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自己做了對的事而內疚

2024/01/1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回英前和外子女兒一起看《白日之下》,買票前問女兒看嗎?不看沒關係,她問「會哭嗎?」我調侃:「那很難估計,畢竟你看《哈利波特》,哭;《蟻俠》,哭;《變型金鋼》,哭;《來自星星的你》,哭得厲害;《異能》,哭得更慘。最離譜是看《大黄蜂》哭得死去活來,那老母我怎能預計你看《白日之下》會不哭?」

raw-image

起碼暫時我沒太見過女兒看戲看劇不哭,她也「鼓起勇氣」跟我倆入場。

結果?大概由戲中三分一劇情左右抽泣到尾。

「為甚麼見到胡楓要哭?」她說認得他是跳cha cha的九十歲舞王。「很可憐啊,他們說老人是包袱,虐待他們和殘疾人士,為甚麼要他們活得不像人?」

「By the way包袱英文是甚麼?」外子知道女兒不太了解。「burden?」女兒問「為甚麼?」因為於社會、家人、同伴而言,老人、沒有經濟貢獻者,都是負擔。

女兒看到的是老人、殘疾人被虐的不公,我問她那幾個記者的痛苦你感受到嗎?

「記者起碼識字,有得賺錢過活。」女兒果然天真,我惟有用一個當不上成功記者的失敗者跟她說白一點:「你細想一下其實那幾個記者,在選擇權上,沒比那嘔心的院長多。這才是恐怖之處。」

女兒睜大眼:「他們的工作不能改變世界?我覺得有改變,起碼全城知道院舍虐老,把他們脫清光推去空地洗澡,但那弱能男生被虐打呢?為甚麼沒人報警拉那惡看護?」

因為地獄已夠慘,得先處理更慘的事。「但他跳樓死了。」我無語,答不了這難題。「小鈴沒有一天是活得好過的。」腦內響起戲內對白。

「記得那裝傻伯伯失掉他那個有死老鼠的家,坐在公園板櫈未知何去何從時,還安慰連累他失了家的記者『人生有很多選擇,能選已很好,選對的人更少。請記着,別因你選擇做了對的事而內疚。』?這是最能衝擊我的一句。」

女兒側頭細想,然後跟我提議怎樣改變社福的撥款甚至稅階去改善安老和殘疾支援服務。

和她討論了幾回,她都被反問塞着路路不通。我擺擺手道:「記得那句『頂你個肺』嗎?那老總在罵小記者。絕大部分人成年以後都只是社會上毫不起眼的小鏍絲,你想一想就會感到有多挫敗。當一個老總明明要集中報道新聞但卻被裁員縈繞時,你得明白那『擇善固執』之力有多渺小而巨大。」若果電影只說一件事,媽媽希望你記着,世道永遠是艱難的,但若果每一粒小鏍絲能堅守善良,也許沒有人,或起碼較少人會被虐待。

太複雜、太深奧?畢竟在學的孩子從來做對的事就能得到無盡掌聲,只有做得不夠好才會內疚,怎得要令她三兩下子便明白?

偏偏現實殘酷,每天的你我他都得記着《白日之下》那裝傻伯伯說的一句輕於鴻毛重於泰山的話。

但願你長大以後,即使內疚,仍然堅持選擇善良公義。

59會員
161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