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為:「品牌好聲量」的完整5個步驟,教你打造個人品牌、發揮影響力!
適合對象:所有人
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個常見的問題:
明明能力不比別人差,卻總是看著機會被別人拿走?
不想只是安靜地等待晉升的機會,想要早點脫穎而出?
不想讓工作成為你生活的全部,想要發展自己的斜槓?
沒沒無聞,想要有一天成為被別人記住的大神?
那你可能需要考慮另一條路
那就是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積累專業影響力
「品牌好聲量」這一套方法,適用所有的產業、所有的工作類型。
在我們深入探討如何建立個人品牌之前,讓我先分享兩個故事。
一位久未見面的朋友約我一起共進晚餐。
期間他分享了他在工作上的成就,以及最近達成的重要里程碑。
他提到公司對他的表現和成績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不僅讚賞有加,還慷慨地給予了加薪和升遷。
晚餐結束後,我向他表達了對他現在和未來的祝福,我們各自離開了。
當晚,我收到了他發來的一條訊息,他坦言其實心中充滿了恐懼。
他認為自己在工作上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剛好趕上了疫情解封的趨勢,另一部分則歸功於運氣。
考慮到他年近50歲,且業務工作本質上每年都要面對重新計算的挑戰,他開始思考未來的出路。
是該繼續在現有的職位上繼續努力?
還是著手規劃第二段職涯?
如果著手規劃第二段職涯,面對年近50歲的年紀,容易嗎?
---
我有一位朋友自從進入職場以來,始終勤勉認真地工作。
幾年來,他經歷了升職和轉職,但逐漸感覺到,不論多麼努力,似乎始終被限制在薪水生活的框架內。
因此,他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決定離開舒適圈,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希望能開闢新天地。
創業初期,他按照慣例建立了公司網站,學習了市場行銷和廣告的基本知識。
他不僅在工作室附近發放傳單、貼海報,還在各大社交媒體上積極推廣。
然而,幾個月過去了,成果卻不如預期。
除了幾位熟人和零星客戶外,進展甚微。
每當結算月度財報時,收入寥寥可數,財務狀況緊繃,令人焦慮。
這時,他開始懷疑自己當初是否太過衝動地做出了創業的決定。
他在思考,是該堅持下去?
還是勇敢面對現實,認命收場呢?
---
想要在職場上有更大的影響力?
想開創自己的第二職業生涯?
或是,希望事業能夠吸引更多目光和收入?
這些目標都有一個共同的秘訣:
找到你的定位,並建立專業聲量
簡單來說,就是提升你在工作場合和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第一個故事中,不管是想要在現有工作中穩步成長,還是計畫換到另一份工作,提升自己的專業聲量非常重要。
這不僅能幫助他在原有職場持續達成目標;如果要轉換跑道,也能成為一項強大優勢。
而在第二個故事中,對於那些已經建立了的服務或產品,如果想要吸引更多人,就必須不斷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及轉化率。
這樣不僅能讓更多人了解你的品牌,還能增加他們的信任度,從而更願意支付服務或產品的費用。
我之所以著手研究「品牌好聲量」」這個主題,源於我對影響力的興趣。
無論是在學期間,還是步入職場後,我始終在思考如何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獲得晉升的機會,當然,也包括更好的收入跟報酬。
作為一名自營事業的經營者,我也深刻地意識到,有效的品牌宣傳,是實現產品和服務更廣泛認知、提升業績的關鍵。
在這個旅程中,我不只是理論上研究,更是將這些理念付諸實踐。
我有幸訪問和分析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多位專業人士,他們分享了各自職業生涯中的不同階段、獨特經驗和成長故事。
比如,一位工控產業的工程師,透過分享資安文章,最後成為資安協會的主席;
又或者,一位自行創業的刺青師,透過個案分享,成功打造一個充滿溫度的個人品牌。
這些故事不僅豐富了「品牌好聲量」的內容,也給予了我實踐這些策略的勇氣和靈感。無論是在公司內部尋求更高的職位,還是在自己的事業中尋找成長的契機,了解並應用品牌影響力的秘訣,將會是你達成目標的重要一步。
那麼,讓我開始為你介紹「品牌好聲量」的五個步驟吧!
