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稻殼堆中找麥粒:40 招顛覆傳統的創新模式》之9個重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2018年金石堂-城中店熄燈前,有一段時間在做書籍促銷和清倉的活動,當時也買了好幾本書,有點像最後一次回顧這家書店的儀式感。這本書就是當時買的,一直想看但還沒看,後來放著又一直被新的書淹沒,最近又看到它,終於把它拿起來讀了。發現裡面有不少值得學習的觀念,所以整理了一下讀後心得。


raw-image


關於作者:史蒂芬‧夏皮洛(Stephen M. Shapiro)

20,000名創新顧問導師 奇異、嬌生、雀巢、英國石油、富達投資等知名企業創新顧問,創新文化、創新合作與開放式創新的頂尖權威。二十年來,他在全球四十個國家始終宣揚一個理念:只有當組織有效地將不同觀點的員工聚集在一起,創新才會發生。




1. 別在穀堆中找麥粒

作者提到,有些公司認為獲得許多點子,就會導出更好的創新,於是會廣納各方的意見和看法,包括員工的建議和問卷調查。但如果假設有上萬個建議,每個建議用三十秒來評估,也得花上半年的時間,而花費了許多人力成本和相關資源的結果,並不一定能找到滿意的點子,因為大部分的點子通常是沒有價值的"穀殼"。

所以作者認為,這種被誤導的觀念,就像是想從"穀堆中找麥粒"一樣。其實有時候你並不需要更多點子,有時公司一直無法創新,有可能是因為內部出了問題,所以解決問題才是最迫切的事,如果問題解決了,公司的創造力自然就會提升。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我有一個小時拯救世界,那我會用五十九分鐘釐清問題,用一分鐘找出解決之道。"


2. 非適者生存,而是適者生存。

有兩個人一起去登山,在山上遇到了一頭肌腸轆轆的熊。A登山客脫掉登山鞋,換上跑得比較快的球鞋。B登山客跟A登山客說:「你跑不贏一頭熊的」,A登山客說:「我只要跑贏你就好了」,說完便跑走,而B登山客仍留在原地不動。沒過多久,A登山客就被熊吃掉了。

因為B登山客知道熊的狩獵習性,熊的視力很差,而且只會追捕跑動中的獵物。A登山客或許講得沒錯,只要他跑贏B登山客就可以了,但這是在兩個人都要跑的前提下,跑比較慢的那個才會被熊吃掉(只知其一),但B登山客知道熊的狩獵習性(知道其二),所以保住一命。

"創新"就是想法要永遠領先競爭者一步,以確保你不會被吃掉。


3. 不能只看表面的「有意識」,要找出內心的「潛意識」。

通常要開發新產品時,都會先做市場調查,但市場調查能蒐集到的資訊,大都只能到"有意識"的層面,它只是受訪者在接受訪問時,直接給的一個很表面的答案,有可能和他們心裡真正想的"潛意識"想法不同。

例如:一家做助聽器的公司,想開發新一代的產品,但他們發現,即使醫生強力建議聽障病人需要配戴助聽器,仍有百分之八十的聽障病人拒絶配戴助聽器,而調查得到的結果是,因為助聽器價格太貴,導致聽障者減低購買的意願(有意識的答案)。但事實上是嗎?

後來製造助聽器的公司又再更深入一對一調查,發現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聽障人士覺得配戴助聽器不好看,自曝缺點又顯老,尤其聽力只有輕度受損的人更不願意戴(潛意識的答案)。

那這樣要把助聽器儘量做得很小,儘量不讓別人注意到嗎?後來製造商反其道而行,把助聽器做得又大又新潮,花色多樣,色彩鮮明又有變化。讓人誤以為是藍芽配件,最後這項產品大受歡迎。


4. 什麼是"視覺隱喻抽取技術"?

受訪者不一定能(或是不想)清楚表達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因此問卷調查只會得到受訪者內心真正想法的百分之五。因為受訪者當下一定會提供一個答案,但那個答案即使好,也有可能不完整,甚至如果不是實話,還會誤導方向。

「視覺隱喻抽取技術」是透過深入的一對一訪談,協助受訪者表達他們的"看"法,引導受訪者用視覺化來看待一項產品。就像配戴助聽器,好像是在告訴大家"我有缺陷、我老了"一樣, 是個刺眼的標誌,這就是一種強而有力的隱喻。掌握了這個隱喻,就可以開發出適合的產品,滿足他們的需求,並解決他們的問題。


5. 要擊中痛處,才有創新的可能。

要讓一個人做出改變,需要有下列三個條件:

