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封關後,在新的一年的開始,有二則新聞引起我的注意。
其一是:台股過去一年當沖交易平均每戶賠24萬
2023年當沖交易買進金額25.41兆,較2022年成長約1成,雖比不上2021年航運股熱潮創下39兆的佳績,但投資收益從2022年的372億元提升到504億元,不過若扣掉證交稅與手續費後,當沖客仍賠錢。
以當沖賣出金額25.46兆元乘以證交稅率0.15%來計算(當沖交易稅減半),過去一年當沖投資人繳了約382億元的證交稅,手續費折讓以5折估算,付了約362億元給券商,以投資收益扣掉成本744億元後,等於一整年當沖客賠了239億元、以100,259戶當沖戶來計算,平均一戶賠約24萬。(引述Yahoo股市新聞)
我相信還是有短線的交易者賺錢,但從統計資料來看,應該多數人是賠錢的。
其二是:台股各年齡層的投資者皆以長期投資為大宗
股市爆料同學會在日前調查了台灣人2023年的投資理財習慣,發現台灣24歲以下的Z世代最喜歡的投資週期不是短線交易,而是選擇長期投入佔了最大宗。
台灣有投資的人中,不管是剛出社會的Z世代還是已經退休的戰後嬰兒潮,佔比最多的都是「長期投入」居多,平均各世代都有超過30%以上的人是以長期持有為目的在投資。
各世代中,交易週期最短的日內交易(當沖)的比例超出常人想像,年輕人的比例竟然不是最高,僅佔Z世代的7.1%,而是現在的X世代(45-54歲)的人比例最高,佔該世代的13.13%。而X世代中長期投入的比例也是全部世代中最高,佔了41.62%,呈現兩極化的現象。(引述自經濟日報)
資料來源:股市爆料同學會
從上圖中可以發現,台灣股市投資人的投資行為呈現二極化,持股三個月以內的短期投資(含一周以內的短線交易)約占一半以上;而長期投資則約占30~40%。坦白講,此次的調查結果,長期投資的比例比我想像的多,推測應該是投資ETF的投資人大幅增加吧!
持股一年以上才算是長期投資
我對長期投資的初步的定義,是持股一年以上才算。為什麼是一年?
首先,當我們及早發現一家公司的重要題材或者成長潛力,到真的顯現效益致少都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而更好的成長循環甚至會持續好幾年,如果持股時間不夠長,將無法享受成長爆發帶來的果實。
第二,評估一家公司未來有無重大的成長契機,以未來一年為周期比較容易,周期太長變數太大。我們沒辦法像巴菲特那樣預見十年,但至少抱著願持股一年的決心,和好公司共同成長。
第三,如果是抱定領股息的想法,那更要持股一年以上才領得到股息。
第四,不只要長期持股,等待好公司的買點也需要時間,可以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來等待好的買點,如果再加上買進後的持股時間,那投資一檔股票的周期肯定會超過一年以上。
最後,如果買進的是[價值景氣循環股],那從景氣谷底回升到景氣高峰,至少都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抱股一年應該是起碼的要求。
延伸閱讀:
【個股評論】從公司商業模式的優化,看公司未來價值的變化,以伊雲谷(6689)為例 | 價值成長股的伊甸園 (vocu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