---
如果你也認同個人品牌、聲量和影響力帶來的好處。
那麼在踏出建立品牌的第一步之前,首先要找到你的「為什麼」。
換句話說,你為何想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擴大聲量、發揮影響力?
是希望在職場上有更大的影響,讓自己更好升遷?
是為了增加收入?
是為了探索更多職業的可能性?
還是尋找新的事業機會?
找到你的「為什麼」和「目標」後,就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人生沒有一百分,只有不斷+1+1+1》的作者 林明樟MJ,從財務的視角分析人生的各個階段,提出了具體的行動策略。
他建議,在25歲時,我們應該專注「找錢策略」,
利用青春的優勢去探索自我、拓展人際關係和提升社交技巧。
到了35歲,我們應轉向投資,
用累積的資源和知識,找尋可以投入的機會以增加收入。
45歲時,應專注於拓展及放大既有的營利模式,
通過有效的方法和槓桿作用,讓財富像雪球一樣越滾滾大。
有趣的是,
到了55歲,我們也可以選擇再次投資,
這不僅能夠開創人生的第二春,也為財富創造持久的增長。
這個理念,同樣適用於打造個人品牌聲量及影響力。
你可以根據你所處的人生階段,找到一個你想發展的主題。
你可以試著從學到的你的知識
和你的愛好
出發,找出一個主題來發展。
這不僅可以幫你找到興趣相投的朋友,還能指引你可能的發展方向。
延伸閱讀: 新鮮人必讀:知識+愛好,找到「個人品牌」的主題甜蜜點!
作為職場工作者,選擇主題時,應基於實際考量。
不僅要與你自身經驗和技能相關,又能帶來實際的好處,例如:業務拓展、建立信任關係、獲得金錢報酬、及人脈擴展、等。
我建議從兩方面著手:
你的技能
,這是指你在工作中已證明的能力。市場需求
,這需要你對市場保持好奇心,並且能夠發現新的商機或切入點結合你的技能與市場需求,能夠確保你投資時間與精力在真正具有價值和潛力的領域。
你對自己領域的理解已經非常深入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發展你的主題:
你的專業
,這是指你在某個領域中獨到的知識和見解產業需求
,這需要對特定產業有獨到見解,知道目前面臨的挑戰和趨勢結合這兩個要素,你可以創造出既獨特又有價值的內容。這不僅能幫助放大你的收入,同時也會鞏固你在特定領域中專家的地位。
在後續分享的文章中,我將透過故事和表格工具,幫助你更好地「找到自己的聲音」,並確定一個想要深入發展的領域!
---
當你瀏覽YouTube或Reels時,會發現許多影片的主題和內容驚人地相似。
這個世界上,模仿者眾多,但他們的人氣往往無法超越原創者。
矽谷傳奇創業家、PayPal創辦人 彼得‧提爾 在他的著作《從0到1》中提到:大多數企業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它們僅僅在模仿競爭對手。
對於品牌和主題來說,同樣的道理也適用。
想要脫穎而出,就必須避免模仿,避免重複別人已經在做的事情。
彼得‧提爾 鼓勵我們創造獨一無二,這意味著找到沒人做過的事,成為原創者,從而獲得獨特的競爭優勢。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從定位理論找到線索。
定位理論是由《定位》一書的作者 傑克·特勞特 提出。
這個理論很簡單:在別人心中留下印象,讓人記得你是誰。
由於人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容量有限,要讓人記得你,你必須成為「第一」。
想想看,誰是第一個登月的人?
大多數人會立刻想到阿姆斯壯。那第二和第三個登月的人呢?很可能你就記不清了。
這是因為我們的記憶容量有限,容易只記住每個領域的「第一」。
在任何領域中,只能有一個「第一」。
這意味著,要讓你的主題突出,就必須在某個領域成為「第一」。
如果該領域已經有「第一」了,該怎麼辦?
