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一般稱神為 God 等 (也有 Got、Gott、Goth、Guthan、Ghut 等的發音),God 與 guard (守衛) 發音極為相近。從古埃及以來的西方宗教歷史觀之,God 基本上就像守護其信仰者的 guard,是出於一種「保護神」或「守護神」或「告禱的、召喚的、求救的對象」之概念,也帶有「創世神」的色彩。於是,西方文化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了「天國」(God 創造並且直屬管轄的保護國) 的概念。
古代東方文化中的神,則比較傾向「自然神」的概念。因為「神」這個字是「示」與「申」的組合:在早期殷商文明的甲骨文中,「示」有「天空向下放射光芒」或「上天懸掛發光星體」之意,可以引申為崇高的天光普照人間;「申」則是「閃電」的形象,可以引申為「神靈」。
English 的 shine 中出現的字母組合 shi 與「示」的現代發音 shì 或 shí 等雷同。台閩語「神」發音為 hsín 或 shín ,正好也和 shine 相似,台灣國語或北京話或華語或普通話則發音為 sén 或 shén,也很接近 shine。English 的 shine 意思是閃耀、閃亮、光亮、光耀、陽光燦爛......等意思,也可以形容閃電的光亮,如:shining flash thunder light 意思是「閃亮飛迅的雷電光」。這意味著,「神」這個字可能與 English 的 shine 系出同源。
換句話說,在東方文化的原始概念中,其實「光、電」就是神。將之引申到現在的觀念來談,也可以說,甚至包括肉眼看不見的不可見光、電磁波、微波、無線電、輻射線也都是神。
由於「光、電」包括了可見與不可見的部份,因而對東方人來說,「有形的神」與「無形的神」都是可以接受的,差別只在於其頻率和波長的不同而已。也因此,自古以來東方文化對於偶像崇拜的問題沒有太大的爭議,具象的神像和抽象的牌位都可以當作是神的象徵。
例如,「天帝」是漢字文化中傳統宗教裡最高的神,也是眾神的領袖,而北京祈年殿中的「天帝」只有一個不足二尺的小牌位,既不知「天帝」的性別為何,也不知「天帝」的樣貌為何,這正是象徵了無形神為最高神的觀念。
此外,人與神的關係在東方文化中是非常緊密的。例如,看起來光采飽滿,可以叫作「有神」、「神氣」,就好像電燈發出強光、電池充飽了電一般;而相反的,「無神」卻用來形容頹喪枯槁的狀態,例如「兩眼無神」就是指一個人很疲倦或很空虛、提不起勁的樣子。
由此可見,東方人所謂的「神」,與古代的巫醫系統有很大的關係,在環環相扣的人體基本架構「身、心、靈」三者中,「神」代表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幾乎等同於精神或靈氣的意思,也是「精、氣、神」的一部份。
由於「神」也有不易直接觀察描述的性質,因而「神秘」、「神妙」、「神奇」等形容事物極為高深獨特而難以掌握的詞彙都與「神」有關。當然,世上高深獨特的事物不會只有一種,因而在東方人的概念中,「多神」與「一神」也都是可以接受的。那就好像是說,神可以是圓形的,也可以是方形的,而你要說「點」纔是構成一切形狀的基礎也可以。
因此,當一個人開始有「神」的概念之後,往往就會發現,神是形形色色、無所不在的;神是形而上的,也是形而下的;神是道,也是器;神是無窮無盡的,也是安於人身的 (人體也有弱電流在運轉)。
其實,按照古代東方「神即光、電」的概念來看,自從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公元 1706 ~ 1790 年) 引天空之閃電蓄電於電瓶、愛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公元 1874 ~ 1931 年) 發明實用的鎢絲電燈以來,現今燈光電器充斥的時代可以說就是一個「神的時代」、一個人與神共存共榮的時代。
於是可想而知,當人坐在電腦前打字上網、用手機講電話、轉換電視頻道、聽收音機、看 DVD、開關電燈、使用電器、攝影照相、言談思考......,「神」很可能都無時無刻以電磁波的形式記錄著人的一舉一動、一點一滴的作為呢!
