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成功的反思》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成功的反思》中文版,桑德爾著

《成功的反思》中文版,桑德爾著


《成功的反思》從一起美國的升學舞弊案說起,此舞弊案主角是大學入學顧問 William Singer, 他名為入學顧問,實為升學仲介,專替富裕家長賄賂頂尖大學的體育教練,助其成績不夠優異的子女走側門,以體育特招生名義錄取進頂尖大學就讀。這起舞弊案件激起大眾的憤怒與不解,憤怒的是,大家搶破頭的頂尖大學入學資格,竟然可用賄賂方式取得,不解的是,為何會有家長明知道子女成績不足,仍試圖用錢把頂尖大學的側門推開,好讓子女擠進去就讀?

作者指出,這種升學亂象起源於績效主義(meritocracy)的盛行。績效主義的概念是:人的地位不再受出身所限制,「唯有才能與努力決定你爬多高」。在貴族世襲的年代,社會雖有難以跨越的階級之分,但一般人至少還能安慰自己,爬不到高位只是因為出身不夠好,而貴族也自知擁有的位階是源自血統,而非才能,因此不至於太過驕傲。乍看績效主義擺脫血統箝制,應可促進社會進步及階級流動。但暢行績效主義的結果是,社會出現新的階級之分,階級分野來自學歷高低,而正因為「唯有才能與努力決定你爬多高」,獲得學歷高者自視才能過人,蔑視學歷低者,而學歷低者再沒有藉口,只能怪自己努力不足,技不如人。

績效主義把人區分為取得高學歷的贏家,與未能取得高學歷的輸家,在兩者之間劃出一道鴻溝,鴻溝兩側的人互不理解也無法交流,彼此的誤解逐日加深,輸家受盡屈辱,充滿憤恨,進而鼓吹起反智及民粹主義。社會最終迎來的,就是動盪不安的現狀。

書中提及,績效主義盛行的美國社會裡,富裕家長的子女多半經歷高壓力、高焦慮及睡眠不足的求學生涯,導致這些子女青少年時期就出現憂鬱症、藥物濫用及焦慮症等情形。其原因在於,這些富裕家長在子女成長過程,不斷向他們灌輸「要幸福,就得有錢,要有錢,就得進名校」的觀念,使得子女從小就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即使最後順利取得好文憑,身心卻早已千瘡百孔。歷盡多年熬夜苦讀、在焦慮中成長的孩子,連自己的心都顧不好了,如何期待他們能對其他人有同理心呢?

績效主義的核心思想,其實與華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概念十分接近,兩者都是把高學歷視為一個人在社會上取得崇高地位,以及伴隨而來的高收入的必要條件。績效主義激起人們對高學歷的渴望,過度的渴望導致過度競爭,而過度競爭致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遠。

再回到前面一開始提到的問題,為什麼會有家長明知道子女成績不夠優異,卻寧可違法,仍要把子女送進名校就讀?這個問題,《成功的反思》裡並沒有直接回答,但我認為書中提到的一個社會現狀可以解釋這點,那就是,過度吹捧「聰明」。

在績效主義的社會裡,稱讚一個人很努力,似乎只是誇他擁有某種美德,但當稱讚一個人聰明時,這個被稱讚的人彷彿就多了幾分迷人的特質。那麼,要如何證明自己聰明呢?進名校就是一個簡單直接的證明。於是莘莘學子拼了命要擠進頂尖大學就讀,以證明自己確實高人一等。因此,當家長發現子女無法以正常管道進好學校時,只要經濟能力許可,即使鋌而走險也要讓孩子在社會上走路有風。

針對上述績效主義的弊病,《成功的反思》用一整章「認可工作」來闡述解方,一言以蔽之,就是推廣「同理心」,唯有彼此尊重,才能達到社會共善的終極目標。亦即,人人心中都要有「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的意識,能平靜地度過一天絕非理所當然,而是大眾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努力,共同貢獻的成果。