A. 這個人必須不滿意現在的狀態

B. 這個人必須看到更好的狀態

C. 這個人必須相信自己可以達到更好的狀態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你必須"擊中人們的痛處",因為它與創新息息相關。例如:一家健身公司要吸引顧客上們,它有兩則廣告詞:

a. 可以迅速消除你的小腹。

b. 可以練出六塊肌

哪一個廣告詞會比較吸引人呢?答案是 a。因為要先消除小腹,才有辦法練出六塊肌,並且最後的研究指出,對練出六塊肌感興趣的人,都是那些沒有小腹的人,所以必須擊中人們的痛處,才有創新的可能。


6. 所謂的"完美",不是已無可添加,而是已無可捨去。

大部分創新者認為,完美就是要儘可能加入許多特色和功能,結果設計出來的產品反而太過複雜,讓人操作不易。就像買了一台新電腦,裡面內建了一大堆軟體,而大部分的功能不但用不到,還拖垮了電腦的速度,因此,想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並非完美。

相反的,如何讓產品能"平易近人",才是真正的完美。例如:遊戲公司設計了一款遊戲,簡單又好操作的遊戲介面,讓人容易上手,不管是對八歲的小孩,或是八十歲的老人,同樣具有吸引力,這就是"平易近人"。

米開朗基羅曾說過:「我從每一塊大理石上清楚看見了一尊雕像,猶如活生生的站在我眼前並且成形,神態與動作臻至完美,而我所要做的,就只是切掉粗糙石面,將囚禁的形體釋放出來,呈現於世人眼前,讓他們見到我所見到的」。


7. 創意與創新常來自"對立"

大部分的人都喜歡「物以類聚」,喜歡和自己頻率相同的人一起工作,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所以任何合作無間的團隊,通常成員們的相似度都極高,可能有相似的背景、經驗、興趣或個性。然而,這對組織是一件好事嗎?

作者認為,"多樣性團隊"與"同質性團隊",乍看之下,並無太大不同。但當任務分為"低難度"與"高難度"兩類時,低難度的任務,同質性團隊的表現始終比多樣性團隊更有效率。但在涉及高難度的任務時,多樣性團隊則表現得更有效能。

也就是說,思考邏輯不同的人組成團隊時,可以發揮更大的創新能力。因為想法相同的團隊,只會給你更多相同的想法,而"創新"則需要有各式各樣的想法。所以"你最不喜歡的人,可能是你最需要的人",因為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就是"互補"。


8. 單點思考 vs 線性思考

有一次在開會時,作者將全體人員分成兩組,然後拿出一塊磚頭。他給大家一分鐘去想,這塊磚頭可以如何利用?得到的答案是:「放在車子輪胎下面,有止滑的效果、放在馬桶水箱裡,可以減少出水量、找不到遙控器時,可以拿來砸電視 ......」,當大家看到磚頭時,都只有「單點思考」,只看到它的"實體性",例如:粗糙、沉重、有危險性等等,多數人解決的方案都很相似,創意範圍十分有限。

後來又進行第二輪,題目還是一樣,只是改成不要去看磚頭的實體性。你們要隨意想一個情境,然後從那個情境中找出磚頭的用途。例如:身體。如何把磚頭運用在身體上?這時就有很多有創意的想法出現「可以練舉重、可以當絲瓜布來去角質、頂在頭上來訓練美姿美儀,或是把它黏在鞋底來增高.....等等」。這就是「線性思考」。

單點思考:只看問題的特性,然後從中找出解決方法。

線性思考:就像線與線之間的連結,思考問題的特性,可與什麼東西做連結,進而得到有創意的想法。


9. 改變看世界的濾鏡

你買了一輛新車之後,注意到好像很多人都跟你開一樣的車?但顯然跟你一樣的車子不會在一夜之間增多,其實是因為你看世界的"濾鏡"改變了。我們通常只透過長期建立起來的觀點濾鏡來看世界,所以唯一能改變觀點的方法,就是換掉現在這個濾鏡。

作者提供的方法是,可以把自己想成另外一個人。想像你是一名偵探、廚師、園丁、醫生或攝影師,然後根據這個想像的身份來觀察周遭,你會開始看到過去從未看到過的事物,當你開始專注於不同的元素時,就會開始有新的體驗和觀點。



