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偏角、極距差與羅盤天地人盤探討

2023/12/29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地磁偏角是指地球上任一處的磁北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間的夾角。當地磁北向實際偏東時,地磁偏角為正,反之為負。

 

【歷史記載】

地磁偏角在歷史上最早由中國北宋科學家沈括記錄在著作《夢溪筆談》中:「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

 

而西方最早的記錄, 英國愛德蒙·哈雷於1701年,第一位運用科學繪製太平洋與大西洋地磁偏角的航海圖,提供航海家指南針顯示的北方與實際正北的夾角。

 

【地磁偏角變化】 

1590至1990年磁偏角的變化

 

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地磁偏角一般也不相同。在同一個地方,地磁偏角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不斷變化。發生磁暴時和在磁力異常地區,如磁鐵礦和高壓線附近,地磁偏角將會產生急劇變化。

 

在中國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地磁偏角在-10°~+2°之間。在臺灣則是-4°~-3°左右。

 

 

【以下是近年來磁偏角紀錄:】

 

近50年,台北、北京的磁偏角飄移紀錄

香港、新加坡、吉隆坡 近30年來 地磁偏角紀錄

新加坡、吉隆坡 的正北、磁北 這三十年來幾乎重疊,

而香港則是逐漸偏離正北,往逆時針方向逐漸偏離(往北看為偏西)

 

 

 西 元                 香港,   新加坡, 吉隆坡

 1991 =>        -0.57,   0.937,   0.565

 1992 =>        -0.66,   0.909,   0.542

 1993 =>        -0.74,   0.881,   0.518

 1994 =>        -0.83,   0.853,   0.495

 1995 =>        -0.92,   0.825,   0.471

 1996 =>        -1.00,   0.797,   0.448

 1997 =>        -1.09,   0.769,   0.425

 1998 =>        -1.17,   0.741,   0.401

 1999 =>        -1.26,   0.714,   0.378

 2000 =>        -1.35,   0.686,   0.355

 2001 =>        -1.43,   0.658,   0.332

 2002 =>        -1.52,   0.631,   0.309

 2003 =>        -1.61,   0.603,   0.286

 2004 =>        -1.69,   0.576,   0.263

 2005 =>        -1.78,   0.548,   0.240

西 元                 香港,   新加坡, 吉隆坡

 2006 =>        -1.86,   0.521,   0.217

 2007 =>        -1.95,   0.494,   0.194

 2008 =>        -2.04,   0.466,   0.171

 2009 =>        -2.12,   0.439,   0.148

 2010 =>        -2.21,   0.412,   0.125

 2011 =>         -2.29,   0.385,   0.103

 2012 =>        -2.38,   0.358,   0.080

 2013 =>        -2.47,   0.331,   0.057

 2014 =>        -2.55,   0.304,   0.035

 2015 =>        -2.64,   0.277,   0.012

 2016 =>        -2.72,   0.250,   -0.00

 2017 =>        -2.81,   0.224,   -0.03

 2018 =>        -2.89,   0.197,   -0.05

 2019 =>        -2.98,   0.170,   -0.07

 2020 =>        -3.07,   0.144,   -0.09

 2021 =>        -3.15,   0.117,   -0.12

 

上過國中地球科學的小朋友都知道,羅盤的北邊並不是指向地軸的北極點,而有一定的差異,這差異度數就是磁偏角。

 

但是比較少人知道的是,磁偏角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是會依據時間而漂移。

而且各地磁偏角漂移的方向以及程度都不一致!

某些地方某些年可能順時針飄、而同時期其他地方可能逆時針飄!

