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治‧克拉森(George Samuel Clason)長期從事出版行業,1926年出版一系列以古巴比倫為背景,用寓言體形式講述財務成功秘密的小冊子,借古巴比倫富翁之口,將致富奧秘融於許多故事中,被譽為美國最成功的財務教育學大師。
「金融學如同一座宮殿,你從各個不同的窗戶一窺其中,看到的畫面是不同的;金融學也如同一片森林,你從森林的各個邊緣出發都可以進入其中,但歷經的風光是迥異的。」
「一個依靠工作性收入來養家糊口的人,怎樣才可以擁有資產性收入?」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幾千年前的巴比倫國王,於是他向當時國家的首富請教這個問題,並邀請首富舉辦研修班,來傳授他的致富思想。
巴比倫首富也曾經一貧如洗,但他如何翻轉貧困成為首富呢?因為他有致富的秘密。
1. 脫貧致富第一守則:先設法塞滿你的錢袋
利用已經有的收入,開始建立自己的財富。你拿一個空籃子,每天早上放入10顆雞蛋,然後每天晚上又拿走9顆雞蛋,長久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原本空的籃子裡面,將會裝滿雞蛋。而如果把雞蛋換成錢幣,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存下一筆錢。
富翁告訴來上課的學員,以前我也是窮人,但自從我開始堅持最多只花掉每次收入的十分之九,並存下十分之一的時候,我生活的舒適度並沒有因此下降,反而我的心情更安定,因為我輕鬆的累積了錢幣。
2. 脫貧致富第二守則:合理控制你的開銷
有些人能力很好,他可以賺很多錢,但同時也很會花錢,所以這類人也存不了錢。因此,要先分清楚「需要」和「想要」,你要先把"必要的支出"和"非必要的享受"先記錄下來,而你收入的十分之九要先用在必要的支出上面,若想達到更好的理財,你需要合理控制你的開銷。
3. 脫貧致富第三守則:讓自己的金子持續成長
「裝滿金子的錢袋有什麼意義?它只是讓一個吝嗇鬼的靈魂滿意而已。」富翁說。
我們財富的養成,靠的就是利用這些金子來賺錢,也就是用錢滾錢的方式來創造財富。富翁告訴學員,錢袋裡的銅板數量,不能決定一個人財富的多寡,一個人的財富取決於是否有錢財不斷流入。即本金不算真正的財富,要藉由本金的運用之後,所獲得不斷流入的部分,才能算是累積而來的財富。
4. 脫貧致富第四守則:防止財富的損失
富翁告訴學員,很多看似可以賺錢的機會,其實正在考驗所有擁有金子的人。如果你無法確認向你借錢者的還款能力,就不要把錢借給對方,否則,借出去的錢可能會變成無償的送禮。
還有,如果你對一項投資的風險還沒達到透徹的瞭解,也不要貿然去投資,更不要把你的錢借給任何人去投資,就像拿錢給磚匠去做珠寶生意一樣,這是一件很愚蠢的事,也是我的失敗經驗。因此,對於你的財富,除了要守住以外,還要避免損失。
5. 脫貧致富第五守則:尋找可以獲利的投資
大部分的巴比倫男人都要向地主繳交房租,但富翁告訴學員,你們應該要有自己的房子。如果你們想自己買房子,錢莊會很樂意借錢給你們,借到錢然後付錢給建築商,買房就不是什麼難事,房子一完工,就是你自己的。
以前,你把房租交給地主,而現在你分期付款把錢還給錢莊老闆,你所欠的債務會隨著每次支付而逐漸減少,全部還清只需要幾年。這樣一來,你就擁有看得見的有價財產。
6. 脫貧致富第六守則:提前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
為了自己的晚年,以及當自己離世之後家人的生活,每個人都需要預備下足夠多的錢,但如何在還沒能力賺很多錢的時候,做這樣的準備?不妨事先買下幾處房產,如果選對了,它們將來會增值,或是把它們用來出租,可以收租金,它們的價值和利潤,永遠不會消失。
7. 脫貧致富第七守則:讓自己更有賺錢的能力
有一位學員對富翁說,我兩個月內向主人要求加薪六次,但最後都落空了,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富翁說,這就是想賺更多錢的強烈願望,而這個渴望是致富的先決條件。除了有強烈和明確的願望之外,也要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你可以請教同行中的前輩,如何加強自己的技能,讓自己提高賺錢的能力。