讓我來再問問你兩個問題:
如果你在台灣,肯定能輕鬆回答這兩個問題。
但為什麼即使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我們還記得玉山呢?
這是因為,我們利用了定位理論的「細分策略」。
在全世界範圍內,喜馬拉雅山是最高的。
但在台灣,玉山就是最高的,因此它在我們的記憶中脫穎而出。
想象人們的記憶就像一個巨大的櫃子,櫃子的每個抽屜都代表一個不同的分類。
只要找到合適的抽屜(也就是定位),你就能在人們心中留下印象,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就像在廣闊的海洋中,儘管你可能是一條大魚,但海裡還有許多與你體型相仿的魚。
在這樣的海洋中,想要被人記住並不容易。
相比之下,如果你是池塘裡的一條大魚,那麼池塘邊的人就很容易記住你了。
這正體現了「寧為小池塘之大魚,不做大海中的小魚」的道理。
找到適合自己的主題定位,就是找到適合的「池塘」。
這讓你能更好的脫穎而出,讓大家記得你!
當然,我也曉得找到主題定位並不容易。
在後續分享的文章中,我將透過更多的故事和案例,協助你更好地「確認主題定位」,找到一個獨一無二的發展方向!
---
如果有一天,老闆告訴你,你只剩下60天的工作時間,你會怎麼做?
是全力以赴放手一搏?直接躺平放棄?還是,另找出路?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作者,Vito大叔,曾經是一位電商業務主管。
在2020年,新冠疫情讓公司業績大受打擊。
面對業績下滑,老闆給了他一個艱難的選擇:
在兩個月內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的目標,否則就要離開。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壓力,Vito大叔一邊在職場上奮戰求生,一邊也開始在網路上連載日誌,分享他的日常和心情。
他本想藉此舒緩壓力,沒想到卻激勵了許多面對職場困惑的人。
雖然Vito大叔最終還是離開了電商行業,但他的故事開啟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正如他在新書《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中分享的,他從一個迷惘的中年男性,蛻變成了一名受歡迎的Podcast節目主持人、課程講師,以及人生設計師!
恭喜你,若已完成前面的準備,現在就是時候展現你的影響力了。
那麼要如何開始呢?
首先,你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也就是你的平台。
麥可·海亞特 在《天王部落客教你把粉絲變成錢》一書中提到:
所有想法和故事都需透過一個「平台」來分享;
沒有平台,就沒有觀眾,也就沒有成功的可能。
在當今多元的時代,建立自己的平台變得非常容易。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內容適合不同的平台,例如:
平台這麼多,要從中找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確實讓人頭疼。
我有三個簡單的建議,希望能幫助你:
每個人的表達方式都不同,找一個既能讓你發光發熱,又不會讓你覺得負擔沉重的平台非常關鍵。
比如說,如果做一個影片要花掉你數週時間,從寫腳本到拍攝、再到剪輯,你得思考這是否值得你投入這麼多時間。
認識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限制,選擇一個能讓你展現自己而不會耗盡你的平台至關重要。
有時,即便你的內容再吸引人,放錯平台也可能得不到好的效果。
例如,一些在公開演講或實體課程中非常精彩的內容,拍成影片,放到YouTube上可能就只能獲得很少的觀看和互動。
因此,了解你的目標觀眾喜歡哪些平台及他們的使用習慣非常重要。
在免費平台上分享內容聽起來很吸引人,但也有其風險。
平台為了獲利,可能會隨時改變規則,這可能影響到你的內容可見度,甚至存在度。
有許多網紅或YouTuber因為平台的規則改變,而被刪減或降低曝光。
因此,在選擇平台時,要留意這些風險。
對平台政策的變化保持警覺,避免因變更或管理不善而讓你的努力白費。
選擇平台,還是讓你猶豫不決嗎?
