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湯圓的記憶;如今角色對換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冬至搓湯圓,想起兒時媽媽熬夜準備,每一顆都搓得又小又圓,媽媽說太大顆怕我們噎著,每年弄好一鍋湯圓都已經深夜了。

後來長大在外工作,逢節自己弄湯圓吃,都會想起媽媽挑燈搓湯圓的畫面。今年冬至媽媽因身體不適到吉隆坡看診,有機會換我弄給她吃。

我悄悄的備料,靜靜的搓著。媽媽發現後問「怎麼提前一天弄?」我笑說「要提早供菩薩搶頭香」。媽媽回「看了嘴饞會難受」。我說「想吃就吃吧不用等到明天」⋯⋯結果一煮好,媽媽就馬上進來廚房,可見她真的很想吃。

盛了一碗跟媽媽在餐桌上慢慢享受。談話中才知道原來她很愛湯圓,這與我以前的認知有很大落差。當下感觸……從小媽媽知道我們喜歡吃什麼,而我們可曾細心知道父母的喜愛?

看著父母漸老,很多的互動開始對調。以前媽媽大手牽小手;現在媽媽走路不穩換我們攙扶,而其中的耐心份量可有一樣?

兒時生病,媽媽喂湯藥不辭辛苦,尤其是發高燒,她更是徹夜不眠的更換冷毛巾;如今媽媽生病,必須侍奉在旁,心中五味雜陳。

媽媽這一次因糖尿問題要注射胰島素。這讓原本膽小的我,現在每天要四次幫媽媽扎針。還有三餐問題,也變成由我來打理,讓我有換位思考的機會,去感受媽媽當初照顧我們兄妹的不易。

