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法】台股投資人的行為二極化,你是站在那一邊?

更新於 2024/03/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台股封關後,在新的一年的開始,有二則新聞引起我的注意。

其一是:台股過去一年當沖交易平均每戶賠24萬

2023年當沖交易買進金額25.41兆,較2022年成長約1成,雖比不上2021年航運股熱潮創下39兆的佳績,但投資收益從2022年的372億元提升到504億元,不過若扣掉證交稅與手續費後,當沖客仍賠錢。

以當沖賣出金額25.46兆元乘以證交稅率0.15%來計算(當沖交易稅減半),過去一年當沖投資人繳了約382億元的證交稅,手續費折讓以5折估算,付了約362億元給券商,以投資收益扣掉成本744億元後,等於一整年當沖客賠了239億元、以100,259戶當沖戶來計算,平均一戶賠約24萬。(引述Yahoo股市新聞)

我相信還是有短線的交易者賺錢,但從統計資料來看,應該多數人是賠錢的。

其二是:台股各年齡層的投資者皆以長期投資為大宗

股市爆料同學會在日前調查了台灣人2023年的投資理財習慣,發現台灣24歲以下的Z世代最喜歡的投資週期不是短線交易,而是選擇長期投入佔了最大宗。

台灣有投資的人中,不管是剛出社會的Z世代還是已經退休的戰後嬰兒潮,佔比最多的都是「長期投入」居多,平均各世代都有超過30%以上的人是以長期持有為目的在投資。

各世代中,交易週期最短的日內交易(當沖)的比例超出常人想像,年輕人的比例竟然不是最高,僅佔Z世代的7.1%,而是現在的X世代(45-54歲)的人比例最高,佔該世代的13.13%。而X世代中長期投入的比例也是全部世代中最高,佔了41.62%,呈現兩極化的現象。(引述自經濟日報)

raw-image

資料來源:股市爆料同學會

從上圖中可以發現,台灣股市投資人的投資行為呈現二極化,持股三個月以內的短期投資(含一周以內的短線交易)約占一半以上;而長期投資則約占30~40%。坦白講,此次的調查結果,長期投資的比例比我想像的多,推測應該是投資ETF的投資人大幅增加吧!

持股一年以上才算是長期投資

我對長期投資的初步的定義,是持股一年以上才算。為什麼是一年?

首先,當我們及早發現一家公司的重要題材或者成長潛力,到真的顯現效益致少都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而更好的成長循環甚至會持續好幾年,如果持股時間不夠長,將無法享受成長爆發帶來的果實。

第二,評估一家公司未來有無重大的成長契機,以未來一年為周期比較容易,周期太長變數太大。我們沒辦法像巴菲特那樣預見十年,但至少抱著願持股一年的決心,和好公司共同成長。

第三,如果是抱定領股息的想法,那更要持股一年以上才領得到股息。

第四,不只要長期持股,等待好公司的買點也需要時間,可以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來等待好的買點,如果再加上買進後的持股時間,那投資一檔股票的周期肯定會超過一年以上。

最後,如果買進的是[價值景氣循環股],那從景氣谷底回升到景氣高峰,至少都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抱股一年應該是起碼的要求。

延伸閱讀:

【個股評論】從公司商業模式的優化,看公司未來價值的變化,以伊雲谷(6689)為例 | 價值成長股的伊甸園 (vocus.cc)