 

正數,代表磁偏角為順時針偏 (往北看為偏東)地圖方位北在上而論(偏右順時針)

負數,代表磁偏角為逆時針偏 (往北看為偏西) 地圖方位北在上而論(偏左逆時針)

 

歷史紀錄顯示,以台北市而言,大約 1973 年這年,正北、磁北幾乎重疊 (0.02度),之後就一路向西偏,現在快 2021 年已經偏到快 -4.75 度了

 

以下為近50年,台北、北京的磁偏角飄移紀錄

 

 西 元                   台北 , 北京

1971-01-01 =>  0.23  , -1.90

1972-01-01 =>  0.12  , -2.01

1973-01-01 =>  0.02  , -2.11

1974-01-01 => -0.07  , -2.22

1975-01-01 => -0.17  , -2.32

1976-01-01 => -0.27  , -2.43

1977-01-01 => -0.37  , -2.53

1978-01-01 => -0.47  , -2.64

1979-01-01 => -0.57  , -2.74

1980-01-01 => -0.67  , -2.85

1981-01-01 => -0.77  , -2.95

1982-01-01 => -0.87  , -3.06

1983-01-01 => -0.97  , -3.16

1984-01-01 => -1.08  , -3.27

1985-01-01 => -1.18  , -3.38

1986-01-01 => -1.28  , -3.48

1987-01-01 => -1.38  , -3.59

 西 元                   台北 , 北京

1988-01-01 => -1.48  , -3.69

1989-01-01 => -1.58  , -3.80

1990-01-01 => -1.68  , -3.91

1991-01-01 => -1.78  , -4.01

1992-01-01 => -1.88  , -4.12

1993-01-01 => -1.98  , -4.23

1994-01-01 => -2.08  , -4.33

1995-01-01 => -2.18  , -4.44

1996-01-01 => -2.28  , -4.55

1997-01-01 => -2.38  , -4.65

1998-01-01 => -2.47  , -4.76

1999-01-01 => -2.57  , -4.87

2000-01-01 => -2.67  , -4.98

2001-01-01 => -2.77  , -5.08

2002-01-01 => -2.87  , -5.19

2003-01-01 => -2.97  , -5.30

2004-01-01 => -3.07  , -5.41

2005-01-01 => -3.17  , -5.51

2006-01-01 => -3.27  , -5.62

2007-01-01 => -3.37  , -5.73

2008-01-01 => -3.47  , -5.84

2009-01-01 => -3.57  , -5.95

2010-01-01 => -3.66  , -6.05

2011-01-01 => -3.76  , -6.16

2012-01-01 => -3.86  , -6.27

 西 元                   台北 , 北京

2013-01-01 => -3.96  , -6.38

2014-01-01 => -4.06  , -6.49

2015-01-01 => -4.16  , -6.60

2016-01-01 => -4.26  , -6.71

2017-01-01 => -4.35  , -6.82

2018-01-01 => -4.45  , -6.92

2019-01-01 => -4.55  , -7.03

2020-01-01 => -4.65  , -7.14

2021-01-01 => -4.75  , -7.25

 

 ●如果您認為正針、中針、縫針差異 7.5 度來自於磁偏角,那麼,您得仔細考慮一下 消

砂納水 是否要再調整。

(若您認為其差異 7.5 度並非來自磁偏角,那就甭理會此事)

●以下說明正針、中針、縫針差異 7.5 度的原由(來自極距差)


羅盤之地盤正針、人盤中針和天盤縫針

(1)、楊公的地盤、天盤與賴公的人盤

中國羅盤因為最常用的是三層:地盤正針、人盤中針和天盤縫針。其中地盤正針和天盤縫針為唐代風水師楊筠松所創,人盤中針為賴布衣在楊筠松羅盤的基礎上創造的。

raw-image



三合盤 - 地 天 人盤

古代的「北極星」與「天北極」點的極距過大,加上「歲差現象」。

被後人誤解,以為水從天上來,山從陰地出,有先來後到,才演變成中針、正針、縫針各以7.5度來劃分界,而產生有此一說。

 

「天文星象」的教育,一開端的基本概念,「北極星」一直是被認定是不動。

 

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星也。」,在未了解「歲差」之前,被認為是固定不動的北辰,因此人們習慣上接受「北極星」不動的觀念。

(取自來自曹盛健香冠柏的如是易經)

 

而且3,000多年以來旋轉的「北極星」,是被更換過三次,總共有「開禧度」的「帝星」、「時憲度」的「天樞」、還有現代的「勾陳一」。

 

3000年前,西方天星學認為「天北極」是永恆不動的,沒有恆星,也就沒有「北極星」。

 