手搓湯圓需要耐心,對待身邊至愛更是如此。倘若時間悄悄對換了我們的角色,但願我會待你如同你待我的好。

儘管不是每顆都圓,但能相聚就是緣。

儘管不是每顆都圓,但能相聚就是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二哥峰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放厥詞的讚頌你的好,或是亮出兩人的合照】。一旦網上傳出某某人往生的消息,臉書就會陸續看到類似以上的帖文。我就納悶怎麼那個時間點,該名往生者頓時多了那麼多人愛TA?多了那麼多人不捨得TA?
討厭跟厭惡是雙胞胎。常會因為討厭一個人,而對他的一舉一動產生厭惡感。討厭一個人通常會涉及到個人的價值觀、情感、經歷和互動模式。從行為反應來看,只要檢視是否不喜歡跟對方有任何互動,或眼神交流,便知道你有多討厭這個人。
【大放厥詞的讚頌你的好,或是亮出兩人的合照】。一旦網上傳出某某人往生的消息,臉書就會陸續看到類似以上的帖文。我就納悶怎麼那個時間點,該名往生者頓時多了那麼多人愛TA?多了那麼多人不捨得TA?
討厭跟厭惡是雙胞胎。常會因為討厭一個人,而對他的一舉一動產生厭惡感。討厭一個人通常會涉及到個人的價值觀、情感、經歷和互動模式。從行為反應來看,只要檢視是否不喜歡跟對方有任何互動,或眼神交流,便知道你有多討厭這個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不論是在新竹奶奶家,還是在台北,涼麵都是夏天常出現的。 其實小時候不是很吃喜歡吃,大概是因為每次想加很多料,特別是肉跟蛋,但碗總是不夠裝。而且因為要拌麵,每次都很容易拌出來,於是感到煩躁。拌麵一直都是我最懶得做的事情,即使到現在,外食如果是吃麵,我也都總是直接開吃。 是什麼差異,是回憶的差異
Thumbnail
母親是溫柔的代名詞,有些人就如母親般地存在著 長大後才知道,琳達阿姨愛我,而我也愛她,她是我童年裡的一顆太陽,照亮我許多陰暗的時光。無論有多少烏雲覆蓋住她,她仍然努力露出一道道陽光,即便製造烏雲的罪魁禍首是我。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應景的粽子當然不能少,其實過客吃過最美味的粽子是媽媽親手包的,口感佳、料多及愛心滿滿,無奈媽媽老了,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包的粽子,加上過客廚藝真不行,完全沒學到媽媽的好廚藝° 當我得知大樓有位阿嬤,專門在賣粽子的,一年只賣端午節及過年,心想這阿嬤的年紀跟媽媽差不多,
Thumbnail
童年時父母離異,對於成長來說是個難題。雙親離開後,我們都靠自己努力成長。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慢慢體會到父母的愛與付出。這道家常菜也許無法解決情感的問題,但可以帶給我們一絲家的溫暖。期望每個家庭都能讓孩子記住家的味道。
Thumbnail
今天放假,小朋友從昨天晚上就開始期待著今天要動手做麵條,哈,終於讓她們盼到了😀。 我的媽媽手藝很好,昨天晚上允諾小朋友們,今天會帶著她們體驗做麵條,我好佩服媽媽👍。 我在旁邊拿著相機記錄這美好的畫面,祖孫可以一起同樂做手工麵條,是難得可貴的。
Thumbnail
第一次元宵太晚回家,沒吃到芝麻湯圓,才深深驚覺過往儀式感的重大。 孩提時慒懂,家母逢年過節總會奔走廚間,過年時炸年糕、元宵時煮芝麻湯圓;雖然僅僅是去超商或超市買的桂冠芝麻湯圓,卻異常好吃,那獨有的芝麻餡至今能超越的不多(鼎泰豐可以)…
Thumbnail
天冷的時候,我喜歡煮酒釀湯圓,一鍋水燒開下芝麻與花生湯圓,另一鍋挖幾杓酒釀,加些水,緩緩攪拌,擺點冰糖,差不多時,加蛋花輕輕拌勻,然後關火放置一下。煮好的芝麻、花生湯圓撈起放置碗中,淋上酒釀蛋花,小口小口品嘗酸甜酒釀入口的香氣,融合流出的芝麻餡、花生餡,母女三人一起吃,是幸福的味道。 最近讀了一本
Thumbnail
Sarah:「對喔…… 不過,我沒想過這個問題;反正,民以食為天,吃飽最重要。」 Angel:「冬至吃湯圓、元宵節吃的是元宵。」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不論是在新竹奶奶家,還是在台北,涼麵都是夏天常出現的。 其實小時候不是很吃喜歡吃,大概是因為每次想加很多料,特別是肉跟蛋,但碗總是不夠裝。而且因為要拌麵,每次都很容易拌出來,於是感到煩躁。拌麵一直都是我最懶得做的事情,即使到現在,外食如果是吃麵,我也都總是直接開吃。 是什麼差異,是回憶的差異
Thumbnail
母親是溫柔的代名詞,有些人就如母親般地存在著 長大後才知道,琳達阿姨愛我,而我也愛她,她是我童年裡的一顆太陽,照亮我許多陰暗的時光。無論有多少烏雲覆蓋住她,她仍然努力露出一道道陽光,即便製造烏雲的罪魁禍首是我。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應景的粽子當然不能少,其實過客吃過最美味的粽子是媽媽親手包的,口感佳、料多及愛心滿滿,無奈媽媽老了,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包的粽子,加上過客廚藝真不行,完全沒學到媽媽的好廚藝° 當我得知大樓有位阿嬤,專門在賣粽子的,一年只賣端午節及過年,心想這阿嬤的年紀跟媽媽差不多,
Thumbnail
童年時父母離異,對於成長來說是個難題。雙親離開後,我們都靠自己努力成長。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慢慢體會到父母的愛與付出。這道家常菜也許無法解決情感的問題,但可以帶給我們一絲家的溫暖。期望每個家庭都能讓孩子記住家的味道。
Thumbnail
今天放假,小朋友從昨天晚上就開始期待著今天要動手做麵條,哈,終於讓她們盼到了😀。 我的媽媽手藝很好,昨天晚上允諾小朋友們,今天會帶著她們體驗做麵條,我好佩服媽媽👍。 我在旁邊拿著相機記錄這美好的畫面,祖孫可以一起同樂做手工麵條,是難得可貴的。
Thumbnail
第一次元宵太晚回家,沒吃到芝麻湯圓,才深深驚覺過往儀式感的重大。 孩提時慒懂,家母逢年過節總會奔走廚間,過年時炸年糕、元宵時煮芝麻湯圓;雖然僅僅是去超商或超市買的桂冠芝麻湯圓,卻異常好吃,那獨有的芝麻餡至今能超越的不多(鼎泰豐可以)…
Thumbnail
天冷的時候,我喜歡煮酒釀湯圓,一鍋水燒開下芝麻與花生湯圓,另一鍋挖幾杓酒釀,加些水,緩緩攪拌,擺點冰糖,差不多時,加蛋花輕輕拌勻,然後關火放置一下。煮好的芝麻、花生湯圓撈起放置碗中,淋上酒釀蛋花,小口小口品嘗酸甜酒釀入口的香氣,融合流出的芝麻餡、花生餡,母女三人一起吃,是幸福的味道。 最近讀了一本
Thumbnail
Sarah:「對喔…… 不過,我沒想過這個問題;反正,民以食為天,吃飽最重要。」 Angel:「冬至吃湯圓、元宵節吃的是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