全球建構穩固的市場,如美國電影或韓劇一般成為全世界的重要消費品,反而受到外國的衝擊而一蹶不振。

2.表演藝術方面更多的是流於蚊子館,表演藝術團體無法像神韻一樣自給自足,要依靠民間贊助與政府不斷的補助才能生存,無法持久。

3.台灣近年雖有很多硬體文化設施,但因未能落實美學教育,國人藝術文化鑑賞力不足,不僅無法大力支持文創產業,反而審美觀嚴重偏差形成了塗鴉。

4.台灣是個海島,明明是像美日一樣的海權國家,卻被強行加載了大陸文化,明明是靠貿易全球化經營的地方,卻被教育成自古以農立國的張冠李戴,顛倒黑白極其愚蠢。

所幸在教育方面,為打造科技島發展高科技而重視技職教育獲得成功,大大降低了老八股教師的毒害,讓台灣能在惡劣的環境中逆勢成長,也算是台灣之福。但長遠來看,形成台灣文化還是唯一的目標,也就是想到甚麼就想到台灣,想到台灣就想到甚麼,而不是只有吃。為今之計,只好老歌新唱,廢物利用將古老民宅予以現代化運用,好好規劃,重新設計,發展為精緻文化觀光產業,亦可大量生產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與國際接軌,可能一時難以達成,但還是要做。美學教育需要加強加強再加強,而不是專搞華而不實的硬體建設,一味地補助,放放煙火。有鑒於此,需要好好思考,台灣必須整合所有地區特色再利用電影、小說、卡通、漫畫、電腦網路、遊戲等軟硬體資源散播出去,搭載代工產業,集中力量邁向「科技文化代工」之路,讓代工也能轉型,培植多元文化後,勝者為王,台灣人不需要學外國人整天作夢,廢棄掉沒用的老八股,換上台灣優勢的力量,自己打造自己的迪士尼。

葉祐任
葉祐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