【價值選股】從半導體先進製程供應鏈中挖掘好公司 | 價值成長股的伊甸園 (vocus.cc)

avatar-img
117會員
109內容數
許多優質的價值成長股,在展開大行情之前都像是璞玉,沉潛在水中等待人們去發掘,就看我們能不能慧眼識英雄;只有在璞玉尚未被雕琢前,就能辨識它並從水中撈起,才得享有超額報酬。 本專題文章以深入淺出方式,提出有力的分析和觀點(不會複製貼上一堆公開資訊),希望讓讀者在短時間內掌握一家公司的脈動,分辨出那些是最具潛力的價值成長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很多人都會暈船,即使平常不會暈車的,一上船還會感覺暈頭轉向的,特別是遇到大風浪時,更是暈的利害。 投資股票就像坐船,這是我從事投資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的道理,或許有人會有同感。投資一檔股票,每天面對價格的上下波動,有時還大幅度的上沖下洗,晃久了就頭暈了,一受不了就下船了。 只有自己開船才不會暈船
投資的目的,是希望把儲蓄累積的錢投到生財事業(或金融商品,如ETF),讓這個事業幫我們賺錢。這是一種槓桿的運用,也就是我們除了用有限的時間去賺錢之外,同時也用資金去放大我們的收入。 我們雖然不可能去創立和經營像台積電這樣的大公司,但藉由這個槓桿作用,我們可以輕易參與很多這樣的大事業。至於這個槓桿機
股市江湖上有一句老話:買股容易,抱股難! 個人實證的結果確實也是如此。投資者手中有股票會面臨許多考驗,市場上會不斷傳來雜音,股價會上下震盪,讓人忐忑不安;心裡會隨著股價情緒波動,最後有可能會按耐不住,而在莫名其妙的情況下把股票給出脫了。 很多人因為抱不住股票,最後走回短線交易的老路。幸運的話,可
股票投資大致可分為[投機]和[投資]二種,我們今天要來深入探究這二種的差異到底在那裡? 先說明一下,[交易者]並不等於投機者。 許多短線交易者,或是當沖客,常自認為自己是投機者。但真正的投機者不一定是短線交易者,他們多半有精準的眼光,對某些行業非常內行,能敏銳地看出一個潛在獲利的機會,並在適當的
很多人都會暈船,即使平常不會暈車的,一上船還會感覺暈頭轉向的,特別是遇到大風浪時,更是暈的利害。 投資股票就像坐船,這是我從事投資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的道理,或許有人會有同感。投資一檔股票,每天面對價格的上下波動,有時還大幅度的上沖下洗,晃久了就頭暈了,一受不了就下船了。 只有自己開船才不會暈船
投資的目的,是希望把儲蓄累積的錢投到生財事業(或金融商品,如ETF),讓這個事業幫我們賺錢。這是一種槓桿的運用,也就是我們除了用有限的時間去賺錢之外,同時也用資金去放大我們的收入。 我們雖然不可能去創立和經營像台積電這樣的大公司,但藉由這個槓桿作用,我們可以輕易參與很多這樣的大事業。至於這個槓桿機
股市江湖上有一句老話:買股容易,抱股難! 個人實證的結果確實也是如此。投資者手中有股票會面臨許多考驗,市場上會不斷傳來雜音,股價會上下震盪,讓人忐忑不安;心裡會隨著股價情緒波動,最後有可能會按耐不住,而在莫名其妙的情況下把股票給出脫了。 很多人因為抱不住股票,最後走回短線交易的老路。幸運的話,可
股票投資大致可分為[投機]和[投資]二種,我們今天要來深入探究這二種的差異到底在那裡? 先說明一下,[交易者]並不等於投機者。 許多短線交易者,或是當沖客,常自認為自己是投機者。但真正的投機者不一定是短線交易者,他們多半有精準的眼光,對某些行業非常內行,能敏銳地看出一個潛在獲利的機會,並在適當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這本書算是日本人撰寫的投資書,主要透過各種小故事講述55條個有錢人的思考法則。裡面是沒有教怎麼投資,更多的反而是觀念上的討論,對於自己職場的工作、投資、創業或是改善關係等,我覺得都蠻有幫助的,比較像是觀念建立的書,很推薦一讀。