喜歡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機隨手拍下影像,也許是走路時,看見被雨水打落在地上的一朵花;也許是聚餐時,喝到的某一杯裝飾美麗的咖啡.... 都是當下的一種記錄,或許影像也有自己的話想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無印良品」閒逛時,無意間走到了繪本區,被可愛的書本封面吸引了,忍不住佇足停留翻閱。 無印良品的行銷策略做得蠻不錯的,在童裝區裡設置了一處繪本世界的小天地,吸引小朋友的視線,讓小朋友可以專心的看繪本,而家長也可以安心的慢慢選購服飾,逛愈久買愈多 (?) ,而且如果小朋友有喜歡的繪本,還可以順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關於作者 : 幾米】 繪本作家。大學美術系畢業,用大量閱讀各種插畫與繪本作品的方式,來自學插畫。覺得精彩的繪本不該只被當作兒童讀物,便開始創作給各年齡層讀者的繪本,開啟了成人繪本的新類型。其創作了超過六十部作品,更在全球各地被翻譯成二十種外語。   【本書大綱】 「微笑的魚」幾米 19
之前朋友送了我一本袖珍型小書~《態度對了就對了》,作者 - 高明智 從事管理與教學工作已有三十年,授課經驗超過三百家公司與組織,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本書中看到了一段很受用的話 ~ "自我精進的十大信念"。 如果是以前,看到類似的文字,會覺得可能又是老生長談之類的內容,
【關於作者:伊莉絲‧華莫比達(Elise Valmorbida)】 身兼作家、平面設計師、創意寫作教師與獨立電影製作人,其小說作品有《幸福結局之書》(The Book of Happy Endings)、《電視總統》(The TV President)和《纏繞的棍子》(The Winding
【關於作者:伊莉絲‧華莫比達(Elise Valmorbida)】 身兼作家、平面設計師、創意寫作教師與獨立電影製作人,其小說作品有《幸福結局之書》(The Book of Happy Endings)、《電視總統》(The TV President)和《纏繞的棍子》(The Winding
在「無印良品」閒逛時,無意間走到了繪本區,被可愛的書本封面吸引了,忍不住佇足停留翻閱。 無印良品的行銷策略做得蠻不錯的,在童裝區裡設置了一處繪本世界的小天地,吸引小朋友的視線,讓小朋友可以專心的看繪本,而家長也可以安心的慢慢選購服飾,逛愈久買愈多 (?) ,而且如果小朋友有喜歡的繪本,還可以順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關於作者 : 幾米】 繪本作家。大學美術系畢業,用大量閱讀各種插畫與繪本作品的方式,來自學插畫。覺得精彩的繪本不該只被當作兒童讀物,便開始創作給各年齡層讀者的繪本,開啟了成人繪本的新類型。其創作了超過六十部作品,更在全球各地被翻譯成二十種外語。   【本書大綱】 「微笑的魚」幾米 19
之前朋友送了我一本袖珍型小書~《態度對了就對了》,作者 - 高明智 從事管理與教學工作已有三十年,授課經驗超過三百家公司與組織,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本書中看到了一段很受用的話 ~ "自我精進的十大信念"。 如果是以前,看到類似的文字,會覺得可能又是老生長談之類的內容,
【關於作者:伊莉絲‧華莫比達(Elise Valmorbida)】 身兼作家、平面設計師、創意寫作教師與獨立電影製作人,其小說作品有《幸福結局之書》(The Book of Happy Endings)、《電視總統》(The TV President)和《纏繞的棍子》(The Winding
【關於作者:伊莉絲‧華莫比達(Elise Valmorbida)】 身兼作家、平面設計師、創意寫作教師與獨立電影製作人,其小說作品有《幸福結局之書》(The Book of Happy Endings)、《電視總統》(The TV President)和《纏繞的棍子》(The Winding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將書放在書櫃旁的地板上,起身休息了一下。六層兩排的書櫃,過去一手打造的知識王國,我瀏覽著每一本書的厚度、書的脊椎、書的包裝、書的過去,以及書排列的弧度,沉迷了好一陣子。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這本頁頁重點,我讀很久,絕對值得買回來細細研究。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Thumbnail
從2023年閱讀的書中,挑選幾本書並簡要介紹其內容,可供大家做為參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將書放在書櫃旁的地板上,起身休息了一下。六層兩排的書櫃,過去一手打造的知識王國,我瀏覽著每一本書的厚度、書的脊椎、書的包裝、書的過去,以及書排列的弧度,沉迷了好一陣子。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這本頁頁重點,我讀很久,絕對值得買回來細細研究。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Thumbnail
從2023年閱讀的書中,挑選幾本書並簡要介紹其內容,可供大家做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