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兩種“糧食”終身不可免,一為靈糧,一為食糧;食糧大同小異,靈糧因人而異。
食糧就是吃,有實體,就是食物。 靈糧沒有實體,是一種心理、心靈上的滿足。
但還有一種「糧」,介於食糧和靈糧之間,它有“需要”但不是終身不可免,它有實體有接觸,屬於“食糧”但又不能“吃”,多的是精神去感受它,屬於“靈糧”,但又不完全精神,因為不能拿掉實體。
我不知道如何稱這種糧?最後我想了一個字,「意」! 「意糧」。
我解析了出人生三糧,而「意糧」是不是也終身不可免? 這因人而異也因對象而異,“意識糧食”的範疇非常廣泛! 像是說,「這」有“年齡限制”,年紀越大會慢慢越不需要,也有人“體質特異”並不那麼需要,那就是——「性」。 愛欲與性慾都是意念、意識,這個「意」需要滿足,需要得到「實現」。 「愛」也屬於意糧,它不能除去實體,「憑空」沒有愛;愛的產生一定有對象。
「食糧」:能吃能喝的“食物”為範疇,不能除去實物。 「靈糧」:宗教和任何的信仰與寄託,精神慰藉,可以除去“實物”。 「意糧」,精神活動,但須有“實物”並不能去除。 如音樂不能除去聲音,電影不能出去影像,性不能去除肉體,愛不能去除對象,偶像不能去除「人」,閱讀不能去除“內容”,虛擬不能去除載體 .. ,你的“精神意識”不能去除實物而來得到滿足。 精神感受需要實體,實體感受仰賴精神。
意糧和靈糧非常相近相似,分別在於是否能去除實體。
身體需要食滿; 心理需要靈滿; 精神需要意滿。
前言雖說人有兩種“糧食”終身不可免,但我除了吃,“靈糧”我還真不需要,我無神無鬼無佛無信仰無教無派無“依”無“寄託” .. 。至於意糧,人人各有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