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適任度思考選舉投票與企業用人

2024/01/1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台灣四年一度總統大選在上週六 (2024/01/11) 順利完成。

在瞭解三位候選人的政見、觀點時,忽然引發我對選舉的思考。

Photo by Edmond Dantès from Pexels: https://www.pexels.com/photo/an-elderly-man-dropping-a-paper-in-a-ballot-box-7103205/

Photo by Edmond Dantès from Pexels: https://www.pexels.com/photo/an-elderly-man-dropping-a-paper-in-a-ballot-box-7103205/


在選舉時,經常聽到一些聲音:

『這些候選人都一樣爛啦!』
『選誰都沒差啦!』
『選舉就是從這些爛芭樂中選一個最不爛的!』


但,真的是這樣嗎?


這次選舉,因為家中沒有安裝電視,所以選舉過程沒有感受到太多「熱情」,腦中反而多了不少留白的思考空間。


選舉前兩週左右,透過獨立媒體的報導,瞭解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政見、價值觀,看完報導之後,腦中浮現出一個詞 ─ 適任度。

選舉,其實也是一場「招募用人」的過程,只不過這次的用人主管是由選民共同擔任,再以多數決為依據。


思考一下,我們在求職時,希望用人主管多挖掘我們可匹配職缺的長處、優點,還是執著於批評我們的弱點、失敗經驗呢?


當然,企業招募用人與選舉還是有些不同,不過底層本質相近,為何不能從用人的角度切入呢?

每個企業文化、願景目標,與用人主管價值觀不同,因此對於適任度的看法也不盡相同。然而,我們可以冷靜地思考:在這個短、中、長期階段,我們期待台灣這家公司的未來長什麼樣、該如何發展、誰最合適領導,這或許能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




近期密集地在準備知識有光的發表,分享初次擔任主管的經驗,因此準備過程重複回想初次擔任主管的大小事。


還記得當時,同事從得知我將成為他們的代理主管的那一刻起,他們的眼神、說話的口吻與內容,充滿了不滿與不屑。

畢竟,我不是部門內技術能力最強的,而且我的工作經驗也比他們短 (也許還有一個原因,我是部門裡唯一的女性),所以我能理解他們的情緒。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回應他們的不友善,因此選擇默默承受,專注做好自己認為主管應該做的事。


大概三個月後,我發現自己再也承受不了這些冷暴力,才去找直屬主管哭著說我不想當主管了~~

(我的直屬主管是一位六十多歲的長輩,很好奇他當時怎麼想,會不會覺得傻眼 XD)


在這次對話中,我才瞭解「為什麼是我?!」。

原來,我的某些特質讓直屬主管認為我是當下最適任的主管人選。這不僅給了我克服困境的力量,也成為我後來選人、用人的重要參考。




前陣子與一位主管討論到「產品經理」,他聊到團隊情況,並詢問我他的團隊是否需要找一位產品經理。


哇!~ 這是在考試嗎? XD


回到本質,思考團隊的發展目標、現階段發展狀況,那麼... 是否需要產品經理,或哪一類型的產品經理最適合,其實,就不難決定了。

然而,企業用人跟選舉的不同之處在於,企業用人通常是希望保持連貫,而不是每四年換一任,而組織的目標與狀態也都可能變動,因此,除了適任度,通常還會考慮「潛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