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化石獵人,大家心中可能會浮現一些名字,可能是瑪麗安寧,也可能是化石戰爭的兩位主角,亦或者某蕭姓烤香腸攤老闆(誤),其他可能還有諸如查爾斯、布朗等人,但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可能沒什麼名氣,但卻對古生物學有著重要貢獻的化石獵人存在,今天就來介紹一個對今鳥類研究有著重要意義的化石獵人吧。
倫敦黏土層(London Clay Formation)是一個位在英國,沉積年代在始新世早期的地層,沉積環境是一片熱帶或亞熱帶的淺海區域,岸邊生長著茂密的常綠闊葉林,類似於現在的馬來群島。其有著豐富的化石含量,尤其是鳥類,而這樣豐富的鳥類化石據點目前在全球僅有寥寥幾處,其中倫敦黏土層的鳥類化石又是唯一保存有大量三維化石的地點,因此其在研究早期鳥類演化上有著獨一無二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邁克爾就是專注於採集倫敦黏土層化石的一名化石獵人,他所採集的化石年代約在5600萬年前至5400萬年前左右。
邁克爾出生於1931年的肯特郡,曾經做過很多的工作,後來成為了一名鎖匠,不過他一直沒忘記他所熱愛的古生物學,所以他開始去尋找各個化石點,很快的他就找到了一個讓他沉迷於其中的地點,那就是倫敦黏土層的Walton-on-the Naze。
在邁克爾到來之前Walton-on-the Naze過去只發現少量零碎的化石標本,不過當邁克爾開始在此處採集化石後,他接連發現了數百具鳥類化石,這其中有不少都具有很高的完整性。
自邁克爾於1970年代來到Walton-on-the Naze之後,在接下來數十年的時間裡邁克爾對此地展開了至少六百多次的實地考察,徒步走了兩千五百多公里,前後收集了15噸的岩石材料,經過約600多小時的整理,最後得到了700多件的鳥類化石標本。
與之前許多成功的化石採集者一樣,邁克爾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總是能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發現那些鑲嵌在岩層中細微的化石材料,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端,接下來漫長的整理與清修才是最耗費心神的,邁克爾使用著顯微鏡和鑷子等工具一點一點的將細碎的化石材料重新組合成一副完整的化石標本。
為了對自己的收藏進行更詳細的分析和分類,邁克爾還採買了各種現存鳥類的骨骼標本來幫助鑑定,因為鑑定的需求,邁克爾自己開創了一個包含著70處鳥類骨骼特徵差異的分析體系,不過由於邁克爾所採集的化石標本,正是處於今鳥類早期輻射演化的開端位置,所以不少標本都有現存鳥類各類群特徵混合在一起的情況,導致難以分類。
據估計邁克爾這七百余件化石將產生至少50個此前從未描述過的新物種,很顯然這批收藏對於全世界而言都是舉足輕重的化石材料,因此多年來一直有自然歷史博物館前來表達想收購的意願,但這全部都被拒絕了,直到2021年初邁克爾終於決定將這批化石捐獻給蘇格蘭國家博物館(Scotish National Museum),而後於同年9月27日邁克爾去世。
在邁克爾去世後不久,針對這批化石的研究正式啟動,2022年命名了25個新種鳥類,其中就有11種來自邁克爾捐獻的這批化石。毫無疑問在未來的數十年間這些標本還將持續提供大量的資訊。
只要一小塊化石被證明是屬於鳥類,邁克爾就會偏執的繼續前進與尋找,如此持續33年。
作者:白稜
參考資料:
Kitchener, A. (2022). Dedicated collector: Michael Daniels and his Eocene birds. National Museums Scot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