一位工匠很煩惱的告訴錢莊老闆,我的姐姐向我借錢,想給她的丈夫去做生意,我該借她嗎?工匠想聽錢莊老闆的意見,而錢莊老闆告訴工匠一個故事:
村裡的農民養了一隻驢子和一頭公牛在為他工作,為了想知道動物們每天都在聊些什麼,農民都會去農場偷聽。
公牛:「命運真不公平,你看我整天都要拉犁,就算累到四肢無力,或是脖子磨破皮,我都不能休息,哪像你這麼好命,整天披著彩色的毛毯,除了背著主人出門,其他事都不用做。」
驢子:「這樣吧,我教你一個好辧法,你明天就裝病,主人認為你生病了,就不會讓你去幹活。
第二天,公牛覺得驢子講的話有道理,於是就裝病。奴僕告訴農民,公牛生病無法工作。」
農民:「田裡的工作,無論如何都不能耽誤,既然公牛生病,那就讓驢子代替公牛去田裡工作吧。」
這時驢子才意識到,為了幫助公牛,自己必須替他幹活,結果自己累了一整天。
晚上,農民又去偷聽他們在說什麼。
公牛:「老弟啊,你真是夠朋友,正是因為聽了你的建議,我才能好好休息一天。」
驢子:「為了幫你,我自己累了一整天,從明天開始,自己的工作自己做。而且我還聽見主人說,如果你的病治不好,他就要把你賣掉,像你這麼懶惰,真希望主人趕快把你賣掉。」
從此之後,兩隻動物誰也不跟誰說話。
錢莊老闆對工匠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遇到需要幫助的朋友,不是不能幫,但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不能為他背負重擔。
錢莊老闆給工匠的忠告
1. 你可以幫助身處困境的人,因為這些人將來有可能會成為了不起的人,但幫助這些人是有前提的。如果他們借錢是用來做生意,就有可能賺到更多的錢,如果借錢是想去揮霍,這種借款多半是收不回來。
2. 準備把錢借出去時要思考,借錢的人是否有能力好好使用這筆錢,如果他沒有好的規劃,借出去的錢很可能就收不回來。即使想要經商,也必須對該行業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果他不了解該行業,只是天馬行空的幻想,我不會把錢借給這種人。
3. 好好保管手上的金子,不要因為所謂的"責任"而借錢給他人。想要幫助別人,方法有很多種,不一定要傾盡所有。記住,金子不會留在愚蠢的人手中,把錢借給別人揮霍,還不如留著自己享受。
4. 如果你貿然將錢借出去,你損失的將不止是金錢,還會損失很多賺錢的"機會"。你應該多和那些有經驗的富商接觸,在他們那裡,你可以學習到很多理財的成功經驗,在有保障的前提下,你的財富才有可能越累積越多。
5. 人們在年輕時,總是有很大的抱負,為了得到財富和渴望的東西,他們往往會想找一條捷徑,因此,他們不經思考就會跟人借錢,他們不了解,這種借款是一種無底洞,如果身陷其中,就很難翻身了。
6. 我用在做生意上的資金,並不是我全部的家當,我只想在衣食無憂的前提下,儘量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如果因為幫助別人而擔風險,這是不可取的。
現在已成為一片廢墟的巴比倫,在古時候,曾是輝煌和財富的代名詞。因為暴雨的沖刷,一些破舊的陶片和磚塊露出地面,考古學家才注意到這裡。考古學家挖開了塵封的舊土,這座古城的街道和宮殿才慢慢被呈現出來。雄偉的巴比倫城牆已不復存在,牆上的磚石幾乎都被後世的阿拉伯人挖走。
雖然巴比倫時期,紙張還沒有被發明,但是透過巴比倫人刻在泥板上的文字,仍能獲得許多有價值的東西。
考古學家在巴比倫廢墟進行挖掘時,出土了五塊泥板。考古學家將這些刻有巴比倫文字的泥板寄給考古隊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的一位教授描述,一開始他們收到泥板時,都以為上面的記載內容,應該會像「天方夜譚」一樣,充滿夢幻與神奇。
後來他們從這些泥板中,發現巴比倫五千年前的社會狀況,竟然幾乎和現在差不多,而這五塊泥板講的是關於如何在還清欠款的同時,還讓自己的財富越累積越多。教授心想,這些方法在五千年前適用,但它們在現今的社會,也還能行得通嗎?