●東方天星學(周朝)就在「天北極」旁極距6.5度,擷取用旋轉的恆星叫「帝星」當北極星。

 

●2000年(漢朝)前,「帝星」的極距在8.3度。

宋代「開禧度」是使用了「帝星」(宋寧宗開禧四年(西元1208年)頒布實施的「開禧曆」)。

 

●766年前,唐代實測到「帝星」距離「天北極」不動點很遙遠,選了不太明亮的「天樞」當北極星,極距是5度,被四顆輔星包圍著,稱「四輔抱極」。

raw-image


宋代天星紫微

●清代「時憲度」是使用了「天樞」(清順治二年(西元1645年)頒佈施行的「時憲度」)。

開禧度的「帝星」距離「天北極」就有旋轉式的極距是8.3度,羅盤上的天盤,以採用是三合水法經常用的天盤7.5度來消掉極距是合理的。

堪輿羅盤指向地磁北,但天星盤線度可測知「天北極」不動點之所在,地理子午線與天星子午線相交的角度隨著年代時間而有所不同的。

磁針在地面上實繫於天星,「北極星」在天而實通於地宮中極,天地相息,兼之則通,偏之則失。自古就是有必要刻存在羅盤上的「天星盤線度」,可以不會用,但不能廢。

古人天文觀時勢,地理繫風水,若一物一太極成立,天上「北極星」移動與羅盤上的天星盤線度如何聯繫在一起,可測知「天地合一」?

就用:「二分二至,春分太陽在戌(西洋占星可證明),日躔於室(現代七政盤可證明。」

自古以來,辨識「二十四山」的方位必定離不開「二十八宿度」,記錄著太陽運行一年二十四節氣(二十四山)之位置,太陽到山到向都是堪輿風水的重要依據。

「羅經」外圈所以都要具備二十八宿的天星盤線度,二十八宿可以用肉眼仰天觀察到,不能沒有存在的「量天尺」刻度,這就是「天道示形」在夜空真實的存在(如天星圖),也必定以當代「北極星」為中宮立極,這是自古以來「羅經」最基本的使用法則。

「羅經」是大眾的公器工具,堪輿羅盤使用二十四山,反應於天星二十八宿,二十四山是地理磁北,二十八宿是天北極,「中宮立極」才能符合「天地合一」。

「羅經」沒有使用「二十八宿星宮度」的天星盤線度來界定位,只依「二十四山」以辨識方位,就所言之風水術已經失去「天文星象」之淵源,「中宮立極」一旦無依、無憑,趨於非真。

自從「開禧度」改為「時憲度」,有這一次變更,那也可以再次改為「勾陳一」。(其實只是修正實際星宿位置)

 

最深層的例子,千百年來,「北極星」不是固定不動的,從周代3 ,000多年以來,就更換了三顆。北極星的變動,就是堪輿羅盤風水得不到「天星二十八宿」的恆星位置西移推步,而無法避免「天與地不符合」的代代有了訛誤。

有人認為,歷代「天北極」不動點和「北極星」的極距差,從採用天盤可修正。

羅盤上的確是有三盤的制定,有的門派的羅盤卻沒有用三盤,因為講的太繁雜,學的人又容易會誤解,也就有的老師是不用三盤的。

 

相傳:

天盤用縫針,出自楊救貧。

地盤用正針,是自古相傳。

人盤用中針,出自賴布衣。

 

其實,按照古書都並未有此說,古人(唐代楊救貧、宋代賴布衣)年代相差久遠,也沒有堪輿學之書留傳後世,皆是後人相繼口授發展而成。

實乃,唐初楊筠松(楊救貧)職掌靈台,觀天文、察地理,唐初的楊救貧必定知曉漢代使用「帝星」,傳到唐朝,實測的極距差很大到無法接受,細審多時查知有差,以「天北極」為子午進半位為天盤,先地磁地盤半山7.5度用縫針消納水,以擬定為天道左旋現象。(漢代以前的北極星「帝星」極距為8.3度,唐、宋代的北極星「天樞」的極距仍有5度,現代的北極星「勾陳一」極距0.9度,到了公元2105年是極距最接近約27分。)。