本書介紹透過蒐集客觀數據以及持續買進的投資策略來穩穩累積財富。書中強調了儲蓄和投資的重要性以及何時該專注於提升收入、增加儲蓄或是買賣股票。同時,書中也提到儲蓄與投資的關鍵,以及如何選擇及購買投資標的的策略。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這本書算是日本人撰寫的投資書,主要透過各種小故事講述55條個有錢人的思考法則。裡面是沒有教怎麼投資,更多的反而是觀念上的討論,對於自己職場的工作、投資、創業或是改善關係等,我覺得都蠻有幫助的,比較像是觀念建立的書,很推薦一讀。
本書介紹透過蒐集客觀數據以及持續買進的投資策略來穩穩累積財富。書中強調了儲蓄和投資的重要性以及何時該專注於提升收入、增加儲蓄或是買賣股票。同時,書中也提到儲蓄與投資的關鍵,以及如何選擇及購買投資標的的策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近期股市市場,各家公司紛紛開董事會討論公司政策和未來方向,還有另一項每位投資人最關心的就是這家公司今年會分配多少現金股利有沒有分配股息,或是公司未來展望有沒有良好正向方法。   高殖利率重要嗎? 今年適合開始存股嗎 該存那些股票比較好呢?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隨著專欄愈來愈多讀者訂閱(謝謝大家支持!),我發現讀者的構成也慢慢多樣化。一開始訂閱本專欄的,我相信主要都是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夥伴。也就是說,這類讀者在訂閱之前,本來就是科技成長股的投資者,想看本專欄可能是因為想參考我對個股、財報與市場動態的分析,作為自己投資操作的參考......
Thumbnail
有讀者來信說,最近市況比較低迷,大家也喪失了討論成長股的熱情,希望我趁這時機寫篇文章,仔細講講成長股是如何估值的。其實我以前也有不少講自己如何為成長股估值的文字,不過經過過去一年,我覺得最近對估值有更深一點點的體會,應該值得把整個估值系統再重新梳理一遍,講得更清楚一點。
Thumbnail
甚麼是「投資系統」呢?簡單來說,在買賣股票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在個人可掌握的部分,包括研究商業模式、財務表現、估值、投資組合控管,還有技術分析。就上述每個層面,每個人重視程度都不一樣,因此投資心法也是千變萬化,並沒有說哪一種組合是絕對的正確。找出最適合自己心性的心法才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甚麼是「財富自由」?最簡單的定義,就是你的被動收入超出你的日出支出。如果依照這個定義,假設你沒甚麼物欲,一個月三萬台幣已足夠生活有餘,那麼一年被動收入只要有36萬台幣,就已經可以算是達到「財富自由」。在投資路上,這個概念也曾經深深吸引著我,而有許多實踐,但現在回頭反思,我認為完全不切實際。
Thumbnail
股災爆發時候,投資者往往逃避不及,事先要做好哪些準備?談談一般人對「牛市」和「熊市」的迷思,和跌市時候的調倉心法。何以在控制注碼與組合思維的前提下,「停損」可擱置不論?
Thumbnail
最近不管是美股還是台股,行情都相當不錯。身邊開始有些人說:「賺那麼多為甚麼還不賣?落袋為安不好嗎?將股票賣掉變成現金,才是實質有賺到錢。」也有一些人說:「市場起起伏伏,為甚麼要傻傻一直長期持有股票,中間抓些波段來吃不好嗎?而且賣掉有錢實際進到戶頭,才會有賺錢的感覺。」但有三大理由,我不同意這些看法。
Thumbnail
為甚麼Catherine Wood說:「標普500指數是史上最龐大的資本錯置之一,半數以上的股票遭被動的資產組合持有,這一點也不合理,太過向後看」?近年當紅的被動型指數化投資,真的是好的「投資」嗎?
Thumbnail
投資為的是賺錢,但為甚麼說「賺大錢簡單,賺小錢困難」?為甚麼我幾乎不做傳統的「避險」手段,例如做空股市、買反向ETF,或是減持股票?我又如何為投資組合建立「安全幅度」以防範風險?
