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說卦傳》記載:「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撓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這段文字中提到了八卦中的六卦,沒有提到八卦中的「乾、坤」(天、地),會不會覺得有點奇怪呢?……可能是因爲,前面所謂的「神」(遠古時期也可能是代表「光電」的符號) 其實就是意指「乾、坤」。
由於《易經》講的大多是關於資訊或訊息的結構、內容及媒體的互動,所以《易經》提到的「神」,意思也可能是千變萬化的「光電」,包括宇宙中所有的光源、光線、光影、光波、電磁波和雷電、靜電等和一系列相關的發電機制 (發電原理及能源)、蓄電池 (電容) 及變電站 (變壓)、導流體 (導線)、絕緣體 (電阻) 等的探討。
所以,前述《易經.說卦傳》的文字中,一開始就提到與「光電」有關「雷」。
接著又提及與雷聲傳遞相關的氣流,也就是「風」。
然後,人類生火以造出人造光和人造熱以便用來傳訊,因爲漢字「光」的早期象形文就是漢文「火人」的上下組合。
八卦中的「兌」(澤) 則可以說是資訊的儲存媒介和交換機制的最大載體,所以後世纔有解易者把「兌」解為對應於「少女」即意指「妙」字的說法,而「妙」與「媒」在古代意思可能是相通的,正因爲「妙」字其中的漢文「少」也是漢字「沙」的本字、可能也帶有「像眾多細沙般流通散佈」的象徵意義。此時,人類可能已經發現,前述的「光」、「聲(音)」、「熱」其實都可以加以量化,以便用來作爲媒體傳訊的工具。
八卦中的「艮」也有「止」的意思,正因爲電流通過電阻可以產生電磁波,也可以產生熱與光,而此時人類的資訊科技可能已經運用到電力方面的知識。
換句話說,「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這句話裡所謂的「妙」也可能意指「媒體」或「傳媒」(傳訊的媒介),而「萬物」在此則可能是指各式各樣的資訊,包括影像、聲光等各種人體感官可以辨識的訊息,而此處「言」就是訊息或信息的總稱。
不論如何,資訊的意義還是要依賴大腦和身體的解讀,而慣性、習俗、意識型態都會影響我們對於資訊的判讀,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清醒的頭腦、合理的邏輯 (理則) 思考,應該是讀《易經》或讀其它古書時相當重要的一環。
https://vocus.cc/The_Story_of_IE/5c738289fd89780001d305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