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53):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還是為尊者親者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raw-image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九歲。宰我很有個性,能言善辯,善於思考,喜歡問一些刁鑽的問題,讓孔子不好回答。

 

根據後文,哀公應是向宰我問魯國的社稷植什麼樹木好。這也屬於禮的範圍。社,社稷,用來祭祀土地神的地方,一般祭壇上要栽一種適宜當地生產的樹木作為神主。宰我就問答到,『夏朝用松樹,商朝用柏樹,周朝用栗子樹』。這三種樹都經長經老,適合用作社壇的樹木。然後又對『周人以栗』補充解釋道,『是為了使民眾恐懼』。言下之意,民眾恐懼好統治些。栗,也有恐懼發抖的意思。孔子聽到後就有些不高興,認為宰我的說法不妥,批評宰我道:『已經做成的事就不要說了,已經勢所必成的事就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一問一答一評,三者的關係有些微妙。三個人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關鍵的問題是哀公時魯國的社樹是什麼樹呢?這個情況不太容易搞清楚。但既然宰我的回答最後落到周栗上,很有可能魯國當時的社樹就是栗樹,或者魯哀公打定主意要採用栗樹作為魯國的社樹。問宰我是想得到宰我的贊同。那麼宰我就不太同意用栗樹作為魯國的社樹。理由是栗樹有『使民戰慄』的意思。這與儒家『以人為本』的統治方法不符合,等於是委婉地批評或勸阻魯哀公。

 

孔子聽說後,就認為宰我多事。認為魯哀公用栗樹作為社樹即便有『使民戰慄』的意思,也不應該說出來。不管有意無意,魯國用栗或魯哀公決意用栗雖然不太妥當,但沒必要批評、勸阻和把周人也捎帶上。孔子對周朝頗有好感。於是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成事不說』或『遂事不諫』針對魯國或魯哀公,『既往不咎』則指周人。

 

孔子的主張是『為尊者諱』和『為親者諱』,尊者和親者有什麼過錯,就不要抖露出來,不要指責批評,『既往不咎』。但尊者和親者都是相對的。『為尊者諱』和『為親者諱』適用於上對下犯的錯誤,更親者對比較親者犯的錯誤。而不適用於下犯上的錯誤,比較親者對更親者犯的錯誤。比如說,季氏『八佾舞於庭』,就是下犯上的錯誤,孔子就非常憤恨,嚴加譴責;而魯國用栗木作為社樹,就談不上下犯上,就是上犯的錯誤,就別張揚批評。父親打了岳父,不對,但作為兒子應當維護父親;岳父打了父親,也不對,但作為女婿應當指責岳父。

 

這樣理解才符合邏輯和孔子的思想。

 

2019年1月11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6會員
334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公冶長第五) 。 杇(wū),粉刷牆壁。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很生氣,在其它弟子面前責駡他:『腐朽的木頭沒法雕刻,
Thumbnail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公冶長第五) 。 杇(wū),粉刷牆壁。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很生氣,在其它弟子面前責駡他:『腐朽的木頭沒法雕刻,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Thumbnail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
Thumbnail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