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家長,我們如何面對霸凌?| 下篇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 孩子的道德教育 |


在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的調查報告中,霸凌的形成原因有四大因素,分別是家庭、個人、學校與環境,而其中,家庭的教養模式是決定孩子走向的重要關鍵。

在許政欽的研究中,便提到了不同管教模式所帶來的性格影響,例如,如若家長是以威權、獨裁的方式來限制孩子,那麼孩子在往後也較容易強迫他人順應自己的想法;而若是家長時常忽略孩子的需求,並未照顧到孩子的情感需求,那麼孩子在往後的成長,極可能會對周遭較為冷漠,甚至充滿敵意,這樣的孩子也較容易成為霸凌他人或遭到霸凌的角色。


家庭的重要性在以上的論述中不言而喻,因此,關於幼兒的價值觀建立與道德培養,也成為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身處小學階段的幼兒,對於是非善惡、道德觀的判斷都仍處於一種混沌的狀態,而我們也都明白,道德觀的發展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但是,除了避免孩子遭到霸凌,我們或許也該審慎地思考,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霸凌者。


關於道德的教育,家長們可以嘗試透過講述故事、遊戲、以及日常的練習來幫助孩子,例如在遊戲中引導孩子「輪流」的概念,使其不再自我中心,了解到他人也與自己擁有同樣的需求;或者當孩子做出富有正義感的舉動時,給予適當的讚美,並講述關於善良與邪惡、勇氣與懦弱等等具有道德判斷的繪本,以鼓勵孩子朝向良善的方向發展。


在彬森林的課堂中,老師也往往以故事開啟與孩子們的對話

在彬森林的課堂中,老師也往往以故事開啟與孩子們的對話


| 善良,必須留有鋒芒 |


談到孩子的道德教育與霸凌議題,林主任已她從師多年的經驗,為家長給出了一些建議。


當孩子反應其遭受到霸凌時,首先當然是請孩子先跟班上的導師報備,但是,做為父母,我們該做的事不只如此,林主任一直都認為,教會孩子「觀察與辨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當任何一種形式的關係產生了摩擦,我們一定都會產生情緒,可是,有些事情並不是氣憤就能夠解決的,她通常都會建議父母,引導孩子冷靜下來,觀察霸凌者的每日狀況,對方的霸凌是否一直持續?用的是什麼方式?


再來,就是鼓勵孩子面對的時刻了,面對霸凌、面對對方看似比自己位階更高的恐懼與害怕,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反應,而孩子是否能夠擁有一顆勇敢的心去面對這些困難,就要看父母的教養功力了。身為教育者,我們當然不能教導孩子反過來用仇恨以及暴力解決當前的問題,但是也請記住,我們的善良是必須有鋒芒的,一昧地教導孩子忍耐、退讓,其實造就的是對方「惡」的助長,所以,我們該教的,應該是讓孩子學會堅定自己的立場,並適時的保護自己。


現代的人提到「霸凌」的時候,往往會避之唯恐不及,但是林主任希望能告訴家長的是,在面對孩子遭到霸凌時,請盡量不要那麼快的帶入自己的情緒,如若今日將霸凌事件上升到大人的社會、網路的世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紛爭,其實,霸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這是無可避免的,畢竟,每一個年齡與階層,都有它自己的困難。


課堂中,老師正在制止對他人言行較為急躁的孩子。

課堂中,老師正在制止對他人言行較為急躁的孩子。


我們要做的絕非像是天塌下來一樣著急與絕望,在這個時代,想要身、心、靈都健康成長是相當困難的事,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像雙面刃,既會造成傷害,也會帶來成長,所以請家長盡力引導與保全孩子們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能知道正確保護自己的方法,並且在這一去過去之後,依然存在著決策、認知與善良的珍貴品質。


| 師長的影響同樣重要 |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霸凌只發生在「旁觀者」允許時,在何熙國的研究中提到,無論校園多致力於校園暴力的防治,其關鍵的角色還是旁觀者起到的力量是正向還是負向的,根據美國文化教育協會針對校園校園霸凌事件的旁觀者專文中就指出,當教室中的旁觀者越支持霸凌行為,那麼發生頻率就越高,反之,如若旁觀者們選擇捍衛受害者的權益,那麼霸凌者的地位與帶來的傷害也會被消弭。


因此,師長在面對孩子時的細膩程度也取到關鍵性的作用,一個好的教育者,所看見的應該不只有孩子們快樂玩耍在一起的模樣,如若擁有足夠的觀察力,其實,孩子們一個小小的眼神與動作,都可以體現出他們實際的想法或性格。


而彬森林的老師一直以來都極為注重這一方面的觀察,因為他們都清楚,比起師長強迫性的、威權式的教育,善用同儕間的力量,才能使班級邁向真正的和諧。


孩子們開心地挖著水道

孩子們開心地挖著水道


| 結 |


霸凌一直都是個複雜的問題,其難解的地方,就在於老師與家長都需要盡心盡力的引導孩子,而孩子也需要自行去摸索自身在學校這個小型社會的定位究竟為何,一旦有一方選擇放手,本該完整的結構與秩序轟然倒塌,壓傷的不僅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的家長,也將造成孩子一輩子或許難以排解的陰影。


文章的末尾,無論你所處的角色是一名學生、老師或是家長,只期盼所有人都能夠對待他人都更加善良一些,並且在必要的時機也有勇氣對傷害自己的人說出「我不喜歡你這麼對待我」,捍衛自己的權益。


raw-image





彬森林 IG:https://reurl.cc/4WE12j

彬森林 FB:https://www.facebook.com/beingforest

彬森林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kp9ob8wf3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彬森林教育協會
2會員
5內容數
彬森林致力於給孩子真 、善、美的教育,希望把善良與溫柔種植在孩子心中。
彬森林教育協會的其他內容
2024/01/19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
Thumbnail
2024/01/19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
Thumbnail
2024/01/11
在這個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的年代裡,我們究竟如何讓孩子不再急躁,並靜下心來感受世界呢?
Thumbnail
2024/01/11
在這個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的年代裡,我們究竟如何讓孩子不再急躁,並靜下心來感受世界呢?
Thumbnail
2024/01/08
2023年邁入尾聲,在每一年的結尾,彬森林往往會舉辦一場冬祭慶典,以好好回顧今年度過的日子,並展望明年。
Thumbnail
2024/01/08
2023年邁入尾聲,在每一年的結尾,彬森林往往會舉辦一場冬祭慶典,以好好回顧今年度過的日子,並展望明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
Thumbnail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
Thumbnail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
Thumbnail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