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43):禮與其奢寧儉—禮之本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raw-image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林放這個問題本來沒有什麼特別的,但孔子卻大加讚賞。也許林放于孔子算是師友之間的關係,不是入門的學生,孔子對他就很客氣。但孔子又不直接問答他。前面孔子曾講過,『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為什麼不告訴他仁愛就是禮之本呢?而告訴林放禮要寧儉勿奢呢?可能林放就是具體針對當時禮儀趨於奢華,特別是喪禮鋪張而問的。林放可能感到禮過於奢華會損害禮的本意,故有此問,以求證於孔子。

 

孔子則認為奢與儉都不恰當,但儉只會使禮未盡意,而奢則有損禮之本。相較而言,奢的比儉害處更大。孔子還有類似的論述。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甯固』(述而第七)。孫,恭順;固,簡陋。

 

孔子雖然主張『禮寧儉』,但卻反對為了節儉而把禮給省了。比如子貢想取消告朔用的活羊,孔子就有意見。『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八佾第三)。按周禮,周天子每年要派使臣給諸侯傳送來年的日曆。諸侯收到後存在祖廟,每月的朔日,即第一天去祖廟祭祀而告之國人,稱之為告朔。祭祀要宰殺一頭活羊,但不烹煮,稱為餼羊。但周天子久已不,估計諸侯自己掌握了曆法,但每月還是照舊宰羊。子貢當時應該是在為魯國做事,認為這是浪費沒必要,想要取消。孔子就表示反對,認為告朔時宰殺活羊的禮儀不可省。

 

又如,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子罕第九)。純,黑絲;泰;驕慢。用麻做冕為古禮採用,而現今用黑絲做的冕比麻冕節儉。孔子表示願意跟大多數人一樣戴黑絲做的冠冕。而按古禮,臣應該在在堂下拜君,但現今卻都在堂上拜,孔子認為這樣太驕慢了,對君主不尊重,可能對君主的安全構成威脅;雖違逆眾人,自己還是在堂下拜。

 

可見,禮儀也是與時俱進。但孔子對禮的變化,有自己的原則。能從儉則從儉,但不會為了節儉而省去禮儀,或者為了方便就逾越君臣之間的安全距離。

 

2018年5月27日

avatar-img
90會員
33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八佾』這一篇的主要內容是孔子關於禮和樂的論述。既有對禮樂的一般性闡述,又有針對具體事例的評論。第一條就是針對魯國季氏僭用禮樂的批評。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第三)。    孔子批評季氏,說,『他在庭院中觀賞八佾組成的舞蹈佇列表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第二)。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就是諂媚;見到該做的事而不做,就是沒有勇氣』。   按照舊時禮法,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自己國家信奉的神祇。祭祀他人的祖先或其它國家的神祇,就是違禮。但到了孔子所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論語》中,“冕”字共出現六處,分別是: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泰伯第八)。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子罕第九)。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為政第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歷來多解釋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麼?』但這樣解釋,與後面的比喻合不上。『大車』是牛車,拉重物,相當於現在的貨車,故稱大車;『小車』是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八佾』這一篇的主要內容是孔子關於禮和樂的論述。既有對禮樂的一般性闡述,又有針對具體事例的評論。第一條就是針對魯國季氏僭用禮樂的批評。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第三)。    孔子批評季氏,說,『他在庭院中觀賞八佾組成的舞蹈佇列表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第二)。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就是諂媚;見到該做的事而不做,就是沒有勇氣』。   按照舊時禮法,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自己國家信奉的神祇。祭祀他人的祖先或其它國家的神祇,就是違禮。但到了孔子所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論語》中,“冕”字共出現六處,分別是: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泰伯第八)。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子罕第九)。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為政第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歷來多解釋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麼?』但這樣解釋,與後面的比喻合不上。『大車』是牛車,拉重物,相當於現在的貨車,故稱大車;『小車』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七)。  桓魋(tuí):宋國大夫,是宋桓公的後代,當時正輔佐宋景公,權勢很大。聽說孔子投奔宋國而來,擔心齊景公重用孔子及其弟子,會削弱他的權勢,就派人阻止孔子一行進入宋國。   
Thumbnail
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第七)。  孔子有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這裡又說孔子有四不語。第一不解釋自然界的怪異之事,洪水地震,日蝕月蝕等;二不推崇武功蠻力,刺客、劍俠,力士之類不入孔子法眼;三不談論淫亂之事;四是不信鬼神,但孔子會利用民眾敬奉鬼神的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七)。  桓魋(tuí):宋國大夫,是宋桓公的後代,當時正輔佐宋景公,權勢很大。聽說孔子投奔宋國而來,擔心齊景公重用孔子及其弟子,會削弱他的權勢,就派人阻止孔子一行進入宋國。   
Thumbnail
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第七)。  孔子有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這裡又說孔子有四不語。第一不解釋自然界的怪異之事,洪水地震,日蝕月蝕等;二不推崇武功蠻力,刺客、劍俠,力士之類不入孔子法眼;三不談論淫亂之事;四是不信鬼神,但孔子會利用民眾敬奉鬼神的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