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盒中的百多元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看到靜靜地擺在牆邊的精緻大木箱,與阿嬤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回到心頭。

小時候家裡務農,住在傳統的三合院。小學放學後最喜歡跑到阿嬤房間玩。阿嬤房間十分簡樸,除了蚊帳、被子、櫃子裡的幾件簡單衣服外,只有哪只精緻的大木箱最引人注意。我是家裡唯一的女孩,有時晚上會跑到阿嬤房裡跟他一起睡。最喜歡聽他說些小故事,尤其是那些他小時候在我這個年紀的經歷。

有一次他打開那個大箱子,拿出裡面一個黑色的小木盒。 小木盒中放著一些很舊的紙鈔,還有一張用玻璃紙包好的紙張。我還記得阿嬤摸著那個小木盒,滿臉都是回憶與溫柔,但是眼神中又不像是喜悅,反而是種我那年紀不能理解的東西。長大後,回想起,那是一種不甘、悲傷和失望、對自己的失望。

阿嬤說,那個小木盒是他外婆在他媽媽出嫁時給他媽媽的。裡面裝著當時的十幾元現金。 他的外婆告訴她媽媽,這些錢是給他媽媽出嫁後的一點私房錢,可以用在家中急用。 阿嬤說,在1900年代初,錢很大。那些錢很多人一個月也賺不到。那是她外婆一仙一仙省下來的。 阿嬤說,他結婚的時候,他媽媽把這個小木盒給他。告訴她同樣的故事,那時裡面放著幾十塊錢,都是他媽媽一、二十年慢慢省起來的。他媽媽提醒他說,要節省持家,等以後女兒要出嫁時再傳下去。阿嬤生了五個兒子,所以這個小木盒就一直留在家裡。阿嬤說等我結婚,這個小木盒就傳給我。

阿嬤說,他在二戰時嫁給阿公。那口精緻的大木箱是當時的嫁妝,裡面裝了幾件衣服和這個小木盒。二戰後,她把小木盒裡的幾十元日本錢,換成了幾十元台幣。 他還記得,當時是一元換一元。阿嬤說他的哥哥那時在新竹當教員,一個月不過賺一百出頭。務農賺錢不容易,可是後來幾年,錢越來越薄,她也有機會多存了一些錢。也就是現在這一百多元。

我那時讀小學,民國六十幾年,小孩子很少有零食吃。我看到阿嬤的這些錢,問他可不可以給我一塊錢去買零食? 阿嬤摸著我的頭說,這些錢現在都不能用了。這些錢現在叫做舊台幣,要換成新台幣才能用。我說那可不可以給我一塊錢,我去換。阿嬤說,要四萬塊才能換一塊新台幣。這些錢加起來也換不到一仙,所以當時他想換也換不到。 我太小,聽不懂,只覺得阿嬤有點生氣。

我又問阿嬤那張紙是甚麼?

阿嬤說那是他外公給阿嬤的媽媽的。那時阿嬤的母親還沒出嫁,還在上公學。他外公聽說滿清被推翻,建立了一個新的共和國,就畫了國旗、寫下國歌 的歌詞在這張小紙上。我當時問阿嬤,這跟我們的國旗和國歌很不一樣。阿嬤說他也不知道。 我那時覺得阿嬤可能有點老番顛了。很久很久以後,才知道那幅國旗叫做"五色旗"、國歌叫做"卿雲歌"。原來,我們小時候學的歷史很虛幻。

我出嫁時阿嬤年歲已大。他把我叫到她房裡,將小木盒交給我。他對我說,裡面沒有再放其他的錢了,因為時代不一樣,也不需要再放錢了。他說小木盒給我作紀念。要我記得做母親的一代一代的關懷。他眼眶泛淚的跟我說,他年輕的時候不知道理財,只知道把辛苦省下來的一點錢放在盒子裡。沒想到一個時代的變動,讓三代人省吃儉用的積蓄都沒了。他覺得很對不起他的母親跟外婆。她一再告誡我,有錢不要放在身邊,要去買房子,免得錢變薄。這句話是我從小聽他叨唸最多的一句話。

很多年後,聽到說房價過高要打房。 總讓我想起阿嬤的叨念,感覺歷史的悲劇已經寫進我們的DNA,買房成為我們的基因本能,難怪房價難跌!

女兒快要結婚了,過幾天要把這個木盒的故事跟他說說。先拍個照,放上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在紐約百畝園的沙龍
1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陳設的物品以及背後的故事和情感。除了介紹,也著重在承載的經歷和記憶。未來搬家時應該記錄這些角落,將這些難以言喻的情感留住。
Thumbnail
家中陳設的物品以及背後的故事和情感。除了介紹,也著重在承載的經歷和記憶。未來搬家時應該記錄這些角落,將這些難以言喻的情感留住。
Thumbnail
有記憶開始兩只老木箱就在了。大箱子用來裝被子、褥子,小只箱子裡面有高檔布料、衣物、信件、照片、紀念意義的東西等等,以及大人的愛情與回憶。平時被束諸高閣(其實是釘在牆上的層板架啦!),箱裡的東西更是不能隨便碰,小只箱子還會上個單鎖。特別的日子或要找取某樣物件時才會被父親扛下來,小心翼翼撢除箱面報紙
Thumbnail
有記憶開始兩只老木箱就在了。大箱子用來裝被子、褥子,小只箱子裡面有高檔布料、衣物、信件、照片、紀念意義的東西等等,以及大人的愛情與回憶。平時被束諸高閣(其實是釘在牆上的層板架啦!),箱裡的東西更是不能隨便碰,小只箱子還會上個單鎖。特別的日子或要找取某樣物件時才會被父親扛下來,小心翼翼撢除箱面報紙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T頻道!謝謝大家! 前陣子有則新聞說收入多少才算小康家庭? 結果每個網友都說原來小時候爸媽都在膨風! 我小時候爸媽可沒膨風喔! 老爸花在拍照洗照片的錢多到嚇死人! 如果不是家境小康! 我們家哪來那麼多可以回憶的相片!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T頻道!謝謝大家! 前陣子有則新聞說收入多少才算小康家庭? 結果每個網友都說原來小時候爸媽都在膨風! 我小時候爸媽可沒膨風喔! 老爸花在拍照洗照片的錢多到嚇死人! 如果不是家境小康! 我們家哪來那麼多可以回憶的相片!
Thumbnail
民國50年代,母親家裡的鼓仔燈、阿祖晒書,與愛做生意的外公記事。
Thumbnail
民國50年代,母親家裡的鼓仔燈、阿祖晒書,與愛做生意的外公記事。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Thumbnail
本文分享閱讀林子平教授著作『跳出溫度舒適圈』的心得,從過去節約的童年生活經驗,對比現代便利舒適的冷氣生活,反思能源消耗與永續議題,並呼應ESG企業永續概念,鼓勵讀者選擇更環保節能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本文分享閱讀林子平教授著作『跳出溫度舒適圈』的心得,從過去節約的童年生活經驗,對比現代便利舒適的冷氣生活,反思能源消耗與永續議題,並呼應ESG企業永續概念,鼓勵讀者選擇更環保節能的生活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