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成功的反思》

2024/01/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成功的反思》中文版,桑德爾著

《成功的反思》中文版,桑德爾著


《成功的反思》從一起美國的升學舞弊案說起,此舞弊案主角是大學入學顧問 William Singer, 他名為入學顧問,實為升學仲介,專替富裕家長賄賂頂尖大學的體育教練,助其成績不夠優異的子女走側門,以體育特招生名義錄取進頂尖大學就讀。這起舞弊案件激起大眾的憤怒與不解,憤怒的是,大家搶破頭的頂尖大學入學資格,竟然可用賄賂方式取得,不解的是,為何會有家長明知道子女成績不足,仍試圖用錢把頂尖大學的側門推開,好讓子女擠進去就讀?

作者指出,這種升學亂象起源於績效主義(meritocracy)的盛行。績效主義的概念是:人的地位不再受出身所限制,「唯有才能與努力決定你爬多高」。在貴族世襲的年代,社會雖有難以跨越的階級之分,但一般人至少還能安慰自己,爬不到高位只是因為出身不夠好,而貴族也自知擁有的位階是源自血統,而非才能,因此不至於太過驕傲。乍看績效主義擺脫血統箝制,應可促進社會進步及階級流動。但暢行績效主義的結果是,社會出現新的階級之分,階級分野來自學歷高低,而正因為「唯有才能與努力決定你爬多高」,獲得學歷高者自視才能過人,蔑視學歷低者,而學歷低者再沒有藉口,只能怪自己努力不足,技不如人。

績效主義把人區分為取得高學歷的贏家,與未能取得高學歷的輸家,在兩者之間劃出一道鴻溝,鴻溝兩側的人互不理解也無法交流,彼此的誤解逐日加深,輸家受盡屈辱,充滿憤恨,進而鼓吹起反智及民粹主義。社會最終迎來的,就是動盪不安的現狀。

書中提及,績效主義盛行的美國社會裡,富裕家長的子女多半經歷高壓力、高焦慮及睡眠不足的求學生涯,導致這些子女青少年時期就出現憂鬱症、藥物濫用及焦慮症等情形。其原因在於,這些富裕家長在子女成長過程,不斷向他們灌輸「要幸福,就得有錢,要有錢,就得進名校」的觀念,使得子女從小就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即使最後順利取得好文憑,身心卻早已千瘡百孔。歷盡多年熬夜苦讀、在焦慮中成長的孩子,連自己的心都顧不好了,如何期待他們能對其他人有同理心呢?

績效主義的核心思想,其實與華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概念十分接近,兩者都是把高學歷視為一個人在社會上取得崇高地位,以及伴隨而來的高收入的必要條件。績效主義激起人們對高學歷的渴望,過度的渴望導致過度競爭,而過度競爭致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遠。

再回到前面一開始提到的問題,為什麼會有家長明知道子女成績不夠優異,卻寧可違法,仍要把子女送進名校就讀?這個問題,《成功的反思》裡並沒有直接回答,但我認為書中提到的一個社會現狀可以解釋這點,那就是,過度吹捧「聰明」。

在績效主義的社會裡,稱讚一個人很努力,似乎只是誇他擁有某種美德,但當稱讚一個人聰明時,這個被稱讚的人彷彿就多了幾分迷人的特質。那麼,要如何證明自己聰明呢?進名校就是一個簡單直接的證明。於是莘莘學子拼了命要擠進頂尖大學就讀,以證明自己確實高人一等。因此,當家長發現子女無法以正常管道進好學校時,只要經濟能力許可,即使鋌而走險也要讓孩子在社會上走路有風。

針對上述績效主義的弊病,《成功的反思》用一整章「認可工作」來闡述解方,一言以蔽之,就是推廣「同理心」,唯有彼此尊重,才能達到社會共善的終極目標。亦即,人人心中都要有「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的意識,能平靜地度過一天絕非理所當然,而是大眾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努力,共同貢獻的成果。

短時間內要全民一起培養同理心並不容易,但,只要願意從自身開始努力,同理心是有渲染力的,我們仍能樂觀期待社會趨於和諧、共善的那天。

17會員
38內容數
筆者是喜愛文字的理工宅,喜愛閱讀,也喜愛將閱讀心得化做文字與大家分享。 這裡有不定期發表的書評/讀後感,歡迎加入沙龍一起來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