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凱文設計經營心路分享系列:你曾經想過做個人品牌嗎?給剛開始想做個人品牌創作者的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你真的想做,第一件事就是開始


▎開始做,自然有收穫

開始經營個人品牌後,發現很多事情真的都是先做後才會發現下一步該怎麼走,通常很難真的規劃到非常詳盡再開始執行。

󠀠主要是這種規劃到詳盡的方式反而沒有效率,當你有想要執行的事情,可以在評估成本和風險後,能負擔就先嘗試看看,後面會發現慢慢能找到做好跟做深的方法。

因為在做的過程中自己跟觀眾會逼你慢慢變好。󠀠󠀠因為當你有想要做的更好,你就會挑自己毛病,希望可以再改善什麼,而有些觀眾也會把他們的感受分享給你,可能是直接留言,也可能是透過數據成效反應給你。

而且在經營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慢慢的建立自己的流程,有流程就能慢慢調整優化,就能讓自己的內容越來越好,所以一定要開始才能成長。


▎過於追求流量可能掩蓋創作本身的價值

在追求流量這塊,我自己最有心得的是製作設計週報過程中所得到的收穫,當時起心動念就是自己平時有在看各種設計相關新聞、社群消息,過去都是一則則轉貼。後來想說可以整理貼文,讓更多人看到,想法非常單純。

就是希望對設計有興趣的人,可以有一個管道快速了解一些新聞時事。慢慢的這個系列內容就越來越多篇,也被越來越多人看到。不過中間一度因數據不好想要停更,但是某天收到有網友來訊息詢問怎麼沒有更新設計週報了。

才驚覺我雖然覺得數據不好,但是還是有固定的一些人會看,有人覺得設計週報的內容對他們有幫助,那時我才發現我被流量影響到對於創作本身價值的判斷了,後來設計週報我就不特別在意成效,而是照著初心去做,慢慢就到現在了。

當然大家在一開始應該也都會遇到被追蹤數、流量影響的時段,這時大家除了檢討是否內容有不足之處外,也可以多思考一下你創作的原因是什麼?有時候沒有流量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主題不好,所以不要一開始就因為流量而砍掉好內容。


▎創作本身會給你相應的回饋

以設計週報來說,這個系列內容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因為系列化定期更新,養了一批固定的觀看者,也有了穩定的流量,讓我可以放心的去做其他題材。

󠀠而且慢慢在設計跟內容上流程化與自動化,這些能力都是被作品逼出來的,也是我一開始完全沒想到的。󠀠尤其現在又做了一個新嘗試,就是上線了設計週報「影片版」,嘗試用 AI 來製作,之後應該會考慮加上虛擬角色講話的樣子,而且嘗試用自己的聲音來訓練,這都是有趣的過程,也是學習的歷程。

雖然我的主題一開始以「設計」為主,但在一開始我想的是用「學習筆記」心態來分享,對我來說輸出就是最好的學習,因為要分享給大家看,我需要對內容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夠創作出讓大家好懂的內容,所以創作除了大家外在看到的影響力、金錢、成就感、各類合作外,更核心的是對我們成長就有很大幫助。


▎創作需要累積

雖然有些人真的很厲害,可以靠一篇文章或一部影片就爆紅,但是大部分人可能都無法走這樣一條路,我們需要慢慢經營,而經營這件事情一開始就注定無法快速達成,所以這邊想說的是你想做個人品牌就必須有長期經營的心理準備。

你可能必須累積上百篇內容才能慢慢被看到,你可能需要這上百篇內容的訓練才累積出能創作出那「一」篇會紅內容的能力,這些累積是你被人看見的成果,這些累積也是你實力養成的一部分。在累積的過程中,不能只是傻傻的更新,也要去思考如何越來越好,不管是內容、流程、設計、文筆等,只有思考才能進步。


如果你經開始了,記得最重要的就是持續堅持


「 如果你想做個人品牌,記住,一個人雖然能做的有限,但一個人的好處就是不會被限制,因為唯一能限制你的就是你自己。 」


======

Hi,我是Kevin ,創作邦分享各種設計、創作、工具介紹等內容,也整理了各種相關資源連結,如果你對這類資源感興趣,可以逛逛我的網站,你想追蹤更即時的訊息可以看我的社群平台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設計、個人品牌、AI 應用的問題,都歡迎來信或傳訊息跟我討論。如果是合作討論,則可以來信 info@creatorhome.tw,也可以訂閱「創作邦電子報」收到我的每週內容整理跟電子報專屬內容。

