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伊莉絲‧華莫比達(Elise Valmorbida)】
身兼作家、平面設計師、創意寫作教師與獨立電影製作人,其小說作品有《幸福結局之書》(The Book of Happy Endings)、《電視總統》(The TV President)和《纏繞的棍子》(The Winding Stick)。近期作品《山間聖母》榮獲「維多利亞總督文學獎」。
【本書大綱】
本書介紹創意寫作的三大特色:
第一:點燃對寫作的熱情。生活無所不能寫,新聞、歷史故事或現有的作品都可以拿來改編。
第二:運用各種感官增進寫作技巧,不要只依靠視覺,味道能喚起回憶、聲音能呈現臨場感、觸覺能感受溫度,所以寫作也能提升你的覺察力。
第三:寫作有益身心健康。為了描寫場景與體會角色的心情,你可以安排一段旅程。
【如何踏出寫作的第一步?】
1. 勇敢嘗試寫作,先從「小而美」開始。
創意寫作的人,常會在生活中找到各種幸福感,不管是靈感乍現的欣喜,或是獲得讚賞的滿足,雖然形成的速度緩慢,但終究會出現。就像馬賽克的拼貼一樣,在投入的過程中,一片片的拼湊而成。
若一心只想寫出大作,反而會寫得很差,因為內容會充滿刻意美化的詞藻。寫作是一種練習,就像是運動員的暖身,和畫家打草稿一樣,鍛練出寫作的肌肉後,還要維持它們的強度,而這些都是需要規律的練習。
2. 行動是靈感的源頭
「起初,靈感像一隻螞蟻,就只有一隻;接著,出現了另一隻螞蟻;然後,第三隻螞蟻就來了。」如果你的想法還不夠明確,也沒有足夠的素材,只要開始動筆或敲打鍵盤,細節就來了。
最初的念頭會引發其他的想法,正如螞蟻會放出費洛蒙吸引其他同伴前來。例如:跟身邊的人聊一點你正在進行的創作,他們也許會提供一些相關的資訊給你,進而成為你的靈感來源。當你開始決定要寫某個主題後,你的眼睛、耳朵和感知會變得更敏銳,突然會覺得從四面八方飛過來了好多訊息。
3. 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
人類的大腦會預先設想後果、改變計劃、預測結果,想像不同的可能性,所以「想像力」保護我們的安全,甚至讓我們生存下來。(例如:有一場法律事件,你做為證人,需要忠實呈現每個事實的細節,猜測與聽聞的內容都要特別註明。
當你陳述完後,對方律師也會質疑你說詞的真實性,所以你就會意識到,許多看似客觀的事實,其實是一連串的主觀印象、假設、模糊的記憶和感覺。) 透過別人的視角,你所認知的現實便會有所不同。衝突、意見分歧,都是產生故事的好方法。
根據科學研究顯示,培養創造力就是在催生幸福感,而創造幸福感的同時,你的心靈會變得更加自由,因而變得更有創造力,這是一種交互作用。
4. 滿足你的求知慾,要像海綿一樣吸收新知。
作者說演員不必為了解理兇手的心態而去殺人,作家也不必為了寫分娩的過程而去懷孕,雖然個人的體驗會影響作品的深度,但你不必真的成為筆下的人物。寫作剛開始一定是對於虛構或非虛構的內容都不夠了解,但我們可以先寫我們知道的東西,然後再去發掘補充我們不知道的東西,藉著寫作投入新的世界。
而我們要像海綿一樣吸收新知,就像海納百川,要讓自己變成寬濶、多孔的存在。但要如何成為海綿呢?
1)「閱讀」是很好的開始。
2) 投入各式文化活動。這樣能拓展海綿的體型,例如:看電影、上劇院、寫影評、參加閱讀團體和主題講座的活動。
3) 在無數人的身上學。每個人都會以大大小小不同的方式,與你的人生產交集。聆聽他人的侃侃而談,理解他們的表情、接受他們的論點、從他們的角度看事情。
【如何發掘寫作的題材】
1. 從新聞中找題材
選一篇令你印象深刻的報導,用它當做新故事的起點。以真實事件作為故事的核心,搭配自由的想像力。既然是創作,就不一定要忠於它的事實,而是可以自由的想像。(例如:一個事件所產生的相關人事的動機,並探討事件的前因後果,揣測此事件的發生過程中,當事人的心路歷程……等等)。
借用新聞報導的優點在於,它已有開頭、中間和結尾,你只要發揮創意,就可以變成一篇獨一無二的作品。
2. 從你的迷戀中找題材
先列出一些你在談話中,時常會出現的主題、令你著迷的書籍、電影或藝術品、你所珍視的價值觀、時常想起的那些人(例如:親人或是對你有重要影響的人),以及難以解釋的事件和關心的政治議題。
列出這些清單之後,可以從中挑一個主題寫寫看,讓文字自然發展。寫作會洩漏出你的想法、感受和見解。你的迷戀和執著,必然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3. 回收曾經的資源再次創作
有時創作就像資源回收一樣,在斷垣瓦片中收集零碎的物品,看看能否創造出新東西。就像你不想買現成的餐點,而是自己挑選食材,即使是隨意翻炒,也是自己喜歡的口味。
創作者總喜歡累積碎片、廢料、垃圾、半成品、遺棄的作品、筆記本。這些素材就像是創作的本質物體,而實驗和試錯是種令人感到快樂又充實的經驗累積活動。
翻開舊筆記,看看裡面有什麼東西能吸引你的目光,包括你仍感興趣的想法、寫到一半的散文、或開頭才寫了二句的詩作。拾回這些半成品,看能不能再完成它。
4. 運用「舊瓶裝新酒」的方式
內容老套的作品都是出自天才之手,因為內容精彩又真摯,才會永世流傳。它們剛問世時,讀者都會感到驚奇而有共鳴。因此這些作品一次次的被引用,直到變成老掉牙的故事。例如:莎士比亞的作品,或是那些一直被重覆拍攝的金庸武俠劇。
而如果能試著用新的方式講述這些老掉牙的故事,就會賦予這些故事有新的風貌,並且充滿個人的特色。當你察覺到自己的成長,別人也會注意到,這會是雙贏。
5. 把握靈光乍現的時刻
不少創作者都表示,他們會在泡澡、淋浴、睡前或半夢半醒的時刻靈光乍現。尤其靈感總在睡前最放鬆的狀態下湧現,因此床邊要有筆記本。有些作者會認為,自己不是創作者,而是故事選擇了自己。以下方式也有助於培養靈感:
1) 冥想
如果一直想不出答案,那就做一下冥想。靜態的冥想或是動態的冥想(例如:氣功、太極或瑜珈)都很不錯。
2) 夢境日記
趁著夢還記得的時候,趕快記下來。
3) 快速書寫
隨便挑個提示或念頭,每次十分鐘,全神貫注、不要停下來思考、不要刪除、不要篩選、不要放慢速度,連續不斷的寫就對了。
4) 遠離文字
做一些與文字完全無關,但需要專心做的事情,例如:跑步、游泳、聽音樂、種花或泡茶。詩和故事有自己的生命,等到靈感一來,它們就會自己成長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