最近有朋友說想看點入門向的東西,那就來寫寫吧。 但平心而論,投資某程度上是非常個人的事情,每個人的條件都很不一樣,像是投入市場的時間點、家庭和職業背景、可用來投資的金額、可承受的風險程度,以及想追求的回報等,所以很難說有甚麼「放諸四海皆准」的投資法門。真要寫,可能也只能從我個人實際的經驗出發,來談一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近期股市市場,各家公司紛紛開董事會討論公司政策和未來方向,還有另一項每位投資人最關心的就是這家公司今年會分配多少現金股利有沒有分配股息,或是公司未來展望有沒有良好正向方法。   高殖利率重要嗎? 今年適合開始存股嗎 該存那些股票比較好呢?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隨著專欄愈來愈多讀者訂閱(謝謝大家支持!),我發現讀者的構成也慢慢多樣化。一開始訂閱本專欄的,我相信主要都是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夥伴。也就是說,這類讀者在訂閱之前,本來就是科技成長股的投資者,想看本專欄可能是因為想參考我對個股、財報與市場動態的分析,作為自己投資操作的參考......
Thumbnail
有讀者來信說,最近市況比較低迷,大家也喪失了討論成長股的熱情,希望我趁這時機寫篇文章,仔細講講成長股是如何估值的。其實我以前也有不少講自己如何為成長股估值的文字,不過經過過去一年,我覺得最近對估值有更深一點點的體會,應該值得把整個估值系統再重新梳理一遍,講得更清楚一點。
Thumbnail
甚麼是「投資系統」呢?簡單來說,在買賣股票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在個人可掌握的部分,包括研究商業模式、財務表現、估值、投資組合控管,還有技術分析。就上述每個層面,每個人重視程度都不一樣,因此投資心法也是千變萬化,並沒有說哪一種組合是絕對的正確。找出最適合自己心性的心法才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甚麼是「財富自由」?最簡單的定義,就是你的被動收入超出你的日出支出。如果依照這個定義,假設你沒甚麼物欲,一個月三萬台幣已足夠生活有餘,那麼一年被動收入只要有36萬台幣,就已經可以算是達到「財富自由」。在投資路上,這個概念也曾經深深吸引著我,而有許多實踐,但現在回頭反思,我認為完全不切實際。
Thumbnail
股災爆發時候,投資者往往逃避不及,事先要做好哪些準備?談談一般人對「牛市」和「熊市」的迷思,和跌市時候的調倉心法。何以在控制注碼與組合思維的前提下,「停損」可擱置不論?
Thumbnail
最近不管是美股還是台股,行情都相當不錯。身邊開始有些人說:「賺那麼多為甚麼還不賣?落袋為安不好嗎?將股票賣掉變成現金,才是實質有賺到錢。」也有一些人說:「市場起起伏伏,為甚麼要傻傻一直長期持有股票,中間抓些波段來吃不好嗎?而且賣掉有錢實際進到戶頭,才會有賺錢的感覺。」但有三大理由,我不同意這些看法。
Thumbnail
為甚麼Catherine Wood說:「標普500指數是史上最龐大的資本錯置之一,半數以上的股票遭被動的資產組合持有,這一點也不合理,太過向後看」?近年當紅的被動型指數化投資,真的是好的「投資」嗎?
Thumbnail
投資為的是賺錢,但為甚麼說「賺大錢簡單,賺小錢困難」?為甚麼我幾乎不做傳統的「避險」手段,例如做空股市、買反向ETF,或是減持股票?我又如何為投資組合建立「安全幅度」以防範風險?
最近有朋友說想看點入門向的東西,那就來寫寫吧。 但平心而論,投資某程度上是非常個人的事情,每個人的條件都很不一樣,像是投入市場的時間點、家庭和職業背景、可用來投資的金額、可承受的風險程度,以及想追求的回報等,所以很難說有甚麼「放諸四海皆准」的投資法門。真要寫,可能也只能從我個人實際的經驗出發,來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