短時間內要全民一起培養同理心並不容易,但,只要願意從自身開始努力,同理心是有渲染力的,我們仍能樂觀期待社會趨於和諧、共善的那天。

20會員
44內容數
這裏是我收藏書籍讀後感的地方,文章或為長篇大論,或為幾句短評,皆屬肺腑之言,歡迎大家看看,更歡迎發表意見,一同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h-Yu 的書架 的其他內容
《化學課》是一部刻劃六零年代美國女性奮力求生的小說,主角伊麗莎白·佐特是一位聰明、努力又敢言的女性,立志成為化學家但在充滿性別歧視的社會中遭遇種種困難。透過烹飪節目,她指陳社會對女性的錯誤認知及歧視,鼓舞了成千上萬的美國女性勇敢追尋夢想,活出真我。
《大疫時代必修的生命教育》帶讀者回顧過去三年對抗新冠疫情的紀錄,以及教導民眾如何防範下一次可能的疫情。
看《當呼吸化為空氣》一書,就像是陪著卡拉尼提醫師走過艱辛的抗癌歷程,面對病情帶來的恐懼、對「未來還有多少日子好活」的疑惑、對於該不該擁有下一代的掙扎、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探索,以及沉默平靜地道別。卡拉尼提醫師的一生結束的太倉促,但他留下的智慧與情感,會牢牢地存在每個讀者的心中。
《消失的另一半》談種族、談女性、談變性伴侶、談謊言,也談親情。書中說的雖是美國六零年代到九零年代的故事,然而,其中描述的諸多社會偏見與歧視現象,似乎仍存於當代社會之中。
《病者生存》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科普書,作者以數種動植物因應環境改變之反應為例,解釋人類數種遺傳性疾病基因生成的歷史背景。
《化學課》是一部刻劃六零年代美國女性奮力求生的小說,主角伊麗莎白·佐特是一位聰明、努力又敢言的女性,立志成為化學家但在充滿性別歧視的社會中遭遇種種困難。透過烹飪節目,她指陳社會對女性的錯誤認知及歧視,鼓舞了成千上萬的美國女性勇敢追尋夢想,活出真我。
《大疫時代必修的生命教育》帶讀者回顧過去三年對抗新冠疫情的紀錄,以及教導民眾如何防範下一次可能的疫情。
看《當呼吸化為空氣》一書,就像是陪著卡拉尼提醫師走過艱辛的抗癌歷程,面對病情帶來的恐懼、對「未來還有多少日子好活」的疑惑、對於該不該擁有下一代的掙扎、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探索,以及沉默平靜地道別。卡拉尼提醫師的一生結束的太倉促,但他留下的智慧與情感,會牢牢地存在每個讀者的心中。
《消失的另一半》談種族、談女性、談變性伴侶、談謊言,也談親情。書中說的雖是美國六零年代到九零年代的故事,然而,其中描述的諸多社會偏見與歧視現象,似乎仍存於當代社會之中。
《病者生存》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科普書,作者以數種動植物因應環境改變之反應為例,解釋人類數種遺傳性疾病基因生成的歷史背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話說若干年前,IG在我的同溫層非常盛行。如果有緣識一個人,都會去加對方IG。在公事上我們會交換卡片,在交朋友上就是交換IG。為什麼要放棄用來交朋友的社交卡片?點擊閱讀。
Thumbnail
原創漫畫|《不會死的人》/紅唇juunn 一個表皮柔軟卻擁有哀傷內核的故事。 先在網路上看到這部漫畫,後來收了實體本。讀了好多次。 *有些微劇透  我很喜歡漫畫整體呈現出來的風格,用死亡的前提來描寫故事,卻將哀傷寫得很輕。  大
Thumbnail
《當男孩遇上瑪麗亞》PEYO/東立出版 這是一個溫柔包容了所有不安的故事——想成為英雄、或是被視為英雄的每個人,也是傷痕累累、傷害過他人的人。 *(以下盡量不直接劇透)  嚮往成為英雄的男孩遇上了心目中的「女主角」瑪麗亞,但女主角其實是個男孩子
Thumbnail
週末早晨,我趁著陽光正好,坐在客廳門邊打開《故事如何說再見》的其中一篇「往心底深處去」,讀著讀著,其中一段寫到作者去醫院做一項對當時來說還沒有很普遍的檢查。 粗心的醫生沒跟他說MRI需要照半小時,他猝然被推進像棺材般的密閉空間,恐慌下只靠著他最愛的一首葉慈的詩,反覆在腦中朗讀,才讓他身心感到安定,度
Thumbnail
這本書的內容與 Matters Discord【🎇.加密貨幣】頻道的調性契合,發起社區徵文活動激勵提案⋯⋯。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罪行與死刑背後的報導文學。   SEVEN DAYS TO LIVE 他和另外八十七名男性與一位女性,一同踏入那個房—而且,那些人全都沒有活著走出來。 某天瀏覽網頁時,深深被這句文案吸引,儘管這只是文中的一小塊拼圖。   罪與罰,是這本書環繞的核心議題。  作者實際走訪位於美國德州的死
