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utput of raw contexts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碰觸到自己不太熟悉、不夠專業的領域

但在特定時機情況之下必須得要丟出一些什麼內容時(文字、口頭講話、圖像或影像內容)

也許不用過於擔心、焦慮、煩惱自己喔是否「有失專業」

無法給予最優良、精確、不偏頗不膚淺的論述與說詞

甚至會打臉自己、使該領域中的專業人士感到羞愧、羞恥

因為針對這個範疇你就不是專業的、擅長的

只要一踏入該場域就會不自主的有失專業、「厲害」

只要有跟大家說明白、讓聽得懂的人知悉自己對於這方面的知識或技能不太足夠、不甚嫻熟

正常的人不會再以高標準要求、拿放大鏡審視、雞蛋裡挑骨頭

那你可能會疑惑既然如此為何還要這些不專業的人給予評論意見、甚至參採其觀點作為結果判斷的依據?有什麼用?

其實不專業、非科班出身、沒有受過相關訓練也無經驗的人之產出可貴、值得參考的原因在於

他們總能毫無顧忌的將心中最原始、最真實的呈現出來

因為不知道也沒學過真正的專業、沒有背景、沒有啟蒙

所以可以依照自己的內心想法與未經烹煮過的思想觀念

輸出未經修正矯飾、整頓處治(專業背書、加工)的自然狀態

展顯人本體最野生、未經馴化、調理過的品質

(文字、口語或外顯行為)不加掩飾、如實坦陳

將心中、腦中所思所想所感百分百還原、無添加虛假成分元素的真實外露

這其實才是不專業的人最「專業」的部分

常常看到許多受過嚴謹系統性的精專訓練與學習背景的人

受限於自身學識體系、專有名詞的語境使用意思侷限、闡述語言的規定與對錯是非

而小心翼翼、緩慢謹慎的雕琢細磨

只為產出在專業系統之下絕對正確的論述(此時已經不稱為論述,而是「答案」了,但其實即便是有專業的箝制也不應該一味追求正確答案,因為一切事物都有無限可能,不只限於一種)

知道的愈多反而愈彆扭

處處留意是否說錯

因為曾習得的概念、學科內容告訴自己

必須無時無刻注意自己的言論

是否在專業語境下是成立的、是可以這樣講的

想到那些專業訓練帶給自身的系統化、技術性限制

就會變得礙手礙腳、好似怎麼說都不對

無法盡情肆意的抒發自我意識中的想法與見解

大展身手的機會被掐斷束縛

連講究主觀、個人的評論都彷彿有一個固定的格套、模板

一定要照著某種方式來產出言論才是對的

將自我表達的自由內容客觀化、標準化

甚至

持有專業背景與經驗的人會帶有保守、自封的角度看待那些沒受過專業訓練但高談闊論的人

批判那些人沒資格提出自己的想法

因為他們根本沒邏輯、不符合專業的說法

是無用的資訊堆疊

但其實無論是誰都不必將自己的論述停留在知識體系裡的「正確」說法

專業是為了能讓人更理論化、有系統的將概念描述出來(順便掉書袋)的一種工具

幫助建立一個想法資訊、歸整現象

但若一味將重點擺在言語是否符合「專業」就有點本末倒置、甚至狹隘了

因為社會本就需就過不同人的對話、不專業的人與專業的人的溝通

多元包納才能進步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際關係重補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我言語的陳腔濫調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形式主義的展現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道理如何習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社會共同的角色期待模板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3-04-27
    最高學以致用法: The Power of Output我的閱讀量多,平均每天一本書,維持了十年,但輸出則很少。和別人聊天時,經常忘記了自己的見解。看文章時,明明知道我在某本書的論點,更有深度,但又說不出。看過這本書後,我明白了。自己的輸出是不夠的。
    Thumbnail
    avatar
    onion
    2022-03-14
    | The Stories of Our Kitchen|阿爸的西瓜汁|阿爸的西瓜汁| 「西瓜汁」的製作,簡單到幾乎不用寫食譜,光看名字就能想像製作過程。然而,那份打西瓜汁的心情,我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暖意猶存。我將打西瓜汁濾掉的種子,隨意並不抱持太多希望地播種在自家陽台的花盆裡,沒想到一個禮拜多,西瓜籽竟然發芽了,三株小西瓜苗長得又快又長,於是,我便趁勝追擊..
    Thumbnail
    avatar
    Lily Chen
    2020-08-08
    | The Stories of Our Kitchen|請像吃拉麵一樣大口吮吸一盤冷麵吧|墨魚水果冷麵| 夏日海洋風味的墨魚冷麵,搭配微酸微甜的水果,滋味實在很難忘!更享受的是當你大口啜吸這款墨魚水果冷麵時,請不用過於擔心sauce噴濺得滿嘴都是,因為這款融合蜂蜜自然甜味與法式芥末籽醬微酸的醬汁,清爽而不油膩,即便沾著嘴角,也都會捨不得浪費地舔舌。
    Thumbnail
    avatar
    Lily Chen
    2020-07-26
    | The Stories of Our Kitchen|芒果與牛肉究竟會有多好的味道|蜂蜜芒果佐芥末醬牛肉| 人們之於飲食的態度,似乎隱射著看待生活的方式。如果我們能夠拋下對食物的偏見,說不定也會更願意去接納某人、某事、某物。沒有誰該被貼上標籤,當然食物也不例外。
    Thumbnail
    avatar
    Lily Chen
    2020-07-22
    The Birth of the Female Brain: 生而不同The Female Brain (by Louann Brizendine, M.D.) Chapter One The Birth of the Female Brain 男女生而不同。常識告訴我們小女孩跟小男孩的行為很不同,但文化卻沒有告訴我們行為的不同是由腦部決定的。...
    Thumbnail
    avatar
    Mazymazy
    2020-05-20
    the startup of you:人生就是一場創業 如果你也是想創業,或在個人發展上在變化萬千的時代有更好的職涯發展,或許這本書的觀點會對你有更多的啓發。這本書並不是教你如何開展 startup,而是教你視自己為一間初創企業去看待,讓自己在變化萬遷的時代持續成長,持續獲利。
    Thumbnail
    avatar
    yoyoimedia
    2019-08-06
    The year of less 我的消費限制試驗從第一本「太多了」(PERTER WALSH)開始,一路從日本山下英子「斷捨離」到近藤麻裡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之後,再接觸極簡主義MINIMALIST。這些觀念都點滴累積在我的血液裡,而自己也一直在「斷捨離」的路途上學習。最近意外讀到圖書館的熱門書【不消費的一年The year of l
    Thumbnail
    avatar
    Shirley Lin
    2019-03-31
    The Death Of You And Me 歌詞翻譯 滿潮時分,盛夏城鎮,孩子們看起來都很美好。可惜的是,陽光過後總是伴隨雷聲,思緒也跟著反轉。有沒有感到一絲困惑? 為何大海總是呼喚我的心? 彷彿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在奔跑,因為我感受到風暴將至,正在吞噬我的靈魂。
    Thumbnail
    avatar
    dance
    2018-11-16
    The Story of Elizabeth of Austria is one of the saddest in the history of royalty.The Story of Elizabeth of Austria is one of the saddest in the history of royalty.
    avatar
    Dainself
    2018-04-26
    The Chinese Colonisation of Shanghai 《中國對上海的殖民統治》英文版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nghai and all the Chinese regimes listed above is contended to be the colonised and the colonisers.
    Thumbnail
    avatar
    上海民主前線
    2018-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