是後人有此誤解,加上後來發現了「歲差現象」,每71.6年西移1度的累積差數,定義而為子午退半位為人盤,後地盤半山7.5度用中針撥砂,以為是宋代賴布衣之人盤中針,配地道右旋之義而定,認為從人盤也可修正天星二十八宿西移的累積差數。

●天盤屬陽氣,主動,當然會比地盤先來臨,人盤屬於陰山峰,地氣主靜,也才會比地盤後來到。

二十四山,各山以15度,天盤用縫針先臨,與地盤正針當然差7.5度,又人盤用中針後到,又是與地盤正針差7.5度。

羅盤三盤因此估計,天盤納水。人盤配山主地靜,用在消砂。而地盤是用來定向立穴,用在陽宅則是定坐向。

漢、唐、宋、元、明、清歷經千年,一直相傳而沿用著,到了清末啟用西曆,北極星是現代的「勾陳一」,公元2012年極距約50分,到了公元2105年是最接近約27分。


極距差

極距差


地圖上的三個北


1. 正北 (True North)

在地球上任可一個地方與北極的聯線(即經線),此線都是正北線;在地圖上正北是以星符號「*」表示.


2. 網格北 (Grid North)

又稱為方格北或地圖北,是地球表面虛擬的南北向線.與東西向線(緯線)交織成網格.而南北向線中,指向上方的就是網格北;在地圖上量度兩點的方位(如使用量角器)便稱為Grid Bearing或Map Bearing.


地圖上的網格一般為正方形,但實際上地圖是圓形的,固此由經(直)線及緯(橫)線所組成的網格卻呈梯形,因而形成網格北與正北略有偏差,而不同緯度的地方,其偏差亦有不同.


3. 磁北 (Magnetic North)

地球的磁北極在加拿大境內的克生灣附近(約北緯74°西經101°),距正北約1400英里;就是磁針北所指示的方向,以符號「↑」表示;以指南針測定的方向則稱為磁北方向(Magnetic Bearing).磁北的位置並非固定不變,它以4年為一周期循環於地球表面的區域.


磁北偏差


而磁北與正北的夾角,就是磁北偏差(或稱為磁差);磁差分為偏東及偏西,視乎在地球不同位置而產生不同的偏向,.因為磁北極每年的位置均不同,固此使用地圖及指南針時,要留意其變化以調整方位角度

地圖上的三個北

地圖上的三個北




清末改使用西曆推步,北極星改用「勾陳一」,已知「天北極」的極距是比「帝星、天樞」少了,現代北極星的「勾陳一」,極距差距甚小,已經沒很大的誤差。 這就是蔣大鴻所以三針都採用正針的主要因素。

只要推步修正「二十八宿」天星盤線度後,現在一般都只用正針已可使用,要知道羅盤三盤的基本架構, 這的確都是和天星運行的規律有關係的。

地盤正針實為人之宅相坐山立向,居中建極,以運四方。


三針歸一,應以地盤〝正針〞經天緯地,偏正兼備,無所不貫之。

做為堪輿風水的<羅經>,應該是共同一致的公器,而完全論及萬象、萬物的時間與空間等等的自然法則,其標準不應該有多重的立論,也不應有此是而彼非的觀念。

自從「開禧度」改為「時憲度」,現在用的時憲盤應改為「勾陳一」

其實就是真正的地與天齊(真正天星位置)


※這篇內容相信在延用古法系統的朋友一定會認為古法不會錯的,對的,古法沒錯。

如同有人用人盤五行論砂法生克,但卻不知,其五行來源是來自28星宿五行,說到這裡如何取捨※就看你所學多去驗證......自行判斷。

 

研究任何學問,至少要知道所用的勘輿方法是如何來的,一定有原因,絕對不是大家如此我們也跟著如此。

 

raw-image



 

讓你看懂那些風水大師到底再看甚麼? 風水派別系統那麼多,加入方格子你也會? 我直接用實際案例圖案例說明 遇到陰陽宅形煞真的那麼嚴重嗎?要如何處理。 房屋座向與睡床方向真的重要嗎? 教你也能有作業系統的診斷你的陰陽宅 隨時可問問題。回答免費。 可加line或微信或電話 0919-392-649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