我將在接下來的文章中詳細介紹更完整的選擇策略,
以及每個平台的優缺點,幫助你做出更好的選擇!
在「品牌好聲量」的課堂上,當我跟學員說開始製作內容時。
我看到他們臉上露出了擔憂的表情,他們似乎不確定該如何下手。
《流量密碼》一書的作者 羅素·布朗森 提出了一個觀點:
「
記錄,而非創造!
」
他認為,當人們試圖為自己的個人品牌製作內容時,他們最大的錯誤在於試圖塑造一個理想形象並過度銷售自己。
他們以為這樣才能吸引注意,實際上,真正能吸引人的是你的經歷和過程,而不是你「自以為」應該給予他人的建議。
想想那些持續關注你內容的觀眾,
他們大多在尋找解答,希望通過你的內容找到。
對他們來說,你不需要做什麼特別的事,
只要圍繞你的主題,像一位記者一樣分享你的發現和心得。
無論是參加了什麼活動、讀了一本有啟發性的書、看了一部影片、聽到一句引人深思的話,或是你進行了某種嘗試。
只要是圍繞你的生活和主題,把這些經歷分享出來,就是記錄你故事的最佳方式。
想了解我的創作方式?又或者其他更多人的創作案例?
關於這個主題,我將會在之後多寫幾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 :)
---
在完成了前一步驟,確保內容穩定輸出後,我們來談談如何擴大聲量吧!
可能你會以為我們要討論開始經營社群平台,或者是如何製作流行的短影片吧?
不,這次不是這樣的。
擴大聲量的目的,不是為了無止境的追求流量。
我們應該專注於建立忠實的鐵粉,以及提升與他們的互動。
在《行銷4.0》這本書中,作者 菲利浦·科特勒 將客戶體驗的旅程,從原來的4A架構,改進成「5A架構」。這五個A分別是:認知(Aware)、訴求(Appeal)、詢問(Ask)、行動(Act)、以及擁護(Advocate)。
用白話文來說,就是「我知道」、「我喜歡」、「我想了解」、「我想買」、以及「我推薦」。
擴大聲量的目標,是讓更多人從「不知道」變成「我知道」,再從「我知道」轉變為「我喜歡」。
至於後面三個階段「我想了解」、「我想買」以及「我推薦」,我會在「步驟五:創造獲利」中進一步解釋。
流量,這個詞你可能經常聽到,但它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流量主要是指訪問網站或平台的人數。
然而,在當今多元化的媒介環境中,流量的含義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範疇。
無論是你在IG滑動瀏覽朋友的動態,還是在Reels上觀看精彩短片,這些互動都算是流量的一部分。
流量來源多種多樣,包括電視廣告、社交媒體宣傳等,只要是能夠傳遞信息給大眾的方式,都可以被視作一種流量。
例如,當你在街上隨意看到的商店廣告,或是在社交平台上發現的有趣內容,這些都是流量的例子。
還記得菲利浦·科特勒提出的「5A架構」嗎?
