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林放這個問題本來沒有什麼特別的,但孔子卻大加讚賞。也許林放于孔子算是師友之間的關係,不是入門的學生,孔子對他就很客氣。但孔子又不直接問答他。前面孔子曾講過,『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為什麼不告訴他仁愛就是禮之本呢?而告訴林放禮要寧儉勿奢呢?可能林放就是具體針對當時禮儀趨於奢華,特別是喪禮鋪張而問的。林放可能感到禮過於奢華會損害禮的本意,故有此問,以求證於孔子。
孔子則認為奢與儉都不恰當,但儉只會使禮未盡意,而奢則有損禮之本。相較而言,奢的比儉害處更大。孔子還有類似的論述。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甯固』(述而第七)。孫,恭順;固,簡陋。
孔子雖然主張『禮寧儉』,但卻反對為了節儉而把禮給省了。比如子貢想取消告朔用的活羊,孔子就有意見。『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八佾第三)。按周禮,周天子每年要派使臣給諸侯傳送來年的日曆。諸侯收到後存在祖廟,每月的朔日,即第一天去祖廟祭祀而告之國人,稱之為告朔。祭祀要宰殺一頭活羊,但不烹煮,稱為餼羊。但周天子久已不,估計諸侯自己掌握了曆法,但每月還是照舊宰羊。子貢當時應該是在為魯國做事,認為這是浪費沒必要,想要取消。孔子就表示反對,認為告朔時宰殺活羊的禮儀不可省。
又如,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子罕第九)。純,黑絲;泰;驕慢。用麻做冕為古禮採用,而現今用黑絲做的冕比麻冕節儉。孔子表示願意跟大多數人一樣戴黑絲做的冠冕。而按古禮,臣應該在在堂下拜君,但現今卻都在堂上拜,孔子認為這樣太驕慢了,對君主不尊重,可能對君主的安全構成威脅;雖違逆眾人,自己還是在堂下拜。
可見,禮儀也是與時俱進。但孔子對禮的變化,有自己的原則。能從儉則從儉,但不會為了節儉而省去禮儀,或者為了方便就逾越君臣之間的安全距離。
2018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