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蔣中正日記已出版

首批蔣中正日記已出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歷經十年纏訟,五十九箱暫存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的「兩蔣日記」等文物原件,已於二零二三年九月十四日重返台灣。

適逢二零二三年十月三十一日蔣中正冥誕,《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發表會下午在國史館登場,第一批共計七本,二零二四年起再根據任期及年度依序出版。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表示,從「中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蔣方智怡開始,許多擁有各自持分的家屬陸續同意捐贈給國史館,他代表國史館,向有權繼承的家屬致敬致謝,沒有這些捐贈,兩蔣文物整理、日記出版,無法走到今天進度。

陳儀深說明,五十九箱兩蔣文物回到國史館,目前審編處正在逐件檢視做比較細的編目,也會盡快就年代久遠造成的破損進行專業修復,原版日記也將陸續數位化,以延長日記原本壽命並便利日後各界應用。此外,修纂處也正在緊鑼密鼓針對「蔣經國日記」做校訂與註解,年底會先出版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九年的「蔣經國日記」。

陳儀深還表示,他看日記的感想是有功說功、有過說過,社會不該停留在「零分或一百分」的兩極化立場。

蔣中正的孫媳蔣方智怡下午出席發表會,很少在媒體曝光的蔣家後人蔣友松、蔣友柏、蔣友青也現身發表會,成鎂光燈焦點。蔣方智怡致詞表示,身為蔣家家屬,她很欣慰,經過數十年,日記終有歸屬並出版,相信這批重要的歷史文物,將開啟中國近代史的重新研究,並填補修正中國近代史空白。

蔣中正日記中,一九四八年底,國軍在遼瀋、徐蚌、平津三大會戰都慘敗,兵敗如山倒,蔣不滿國軍幹部「貪婪怯弱」,十二月二十一日提及,年底徐蚌會戰爆發,國軍十二兵團被共軍包圍覆沒,司令黃維突圍被俘;十二月二十五日又記,黃維在突圍之前,居然先發電報給太太,「此種將領何能望其為革命而犧牲,思之痛憤自慚」,對於多位將領兵敗被俘,蔣一方面難過,同時又感慨「腐敗無能之將領又被淘汰一部,其足惜乎」。

此外,蔣對部屬不敢全力死戰也嘖有煩言,抱怨當國軍兵敗時,官兵不僅甘作俘虜,甚至不能將手頭裝備摧毀,讓共軍繼續拿來對付自己人,蔣因此制訂標語,要求「臨危應破壞武器工具,勿為匪用」以及「至死不作俘,受傷不叫苦」。

一九四九年美國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暫停援助國民政府,蔣中正於八月五日寫下日記:「今日美國發表對華白皮書,實為我抗戰後最大國恥也。」六日記載:「對美國白皮書可痛可歎,只對美國國家之強權無理,不僅為其美國痛惜,不能不笑其幼稚無智,自斷其臂而已。」十月三十一日寫下:「渡過最黑暗、最悲慘之一年。」

一九五零年一月五日,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宣布:「美國對台灣從無掠奪的野心,美國也無意在台灣獲取特別權利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政府將不對在台灣的國軍提供軍事援助或諮詢。」蔣中正在日記中對杜魯門宣言解讀:「近日社會應受美國務院反對援華之影響,及其聲明,尤其台灣動搖與不安之現象正在發展未已,又以美國駐台領事密勸其僑民,謂台灣恐遭空襲,不如準備回國之消息,更使社會動盪,此皆美共操縱其國務院,而其使領多受美共之指使,故使其各地使領館,凡可動搖我社會與政府之陰謀與行為,無所不用其極也。」

一九五一年四月八日,蔣中正寫下「國軍恥辱」五大項:「不學無術,捨本逐末」「膽大心粗,好高騖遠」「虛為輕浮,妄上欺下」「朝三暮四,寡廉鮮恥」與「不能擬訂具體方案,不瞭解動員補充,不注重聯勤業務,不考驗戰鬥技術、軍士教育」。

根據此套蔣中正日記可看到,蔣來到台灣後設立政戰制度,並邀請前日本軍官組織「白團」擔任顧問,即使美方表達反對,蔣仍堅持實行,並且,蔣認為美方有「聯孫(立人)制蔣」的企圖,因此將孫立人罷黜軟禁。

avatar-img
柳笛摸金
24會員
119內容數
出土檔案,還原史實,前事今聲,柳笛講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柳笛摸金 的其他內容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中央日報二版刊出一則電訊《刺齊學啟犯昨在渝槍決》,報導指出,一九四五年三月九日在仰光日軍俘虜營中,刺殺時任中國遠征軍第六十六軍新三十八師副師長齊學啟將軍之兇手章吉祥,及主謀教唆夥犯蔡宗夫,已於十二月十三日在重慶槍決。
青年軍二零一師是國軍一九四七年在四川招募的第二期青年軍,當時內戰漸酣,國府未及訓練將其投入戰場,致兵員折損不少,且戰且退,及至一九四八年,國府才將其跨海送來台灣,接受孫立人將軍整訓。
北部忠貞市場,南投清境農場,南部雲南村,撤到臺灣的滇緬遊擊隊官兵,解鄉愁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家鄉菜。
被國府遺棄的官兵,連同眷屬後代流落異域他鄉,寫下國軍歷史最不堪的慘痛一頁。
跨越漫漫一甲子,台灣終於接納當年被國府遺棄之難民軍後裔。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中央日報二版刊出一則電訊《刺齊學啟犯昨在渝槍決》,報導指出,一九四五年三月九日在仰光日軍俘虜營中,刺殺時任中國遠征軍第六十六軍新三十八師副師長齊學啟將軍之兇手章吉祥,及主謀教唆夥犯蔡宗夫,已於十二月十三日在重慶槍決。
青年軍二零一師是國軍一九四七年在四川招募的第二期青年軍,當時內戰漸酣,國府未及訓練將其投入戰場,致兵員折損不少,且戰且退,及至一九四八年,國府才將其跨海送來台灣,接受孫立人將軍整訓。
北部忠貞市場,南投清境農場,南部雲南村,撤到臺灣的滇緬遊擊隊官兵,解鄉愁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家鄉菜。
被國府遺棄的官兵,連同眷屬後代流落異域他鄉,寫下國軍歷史最不堪的慘痛一頁。
跨越漫漫一甲子,台灣終於接納當年被國府遺棄之難民軍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