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生命的導演
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有次演講結束之後,一位身著西裝精神抖擻帥哥聽眾過來和我攀談,並詢問我說身為職場工作者,是否應該拼命努力加班,才能夠出人頭地,讓前途光明無限?
聽完他的詢問,就分享我的認知如果是因為非常喜歡這份職業,又希望在工作上能夠精進,所以才拼命加班,那麼等於是投資時間提升自己身價,感覺就很值得。
但假設是純粹為了賺錢,然後希望能夠透過更多工時來增加收入,那麼就要想想到底這樣的賺錢,靠得是「時間」還是「時薪」?
因為,就算是同樣想多賺錢~
時薪若高,花時間少;
時薪若低,花時間多。
畢竟~
財富無限,
生命有限。
金錢可以越賺越多,
時間只會越花越少。
記得很喜歡的一本書「小島經濟學」,就是用寓言方式來分享工作和時間價值。
在書中剛開始,描述小島上每個人每天最多只能補一條魚,雖然可以自給自足,但是捕一條魚的時間一旦消耗掉之後,也沒有多餘空閒去做其他更多事情。
直到其中有位島民突發奇想,決定發明更有效的工具,擺脫每天費時費力,卻只能補到一條魚的窘境。
後來他就餓了幾天肚子,偶爾向鄰居討一些東西吃,但不花時間去捕魚,反而是花時間製作漁網。
就這樣在幾天過後他完成了魚網,並突破了每天只能補一條魚的限制,可以在一天之中補好多條魚。
如此一來,不僅每天可以比原來補獲更多的魚,多出休息時間,去從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並且還可以把多補來的魚賣給其他島民,幫自己累積更多財富。
換句話說,這位島民同樣很努力工作,但是在努力之餘,也試著思考用不同方式增加工作效率和效能,並在同樣工作時間之下提升了更高的價值。
也就是利用同樣時間,賺取更多收入。而時薪一旦增加,就能擁有更多時間。
所以~
不僅增加時薪,
更是增加時間。
另一本我非常喜歡的好書「納瓦爾寶典」,作者納瓦爾也是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時薪高達5000美金的目標。
並且持續不斷地把這樣子的目標,告訴身旁周遭的親朋好友。
然而,如此的「遠大」目標,並沒有換來別人支持,反而更多是看笑話的冷嘲熱諷,以及潑冷水的訕笑。
但就像納瓦爾自己心中篤定的認知,不管目標看起來多麼遙不可及,但是目標就是拿來給人設定;而且目標不僅是為了達成,更是為了開始。
如果其他人設定的目標是時薪$50美金,又或者是$500美金,那麼他們只會去尋找達到$50美金,又或者是$500美金時薪的工作或是職業。
而因為他是設定$5000美金時薪作為目標,所以他就會非常努力的去尋找如何達到這個目標的工作或方法。
就算沒有辦法真正達到$5000美金時薪的工作,但肯定有更多機會比一般人的時薪來得高。
畢竟,如果從來沒有設定明確目標,又怎麼能夠達標。
沒有目標,
無法達標。
而真正重點對於納瓦爾來說,$5000美金時薪,相較於$500美金,又或者是$50美金時薪,不僅是在單位時間能夠獲得更多收入,更關鍵的是別人需要工作花費將近十倍,甚至百倍時間,才能夠獲取和他同樣財富。
那麼在這種更少時間,可以取得更多財富的工作模式之下,他就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嘗試生命中各種不同可能性,甚至去涉獵更多不同職場領域的機會,當然還包含更多學習時間,來提升並創造自己價值。
所以我常常告訴自己~
與其埋頭苦幹,
更要抬頭苦幹。
在非常認真工作的時候,不要忘記常常要抬起頭,看看有沒有更多嘗試的機會,讓自己有更多的遇見。
而這樣抬頭的意義,並非是要三心兩意,而是在生命的道路上,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權。
選擇,是為了~
做自己生命的導演,
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思考練習:
在求職過程當中,除了月薪、年薪概念之外,是否曾經把「時薪」概念加入在工作職場的選項當中?
試著思考如果把自己時薪提高十倍,甚至百倍,會有哪些不同工作面貌的可能性?而自己多出來的時間,又可以讓自己去做哪些想做,卻因為沒有時間,而無法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