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36):使民敬,忠以勸—讓老百姓既畏懼又愛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為政第二)。

raw-image


季康子是魯國的貴族,魯哀公當政時,實際掌握魯國大權,把國君給架空了。子是他的爵位,貴族有公、侯、伯、子和男五等爵位,子是第四等。康是他的諡號。康的含義很廣,諡法中康的注解有二十餘條,『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安樂撫民曰康;合民安樂曰康』等等,意思都很好。看來這人有些能耐,魯國人對他的評價不低。

 

他就問孔子,『要使老百姓敬重自己,忠於自己而且還肯幹活,怎麼辦?』孔子回答到:『在老百姓面前顯得很莊嚴,他們就會尊敬你;提倡孝順父母慈愛子女,百姓就會忠於你;重用善幹活的人,教導能力差的人,百姓就會自我勉勵,加倍努力了。』

 

此問當發生在孔子結束流亡回到魯國後,這時他當政後才可能與孔子相見。季康子起用了孔子的弟子冉求,子路等,委以重任。可能看孔子年紀太大了,七十左右的人了,沒有任用孔子。按現在的高級幹部退休年齡規定,也應該退休了。但他很重視孔子的意見,相當於請孔子當顧問,可能還給予較高的地位和待遇。

 

『以』,而的意思。『勸』,自我勉勵,自我激勵。季康子是貴族,孔子這裡就不用像回答哀公那樣『對曰』了。『舉善』的『善』,我看到的注解都解釋為『善良』。但聯繫到自我勉勵肯幹活,理解為善於和熟練做某事更合理些。

 

與魯哀公問的『何為則民服』相比,季康子關心的問題則是得到老百姓的敬重,忠心和賣力。他權勢很大,不怎麼擔心老百姓不服從。而他不止想得到老百姓的服從,還想得到老百姓的敬重,忠心和賣力,希望老百姓態度上要恭敬,內心要忠誠,幹活要積極。

 

針對季康子的問題,孔子的辦法是,要想得到老百姓的敬重,就得要嚴肅,要有架子有排場有威風,要與老百姓保持距離,保持神秘,讓老百姓仰望。如果與老百姓太親密太隨和,就得不到老百姓的敬重。

 

而想得到老百姓發自內心的忠誠,就得提倡子孝父慈。自己孝順父母,慈愛子女,臣下和百姓就會跟著效仿。季康子父親不再了,可能母親還在。百姓如能將孝移情到統治者身上,視統治者為父母,就能得到老百姓的忠心了。

 

而重用獎勵能幹的,教導技能差的,這也是現代管理的重要激勵手段。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知道應用,還是很了不起。他可能是從馴導牲畜中體會出來的。牲畜幹活好,就給獎勵,幹得不好,就接著教或者給予懲罰。當然,懲罰是法家重要手段,但儒家也不排斥。儒家的統治手段以道德感化為主,以刑罰為輔。

 

孔子特別重視統治者要莊重。在另外場合也強調過。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衛靈公第十五)。

 

這段話顯然是講統治者應當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統治邦國,才智夠了,但仁德不夠守住。雖然得到了君位,也必然會失去』。仁德不夠,臣屬和老百姓的支持度低,長此以往,必然會下臺。『才智和仁德都夠了,但在臣民面前不莊重,那就得不到臣民的敬重』。孔子不贊同『齊之以刑』,靠恐懼來讓臣民服從,但還是想讓臣民對統治者有一絲絲畏懼之心,所以統治者必須在臣民面前顯得威嚴和崇高。『才智、仁德和莊重都夠了,但不以禮節差遣臣子,也不夠盡善盡美。』君主一般不會直接差遣老百姓。孔子主張『君使臣以禮』(八佾第三),就是在言語和態度上要尊重臣下,不要隨意喝罵,支使來支使去。但按他這句話的意思,『不以禮』也基本合格了,只是不完美而已。

 

馬基雅維利在他的《君主論》中認為,臣民對君主的感情分為愛戴、畏懼、憎恨三類。君主應當避免受臣民憎恨,然後在愛戴與畏懼之間尋求平衡,而讓畏懼多於愛戴是最佳狀態。如果非要在兩者之間選擇,那寧肯讓臣民畏懼。孔子則主張統治者優先得到臣民的忠心和愛戴,其次再讓臣民敬服。兩人對愛戴和畏懼的重要性認識不同。季康子將『敬』放在『忠』的前面,說明他更希望讓臣民畏懼他。

 

2018年3月29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5會員
333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
Thumbnail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Thumbnail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為政第二)。  季康子是魯國的貴族,魯哀公當政時,實際掌握魯國大權,把國君給架空了。子是他的爵位,貴族有公、侯、伯、子和男五等爵位,子是第四等。康是他的諡號。康的含義很廣,
Thumbnail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為政第二)。  季康子是魯國的貴族,魯哀公當政時,實際掌握魯國大權,把國君給架空了。子是他的爵位,貴族有公、侯、伯、子和男五等爵位,子是第四等。康是他的諡號。康的含義很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