說起來也真巧,如果把漢字「光、電」的羅馬拼音「guang、diàn」(台閩語則是 geng、dén) 取出頭一個子音 g、d,再於兩個字母中間加上一個輔助發聲的母音 o,就成了god。接著,再將 god 的第一個字母改為大寫 G,寫為 God,天哪!那不是和西方人所謂的神 -- God 一模一樣嗎?
P.S.1. 漢字文化古稱「北極星」或「北辰」爲「帝」,「帝」也是古天文表示星星亮度的星等名稱之一。 此外,印歐語系字根 *deyw-o- 也有「帝」或「神」(與 God 或 shining 互轉) 之意,d、t、z 發音也有互轉的可能:
(以下收集的是世界上一部份語言的英文名稱之一或中文漢譯之一,冒號後面則是相當於古漢字「帝」之意的發音記載及其可能帶有的漢字語意)
Sanskrit (梵語):देव (devá) -- 帝皇
Avestan (阿維斯陀語):daēva -- 帝皇
Latin (拉丁語):deus -- 帝宇星
Italian (義大利語):dio -- 帝星;帝王(皇)
Lithuanian (立陶宛語):dievas -- 帝皇星
Latvian (拉脫維亞語):dievs -- 帝皇星
Old Prussian (古普魯士語):deiws -- 帝王星
Oscan (奧斯坎語):diúveí -- 帝宇皇威
Umbrian (翁布里亞語):di -- 帝
Gaulish (高盧語):Dēvona -- 帝皇姆
Greek (希臘語):Ζεύς (Zeus) -- 極宇星,現代中文多音譯「宙斯」,漢字文化古代的思想家之一孔子可能曾經提及並音譯為「諸斯」或「示諸斯」(即「神Ζεύς」之意)。
Frisian (弗里西亞語):tios -- 帝皇星
Russian (俄羅斯語):диво (divo) -- 帝皇
Polish (波蘭語):dziw -- 帝極王
坎姆語:di -- 帝
English (英語、英格蘭語):Tiw -- 帝王、God (可能意爲 「General of 帝」或「冠于帝」、「冠帝」、「廣帝」、「高帝」、「光帝」、「總于帝」等即類似漢字文化的「上帝」,或是「神 -- 示申」ㄧ字代表的本意「光電」二字的漢語子音 g、d 組合加輔助發音兼結合符號 o 的組合)。
German / Deutsch (日耳曼語、日爾曼語、德語 / 德語、德意志語):Ziu -- 極宇
Old Norse (古諾爾斯語、古諾斯語):Týr -- 帝宇兒
Gothic (哥德語):Tyz -- 帝宇極
Welsh (威爾斯語):duw -- 帝宇王
Irish (愛爾蘭語)、Gaelic (蓋爾語、凱爾語、凱爾特語):día -- 帝昂
Lycian (利西亞語):ziw -- 極王
Luvian (盧維亞語):tiwat -- 帝王大
利地亞語:Divi -- 帝威
帕來語:tiyaz -- 帝宇昂極
Armenian (亞美尼亞語):տիվ (tiv) -- 帝皇
Old Church Slavic (古教會斯拉夫語):дивъ (divŭ) -- 帝皇宇
華語:dì -- 帝
台閩語:dê -- 帝
Hebrew (希伯來語):Shaddai -- 尚帝、星皇昂帝大盈。據說 EL Shaddai 又意爲「豐滿、豐富、全能的神」,其中 Shaddai 有「豐滿」之意,所以漢字「寬敞」ㄧ詞中帶有的字素「尚」(漢語起音也是 sh 或 hs 等) 很適合用來翻譯 Shaddai 的前ㄧ音節;EL 則代表「神」,但 E 和 L 的發音也可能與 English 之 electricity 及 light 相通,意即可能也與「示申」組合的漢字「神」之象形字帶有「光電」的內涵相通。
..................
P.S.2. 相關文章:上帝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