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會想要來寫這個議題,是因為聽見許多媽咪們抱怨…
「老公都不教啊~只能我扮黑臉啊!但小孩跟我又會疏遠…」
「一定要有個人扮黑臉啊!不然小孩都不會怕。」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總會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這時該由誰來扮演白臉,誰來扮演黑臉呢?這似乎是一個困擾著許多家長的難題。
下面一起來看這個家庭的故事,看看父母應該如何巧妙分配這兩個角色,才能營造更和諧的親子關係。
===================================================小明是一位充滿好奇心的六歲男孩,很喜歡畫畫。有一天,小明的媽媽發現小明在客廳的牆上,用彩色筆畫了一輛彩虹色的玩具車。
媽媽感到震驚,並且覺得小明這樣的行為不好,她知道不想在小明面前表現得太嚴厲,但又覺得該教導他不可以隨便畫牆壁。
這時,小明的爸爸回來了,媽媽決定讓爸爸擔任黑臉,她當白臉。當爸爸看到牆上的玩具車時,他感到生氣,但他知道這是一個教育的機會。
他嚴肅地對小明說:「小明,牆上的玩具車看起來真的很有趣,但我們不能在牆上畫畫,這樣會弄髒客廳,而且牆壁不是用來畫畫的,想畫畫應該要在畫紙上面。」
同時,媽媽看到小明面帶愧疚的表情,她慢慢地走到小明身邊,彎下腰來,溫柔地對他說:「寶貝,媽媽知道你很喜歡畫畫,但畫在牆壁上會弄髒客廳的環境。如果你有畫畫的想法,我們可以找一個合適的地方,一起畫,好嗎?這樣既能保持客廳整潔,又能發揮你的創意。」
媽媽的語氣中充滿理解和關懷,她沒有責怪小明的行為,而是試圖與他建立一種共同的溝通方式。這讓小明感受到媽媽的支持和愛,同時也讓他了解到畫畫的地方,應該是合適的地方,而不是隨意的地方。這樣的互動不僅教育了小明,還加深了親子之間的連結。
後來,爸爸將小明帶到書房,拿出畫紙和顏料,鼓勵他在紙上繼續圖畫,這樣,父親同時確立了規矩,又給予孩子正確的發揮空間,實踐了結合黑臉和白臉的教養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在一旁觀察,看到小明和爸爸一同參與,她也不再僅是白臉,而是站在和孩子同一陣線的理解者。這種同理心的應對方式,有助於建立孩子對父母更加緊密的聯繫。
===================================================
故事到這邊,可以看到~爸爸以黑臉的身份,讓孩子清楚明白界線,同時用穩定而冷靜的語氣,還有後續陪伴的行為,讓小明能夠理解父親的立場。
而媽媽這個白臉角色,則是站在小明的立場上,理解他對畫畫的喜愛,這樣的分工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能夠保持冷靜,並向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孩子面前,父母間不一定有誰一定要黑臉,有誰一定要白臉,而是應該彼此合作,讓小孩懂得界線,再用適當的方式處理問題。
如此一來,父母不僅能夠教育孩子,更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建立更深厚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