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51):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兩者極不對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raw-image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臣屬應當合禮,臣事奉君主應當盡忠。

 

在《顏淵篇》中,齊景公與孔子也類似的問答。『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齊景公這個諡號一般般。他問孔子為政之道,比定公的問題更寬泛些。孔子簡明扼要地答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像君的樣子,臣要像臣的樣子,父要像父的樣子,子要像子的樣子。大家都照自己身份要求的那樣做,處理好君臣父子關係就萬事大吉了。至於不同身份有什麼樣的要求,則不言而喻。就是前面的君禮臣忠,再加上父慈子孝。孔子在齊國呆了不少日子,估計沒少在齊景公面前嘮叨這些。齊景公對孔子所言非常稱道,情不自禁地說道,『太對了,果真大家都不守本分的話,雖然有積糧,我能吃得上嗎?』意思是大家不守本分把國家搞亂了,縱然有積糧,也會搞得自己沒有吃的。『信』,果真的意思。

 

不言而喻,『臣事君以忠』,必定要求『臣事君以禮』。既然要求以忠了,肯定必須以禮。禮的本義就是用來分親疏,定尊卑的,臣在君面前不以禮肯定不行。『臣事君以禮』是對臣的基本要求。孔子自己在君主面前就謹守禮節,以至於他『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八佾第三)。

 

孔子對事君還有些具體要求。都是盡忠的延伸。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憲問第十四)。當自己認為君主有過錯時,臣子不得隱瞞自己的想法,欺騙君主而要犯顏相諫。這個犯與『犯上作亂』的犯有所區別,一個仍然保持對君主的尊敬和服從,而後者則不然。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衛靈公第十五)。事奉君主,要先認真辦事,然後再考慮食䘵。

 

孔子還用良馬來比喻良臣。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憲問第十四)。

 

良臣之所以為良臣,就像千里馬一樣,主要不在於跑得快跑得遠,而在於牠善於理解主人的意圖,服從主人的指揮,保護主人的安全。而當主人的指示會導致其生命危險,也能發出危險的信號,抗拒其指令,『而犯之』。就好比阿西莫夫機器人定律,『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

 

孔子的這個君臣父子之道,是不對等的。要求臣對君盡忠,當然也必然要求臣對君以禮。臣對君以禮是不言而喻的。君對臣呢,就只要求以禮,不要求以忠。而且,『君使臣不以禮』,孔子只是認為不怎麼完美,但也過得去。『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衛靈公第十五)。這與西方文化中的君臣之道不同,西方文化中要求君臣要互相忠誠。臣屬要服從效忠君主,君主也要遵守對臣屬的承諾,而且不能命令臣屬幹違背神的律令的事。

 

『君使臣以禮』,意味著君主不必對臣下以忠,可以要求臣下幹任何事情,也不必信守對臣下的許諾。孔子認為,『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子路第十三),對守信重諾的人評價不高;而孟子則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兩位老先生都認為居上者不必對居下者守信。孔子肯定要求對君主,對上級『言必信,行必果』,不然就與『忠』相衝突了。所以,他這裡也如孟子一樣,主張不必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信守承諾。事實也正是如此,歷史上反復無常,對手下背信棄義,拋棄犧牲手下的君主多了去,但儒家認為只要是為了大義,江山社稷之類,這樣做就是正當的。

 

而且在這樣不對等的要求下,君實際上也做不到『使臣以禮』。所謂『使臣以禮』,不外乎要求君主對臣下客客氣氣,別頤指氣使,給臣下應有的物質待遇和榮譽。但如果君主不這樣做,臣下也沒辦法。因為要求『臣事君以忠』,要服從君主的對待和安排,不是嗎?君主再蠻橫無禮,也不能心有怨意。春秋戰國時代還好,列國競爭,天下尚未一統。國君都想吸引優秀人才,萬一國君對臣不以禮待之,還可以一走了之。天下一統之後,就沒辦法了。搞到後來,就演變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本是無奈,後來就成天經地義了。

