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變成大怪獸之前

當環境讓孩子變成刺蝟

當環境讓孩子變成刺蝟

刺蝟~~給人什麼樣的印象呢?難以靠近嗎,如果背上的刺像是厚重的鎧甲,那麼又在保護什麼呢,柔軟的腹部或許不只是柔軟,而是從來沒有被接納與理解的恐懼,最後就變成只要戳一下,就把背上的刺豎起來的本能反應,好像這個世界有多麼危險。

令人哀傷的新聞,但是由於沒有實際接觸過,所以只能結合過去一些經驗來想像。也許不斷的違規行為,讓家庭與學校不只無力,甚至變成了某種刻板印象,處罰似乎變成了例行公事。畢竟受害者也是需要被照顧,也是需要公平正義。看到很多很多網路上的回應,抱怨著為什麼對未成年犯罪過度包容,為什麼不視為成年人的刑事責任,為什麼不能搜書包等等,一方面真的需要正視這些憤怒與不安,因為沒有任何「正常」生活的孩子、父母、老師需要承受恐懼,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需要想一想,把「問題人物」與世隔絕,「問題根源」像是專門吸收被邊緣的青少年的犯罪組織,有真正處理到嗎?

孩子也許曾經求助過,卻因為太多惡劣的「不良紀錄」,內在的脆弱早就被各種難以想像的「偏差行為」掩蓋了,師生或親子之間到底還剩下多少期待與信任呢?尤其老師的角色還需要照顧全班。突然覺得很慶幸,工作的地方遇到的都是對孩子狀況與需求很敏感的爸爸媽媽,所以就算是脾氣暴躁的小學生,也還很有機會被包容、被接納,也開始學著改變。

一開始可能只是孤單

一開始可能只是孤單

如果說要猜猜看,先強調真的只能推測,不代表真實

1.衝動控制困難,因為根本沒有學過遇到事情先暫停下來想一想。

2.情緒調節困難,因為根本沒有學過,或是被理解過,憤怒的背後到底有哪些真實感受,到底有哪些需求。

3.脆弱的原生家庭與人際關係,如果在家從來沒有被滿足安全感,那只能向外發展尋求歸屬感,可是在「正常」的人際關係中(班上),也可能因為不當行為而被排擠,俗稱的8+9反而才像真正的好兄弟,有事當然「義氣相挺」,哪還會在意社會規範。

4.對立反抗行為,挑戰權威也許讓自己有掌握力量的感覺,久而久之甚至不再理解他人的感受,失去了同理心就演變成冷酷無情的反社會行為,而且身邊的朋友似乎也有著相似的價值觀。

青少年看似叛逆、不成熟、衝動的行為,其實都不斷在測試自己的能耐,到底有沒有辦法獨立自主,成為真正的「成年人」,內心深處依舊需要可靠的軍師來扮演自己的人生顧問,只是扮演顧問比起過去權威全能的角色更困難,不論是父母還是老師。如果可能的話,爸爸媽媽們從國小高年級開始就慢慢轉型,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起更多責任,同時也要練習更多的耐心傾聽與接納,即使聽到很荒謬的想法,直接的否決與反駁,往往逐漸換來孩子的沉默。

當沉默變成了憤怒

當沉默變成了憤怒

千萬不要小看青少年的同儕需求與歸屬感需求,家裡接不住,學校老師又疲於奔命,而不管是班導師還是輔導老師,最大的困境可能是很難跟這樣的孩子有足夠的交集,生活經驗與次文化的差異太大,對老師來說很難熟悉所謂的8+9,而孩子也很可能覺得老師們不過就是愛囉嗦愛講廢話的書呆子。在我的經驗裡,青少年諮商非常需要從典型的坐在沙發上會談這種結構跳脫出來,最簡單也最有可能的策略就是,回想自己在10多歲時候各種複雜又叛逆的感受,尤其是面對父母與老師可能要開罵的經驗,當時的自己希望聽到什麼回應,當時的自己期待大人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 有了這些想像才能稍微靠近一點這些大男孩與大女孩的內心。

歡迎參觀我的臉書粉專IG唷^^

分享幾年下來的兒童臨床工作經驗,花了很多時間沉浸在孩子遊戲中的想像世界,也同樣花了很多時間與爸爸媽媽們一起討論,期待這些故事與經驗,帶給父母更美好的教養,也帶給孩子更幸福的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