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才幾月而已,怎麼有積雪?」
有次我走在雪山山脈的某條稜線上,山徑倏然離開林蔭進入開闊的天空下時,我被地表突如其來的白所迷惑,而幾秒後轉為驚嘆:是地衣!猶如千堆雪的地面,滿滿的都是枝狀地衣,綿綿軟軟、蓬鬆蓬鬆的,可愛極了!
地衣並不是單一種生物,而是由真菌構成外型,藻類共生在真菌的內部提供養分與顏色所形成的共生體。這種國中自然課本就會出現的真菌mix植物,就像豢養著藻類的珊瑚蟲般,各自是山與海的跨種互利共生典範,亦是構成山與海美麗景緻的基礎元素。而大多數地衣喜歡乾淨無污染的環境,因此只要有許多地衣的山林,除了它們本身點綴了環境,也是一種環境健康的指標。
從緊貼樹皮上花花綠綠的色塊「殼狀地衣」、長得像木耳又感覺乾乾癟癟的「葉狀地衣」,到最受山友們喜愛隨風飄蕩的松蘿「枝狀地衣」,這三大類概括了世上大約2萬種地衣的型態,讓我們能很方便的以外型來大略分辨它們。
不過,自然課本對地衣的介紹,大概就到此為止,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們,對於地衣的分類依然非常陌生,遑論叫出名字了。
在一番查找後,我總算大概確認這些毛茸茸小可愛的身世了,它們居然跟從小到大自然實驗的重要工具有關:石蕊。對,就是石蕊試紙的那個石蕊,沒想到那個檢測酸鹼性的變色成分,竟然是地衣提煉的吧!詳情請見泛科學寫過的介紹文。
不過「石蕊」可是一個不小的科,台灣至少有4屬超過30種的地衣在這個類群裡頭,而且...很多石蕊的樣子都長得差不多啊!對於我這個地衣門外漢,追本溯源到95%確定它們是石蕊科的枝狀地衣,以及它們的表親可以用來提煉石蕊試劑的趣聞,就很滿足囉~
我個人覺得在台灣產的石蕊科石蕊屬地衣中,和我所遇到的這種外型最像的,是「軟鹿蕊(Cladonia mitis)」,或稱「軟石蕊」。它們擁有無限分叉的多枝外型,像一叢叢沒有葉子的小灌木,喜歡生長在無污染的中高海拔或者高緯度地區的地面,附著在岩石上、苔蘚之間。它們在台灣其實很常見,但要長得這麼一大叢軟萌,甚至覆蓋整個地表,說實在還真的不是很多見呀... 印象中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森林。
有接觸室內與盆栽造景的朋友,應該對於軟鹿蕊的模樣十分熟悉。
沒錯,用以造景的綠色基底「馴鹿苔」,就是進口的染色石蕊科地衣「Cladonia rangiferina」喔!它們本來不是艷綠色的,而是淡淡的灰白綠色啦!這種地衣英文直翻就是「馴鹿地衣」,中國叫「鹿蕊」,因為它們真的是馴鹿在凍原上的重要食物,不知道吃起來的味道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大概得問馴鹿才知道了吧!
不過,台灣的軟鹿蕊(假設我遇到的就是)大概跟鹿蕊一樣,生長非常緩慢。看到這麼可愛的生命點綴著山徑,還是好好的欣賞就好,不要大力摸甚至踐踏。否則這樣的奇特美景一但消逝或被踩出洞來,可能得花數年甚至十數年才有可能回到蓬鬆可人的樣貌,簡直比真正的雪還要脆弱呢!
加上它們可以賣錢,雖然超級廉價(染色後10g/25元,上山人工都不夠XD),但這也是為什麼我一開始都不講清楚我在哪遇到它們的原因,知道的朋友也請一起保護可愛的地衣花園囉!山林真是處處有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