我也開設了 Youtube 頻道,歡迎訂閱:訂閱頻道

(歡迎分享至社群。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創作邦,及附上原文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鳳-avatar-img
2024/02/09
如果你已經開始了,記得最重要的就是持續堅持<<<<這句好讚!
老鳳 感謝你的回饋,很開心我的分享能給你帶來幫助!
Jun-avatar-img
2024/05/02
「 如果你想做個人品牌,記住,一個人雖然能做的有限,但一個人的好處就是不會被限制,因為唯一能限制你的就是你自己。 」很喜歡這句話。
Jun 哈哈很開心你喜歡
之前練習美編的時候認識到老師的Instagram,沒想到老師也有在經營方格子。關於設計,似乎社群的版面比文字更適合,也更好傳達。想了解老師找到文字為主要媒介平台的初衷。
Sharon Tsai 感謝你支持,的確以一些單獨的設計技巧教學來說 IG、小紅書或抖音這類平台都更適合,但如果想要分享一些比較「完整」的內容,就比較難了,加上我產出的內容不只有設計,有些類型的內容還是文字好一點,另外文字的長尾效果比較好,產出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有機會被搜尋看到,貼文相較來說就比較不容易。另外我接下來會在這邊開啟訂閱服務,分享一些更深度的設計、個人品牌、AI 等內容,而且方格子沙龍有討論區,可以讓會員在上面更方便交流,這都是我來這裡的原因~
avatar-img
創作邦|設計X工具X品牌的沙龍
17.0K會員
163內容數
創作邦致力分享設計新知、創作工具、高效工作方法,我們的沙龍提供各種給設計師和創作者的實用知識與資源,如果你付費訂閱我們,還會提供你更深度的內容分享、專屬討論區、會員購買數位商品限定優惠等福利。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設計分析會每個月跟大家分析一個廣告素材,我會拆解這張圖片的優點、技巧、配色、排版,讓大家可以了解一張設計的構圖與排版技巧。
Thumbnail
設計分析會每個月跟大家分析一個廣告素材,我會拆解這張圖片的優點、技巧、配色、排版,讓大家可以了解一張設計的構圖與排版技巧。
Thumbnail
設計分析會每個月跟大家分析一個廣告素材,我會拆解這張圖片的優點、技巧、配色、排版,讓大家可以了解一張設計的構成。這次拆解一張我很喜歡的麥當勞新品宣傳設計圖。
Thumbnail
設計分析會每個月跟大家分析一個廣告素材,我會拆解這張圖片的優點、技巧、配色、排版,讓大家可以了解一張設計的構成。這次拆解一張我很喜歡的麥當勞新品宣傳設計圖。
Thumbnail
這分析的是一張 Pansonic 的家電廣告,這張設計是放在社群上使用的,用來作為聖誕宣傳與抽獎使用,這張設計很好的展示了多產品與多文字資訊在設計上如何呈現,是一個很好的社群設計案例,如果你有在社群上設計的需求,應該會遇到類似的狀況,未來遇到多圖、多資訊這會是很好的參考。
Thumbnail
這分析的是一張 Pansonic 的家電廣告,這張設計是放在社群上使用的,用來作為聖誕宣傳與抽獎使用,這張設計很好的展示了多產品與多文字資訊在設計上如何呈現,是一個很好的社群設計案例,如果你有在社群上設計的需求,應該會遇到類似的狀況,未來遇到多圖、多資訊這會是很好的參考。
Thumbnail
這是我的個人品牌經營心路歷程系列內容,第一篇會分享我對於剛開始想做個人品牌的人一些建議,主要會用我自身的經驗來分享,如果你想經營個人品牌,歡迎鎖定這系列內容。
Thumbnail
這是我的個人品牌經營心路歷程系列內容,第一篇會分享我對於剛開始想做個人品牌的人一些建議,主要會用我自身的經驗來分享,如果你想經營個人品牌,歡迎鎖定這系列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作者的沙龍設立與更新內容的一些想法,包括智能投資、綠能產業投資、Podcast錄音等內容。此外,也提到了作者對情慾用品以及性主題的關切。作者期望能夠在未來有更多的互動,更多的靈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作者的沙龍設立與更新內容的一些想法,包括智能投資、綠能產業投資、Podcast錄音等內容。此外,也提到了作者對情慾用品以及性主題的關切。作者期望能夠在未來有更多的互動,更多的靈感。
Thumbnail
最近在 春日鄉公所(已撤文)版面上看到宣傳「全國刺福球文化體驗賽」,當下看到覺得有點異樣感,同一天我的同溫層排灣族年輕人也在群組裡表達匪夷所思。
Thumbnail
最近在 春日鄉公所(已撤文)版面上看到宣傳「全國刺福球文化體驗賽」,當下看到覺得有點異樣感,同一天我的同溫層排灣族年輕人也在群組裡表達匪夷所思。
Thumbnail
採訪高管,不免擔憂多於興奮,憂心問答制式,或是與部門實際工作樣貌有著巨大落差。「來吧請坐!今天我們要聊聊什麼?」正與同仁聊天的文鎧副總抬起頭,像是家中爸爸一般微笑招呼,國泰置地廣場 27 樓的會議室,一瞬間成了溫馨客廳。
Thumbnail
採訪高管,不免擔憂多於興奮,憂心問答制式,或是與部門實際工作樣貌有著巨大落差。「來吧請坐!今天我們要聊聊什麼?」正與同仁聊天的文鎧副總抬起頭,像是家中爸爸一般微笑招呼,國泰置地廣場 27 樓的會議室,一瞬間成了溫馨客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