這五塊泥板的內容描述一位駱駝商人,經歷了如何從欠債、變成奴隸、再從如何還債、擺脫奴隸身分到變成富翁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因為他的朋友,提供他一個既能還債也能存錢的計畫,於是他把這個方法記錄在泥板上,讓跟他有相同深陷困境的人,也能知道這個計畫。
第一塊泥板的內容:
為了保證未來衣食無憂,我必須有一定的存款,而我的朋友對我說了一些有智慧的話。朋友說,如果有多餘的錢應該把它們累積起來,因為一個人如果只有少量存款,表示他對家人缺乏關愛,對國王來說,他不是一個盡心盡力的臣民;而一個人如果沒有任何存款,表示他對家人很殘忍,對國王來講也不會是一個忠心的臣民。為了完成這個計畫,我購買的用品絶對不能超過收入的七成。
第二塊泥板的內容:
收入的三成,其中兩成我要用來還債,還給當初信任我,願意讓我分期付款的債主(駱駝商人詳細的記錄了所有債主的名字和全部的欠債金額),另外一成存起來。
第三塊泥板的內容:
過去我曾經債台高築,入不敷出,導致妻子被迫回娘家,而我遠走他鄉淪為奴隸。有了這份計畫之後,我一一拜訪過去的債主,我告訴他們,我只能憑自己的手藝賺錢,在保障生活的前提下,我會每個月拿出收入的兩成來還債,希望他們可以諒解,因為我拿不出更多的錢,我還向他們保證,我一定會把所有債款還清。
大部分債主都同意我提出的建議,其中有一位債主也是精明的商人,他告訴我買東西時不要用賖帳,用現金購買的方式比較好(因為賖帳會誤以為手中還有很多現金)。也因為我每個月都會還他們一部分錢,所以他們就不會再追債。我相信,與躲債務相比,償還債務會更容易一些。
第四塊泥板的內容:
這段時間我勤懇的工作,而且我的心情也很愉快,對於我的還債計畫,妻子非常贊同。有一次,我把一部分銅板送去某個債主家,他仍抱怨我還債還得太慢,我告訴他:「只有我的生活得到保障,才可以更快把錢還給你。」,之後我慢慢償還了大部分的欠債,完成這個計畫並沒有想像中艱難,儘管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除了我的債務減輕許多之外,更令人高興的是,我和妻子有一定的存款,這個計畫太美妙了。我終於可以抬頭挺胸的站在別人的面前,因為我已經有二十一枚銀幣的存款。
第五塊泥板的內容:
今天是一個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我終於把所有債務都還清了。我和妻子準備了豐盛的食物,招待所有親朋好友和曾經的債主,有人對於以往,對我的辱駡感到後悔,希望我能原諒他。還有其他人對我的態度也變得恭敬,而我的妻子也用崇拜的眼光看我,我覺得自己找回了尊嚴。有了這個計畫,我的成功指日可待。
之後考古隊研究中心的這位教授,寫了一封信給當初寄泥板給他們的考古隊,他信中提到,如果你們進一步挖掘到古巴比倫這位駱駝商人的靈魂,請告訴他,我們考古隊研究中心,對他表示萬分的感謝。因為他刻在泥板上的故事,讓我們許多人都從中受益,因為我們也運用了這個泥板上的計畫償還了債務。
五千年前巴比倫駱駝商人從痛苦的經歷中,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對於五千年後的人們來說,其中的價值依然毫不遜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