Thumbnail
查理蒙格的「普通常識」並不普通:強調終身學習、跨領域能力、道德操守與心理學認知,是要用一生去執行的行動,查理蒙格真正的財富是他對家庭教養的守護與社會責任的意識。
Thumbnail
《大裂》是一部有高度,卻也同時是一部非常危險的作品,以用簡樸的文字,將場景,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傷害,以電影運鏡般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這些由文字構築而成的運鏡恍如兇猛的野獸,將讀者那些原本封閉於內心最深處的傷疤,無情地重新撕咬開來,鮮血汩汩地流。
Thumbnail
2013年,我很認真、問心無愧、盡責的參與整個創業競賽的過程。結果我沒晉級,組內分數很低。隊友最後喝茫了告訴我:「其實你很容易焦慮、你的情緒管理很差。」 「什麼!?我被情緒影響而不自知嗎?」
 我大徹大悟:「不生氣不叫EQ高。懂得控制情緒甚至運用情緒,舒服的展現自己,才是高情商。」
Thumbnail
我們是人也是動物,在遇到困境時,會下意識地啟動生存機制而逃跑,許多離職信也就寄到了主管的信箱。 職場受了傷、離了職,來趟旅行,回到職場就不再受傷了嗎? 我想,「職場受的傷,真的不是離職就能好」。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話說若干年前,IG在我的同溫層非常盛行。如果有緣識一個人,都會去加對方IG。在公事上我們會交換卡片,在交朋友上就是交換IG。為什麼要放棄用來交朋友的社交卡片?點擊閱讀。
Thumbnail
原創漫畫|《不會死的人》/紅唇juunn 一個表皮柔軟卻擁有哀傷內核的故事。 先在網路上看到這部漫畫,後來收了實體本。讀了好多次。 *有些微劇透  我很喜歡漫畫整體呈現出來的風格,用死亡的前提來描寫故事,卻將哀傷寫得很輕。  大
Thumbnail
《當男孩遇上瑪麗亞》PEYO/東立出版 這是一個溫柔包容了所有不安的故事——想成為英雄、或是被視為英雄的每個人,也是傷痕累累、傷害過他人的人。 *(以下盡量不直接劇透)  嚮往成為英雄的男孩遇上了心目中的「女主角」瑪麗亞,但女主角其實是個男孩子
Thumbnail
週末早晨,我趁著陽光正好,坐在客廳門邊打開《故事如何說再見》的其中一篇「往心底深處去」,讀著讀著,其中一段寫到作者去醫院做一項對當時來說還沒有很普遍的檢查。 粗心的醫生沒跟他說MRI需要照半小時,他猝然被推進像棺材般的密閉空間,恐慌下只靠著他最愛的一首葉慈的詩,反覆在腦中朗讀,才讓他身心感到安定,度
Thumbnail
這本書的內容與 Matters Discord【🎇.加密貨幣】頻道的調性契合,發起社區徵文活動激勵提案⋯⋯。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罪行與死刑背後的報導文學。   SEVEN DAYS TO LIVE 他和另外八十七名男性與一位女性,一同踏入那個房—而且,那些人全都沒有活著走出來。 某天瀏覽網頁時,深深被這句文案吸引,儘管這只是文中的一小塊拼圖。   罪與罰,是這本書環繞的核心議題。  作者實際走訪位於美國德州的死
Thumbnail
查理蒙格的「普通常識」並不普通:強調終身學習、跨領域能力、道德操守與心理學認知,是要用一生去執行的行動,查理蒙格真正的財富是他對家庭教養的守護與社會責任的意識。
Thumbnail
《大裂》是一部有高度,卻也同時是一部非常危險的作品,以用簡樸的文字,將場景,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傷害,以電影運鏡般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這些由文字構築而成的運鏡恍如兇猛的野獸,將讀者那些原本封閉於內心最深處的傷疤,無情地重新撕咬開來,鮮血汩汩地流。
Thumbnail
2013年,我很認真、問心無愧、盡責的參與整個創業競賽的過程。結果我沒晉級,組內分數很低。隊友最後喝茫了告訴我:「其實你很容易焦慮、你的情緒管理很差。」 「什麼!?我被情緒影響而不自知嗎?」
 我大徹大悟:「不生氣不叫EQ高。懂得控制情緒甚至運用情緒,舒服的展現自己,才是高情商。」
Thumbnail
我們是人也是動物,在遇到困境時,會下意識地啟動生存機制而逃跑,許多離職信也就寄到了主管的信箱。 職場受了傷、離了職,來趟旅行,回到職場就不再受傷了嗎? 我想,「職場受的傷,真的不是離職就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