 

所以,孔子要求『臣事君以忠』,必然要求『臣事君以禮』,不要求『君使臣以忠』,也難以要求『君使臣以禮』。兩者極不對等。

 

2018年12月11日

avatar-img
90會員
33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八佾第三)。  祭祀祖先時就如祖先就在眼前一樣,祭祀鬼神時就如鬼神就在眼前一樣。『祭如在』,此指祭祖先,給省略了,或不言自明。誰『祭如在』呢?當然是指孔子。孔子參加祭祀時很虔誠、很專注、很投入,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印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八佾第三)。  『禘(dì)』是古代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典禮,非常隆重。繼位時必須搞一次,然後,隔五年搞一次。孔子對當時的禘禮十分不滿,以至於不想全程觀看魯國國君舉行的禘禮。看個頭,看完開頭的祭酒,後面的就不想看了,扭頭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來補充他的語言,為他的觀點提供更具說服力的論證。
儒家學派大師孔子認為,君子應該沒有要爭的事情,但如果有必要的話,就應該以射箭比賽的方式來爭搶。他主張爭搶應當侷限於正式的技藝比試,比如射箭、寫文章等。此外,孔子還指出爭搶與上尊下卑、上使下順的規則和禮儀相衝突,容易造成混亂。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八佾第三)。  祭祀祖先時就如祖先就在眼前一樣,祭祀鬼神時就如鬼神就在眼前一樣。『祭如在』,此指祭祖先,給省略了,或不言自明。誰『祭如在』呢?當然是指孔子。孔子參加祭祀時很虔誠、很專注、很投入,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印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八佾第三)。  『禘(dì)』是古代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典禮,非常隆重。繼位時必須搞一次,然後,隔五年搞一次。孔子對當時的禘禮十分不滿,以至於不想全程觀看魯國國君舉行的禘禮。看個頭,看完開頭的祭酒,後面的就不想看了,扭頭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來補充他的語言,為他的觀點提供更具說服力的論證。
儒家學派大師孔子認為,君子應該沒有要爭的事情,但如果有必要的話,就應該以射箭比賽的方式來爭搶。他主張爭搶應當侷限於正式的技藝比試,比如射箭、寫文章等。此外,孔子還指出爭搶與上尊下卑、上使下順的規則和禮儀相衝突,容易造成混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七)。  桓魋(tuí):宋國大夫,是宋桓公的後代,當時正輔佐宋景公,權勢很大。聽說孔子投奔宋國而來,擔心齊景公重用孔子及其弟子,會削弱他的權勢,就派人阻止孔子一行進入宋國。   
Thumbnail
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第七)。  孔子有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這裡又說孔子有四不語。第一不解釋自然界的怪異之事,洪水地震,日蝕月蝕等;二不推崇武功蠻力,刺客、劍俠,力士之類不入孔子法眼;三不談論淫亂之事;四是不信鬼神,但孔子會利用民眾敬奉鬼神的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魯桓公本想調和宋、鄭兩國的不和,豈料宋莊公不領情,魯桓公改與鄭厲公結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七)。  桓魋(tuí):宋國大夫,是宋桓公的後代,當時正輔佐宋景公,權勢很大。聽說孔子投奔宋國而來,擔心齊景公重用孔子及其弟子,會削弱他的權勢,就派人阻止孔子一行進入宋國。   
Thumbnail
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第七)。  孔子有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這裡又說孔子有四不語。第一不解釋自然界的怪異之事,洪水地震,日蝕月蝕等;二不推崇武功蠻力,刺客、劍俠,力士之類不入孔子法眼;三不談論淫亂之事;四是不信鬼神,但孔子會利用民眾敬奉鬼神的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魯桓公本想調和宋、鄭兩國的不和,豈料宋莊公不領情,魯桓公改與鄭厲公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