根據這個架構,我們可以把流量分為三種「溫度」:冷流量、溫流量和熱流量。
這個分類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與不同的觀眾進行溝通。
想象一下,你在路上走著,突然有個陌生人向你推薦他們的產品。你會買單嗎?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拒絕,因為你對這個人和他的產品都一無所知。
冷流量就是指那些對你毫無認知的人群。
他們不了解你,也不知道能否信任你,你需要從零開始,慢慢建立起與他們的關係。
這些人對你有一定的了解,可能是看過你的文章或是瀏覽過你的網頁,但還沒有到追蹤或訂閱你的程度。
透過接觸你的內容,他們對你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信任。
比如,他們可能透過喜歡的網紅或部落客介紹,對你的產品產生興趣。
雖然他們不會立刻成為你的粉絲,但隨著時間的積累,不斷接觸到你的訊息,他們可能會逐漸對你產生好感,願意深入了解你。
這部分人已經很熟悉你了,他們不僅認識你,還信任你。
這些人是你的訂閱者,他們對你推薦的任何內容都充滿信心。
要吸引這樣的流量,關鍵在於時間和耐心,只有通過長期的付出和真誠的溝通,才能培養出這樣深厚的信任感。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根據流量的來源和控制程度,將其分為「可控流量」、「不可控流量」和「自有流量」。
指的是你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流量。
舉例來說,你在不同的社交媒體上發布吸引人的內容,或者聯手網紅和知名人士(KOL)共同進行宣傳活動,甚至投入一定的預算購買廣告。
這些做法都能夠讓你掌握流量的主導權,因此被稱為「可控流量」。
這指的是那些你無法直接掌控的流量。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文章或貼文突然在網上爆紅被廣泛轉發,或者某位網紅不經意間提到你的產品,這時候所產生的關注和訪問量就屬於「不可控流量」。
雖然來源不定,但這類流量往往能為你帶來意外的驚喜和收穫。
是指那些已經屬於你的、對你有一定認知和親切感的人群。
這包括你的忠實粉絲、訂閱你電子報的用戶、社交媒體上的追蹤者以及曾經購買過你產品的顧客等。
當你有了新的內容或產品推出時,這些人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你的流量來源。
由於這部分流量無需額外成本,因此是極具價值的資源,值得我們深耕和維護。
在之前的討論中,我們已經探討了流量的溫度以及如何管理這些流量。
現在,讓我們深入了解如何將原本對我們一無所知的「冷流量」轉化為「溫流量」,也就是讓更多人認識並關注我們。
所謂的「冷流量」指的是那些還不熟悉你或你的品牌的人。
為了吸引注意,我們可以從「可控制流量」和「不可控制流量」兩大方向著手。
可控制流量的策略
不可控制流量的策略
溫流量的這群人對你稍有了解,但說到信任嘛...可能還稍微不足。
要讓這些人更進一步地信任你,你需要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接觸到你多元的一面,不僅是專業知識,還有你的生活點滴、日常心得、等。
多角度的接觸,能夠拉近你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使他們對你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信任,進而轉化為你忠實的粉絲。
溫為了培養這種信任感,我們主要從「可控制的流量」入手,策略分為三部分:
在行銷的世界裡,我們經常聽到「漏斗理論」這個詞。
這個理論幫助我們理解,怎麼把剛不認識你的人,一步一步變成你的忠實粉絲。
想像一個廚房用的「漏斗」,上面很大,下面很小。
假如,一開始有100個完全不認識你的人,他們對你的了解不多,就像是漏斗的最上面那部分。你會嘗試用各種方法吸引他們的注意。
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對你感興趣。當這些人通過漏斗時,有40個人可能會在中途退出,這樣就剩下了60個人「溫流量」,也就是對我們或我們的品牌有了一定了解的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不斷嘗試,繼續讓這60個人更加了解你。但到最後,可能只有30個人真的走到了漏斗的最底部,成為「熱流量」,也就是忠實的追隨者。
這個過程中,人們會離開是很正常的事。
我們的目標不是讓每個人都成為粉絲,而是盡量讓更多人喜歡我們。
我們不可能把每一個人都變成成忠實的追隨者,但透過對這個過程的了解與調整,我們還是可以提高轉化率,讓更多人留下來。
要做到這點,我們會用一些工具幫忙,例如:Google Search Console、Google Analytics、以及A/B測試工具、等。
例如,利用Google Analytics,我們能夠識別哪些活動帶來的訪客,更有可能變成粉絲,從而對這些活動加大投入。
A/B測試,可以讓我們比較兩種做法,從而讓我們能夠更聰明地決定如何吸引人。
透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在漏斗的每一層做出更好的策略,進一步將冷流量轉化為熱流量,最大化我們的行銷成效。
---
終於到了「品牌好聲量」的最後一步,我們來聊聊為什麼要獲利,以及怎麼獲利。
首先,要明白每個品牌都承載著價值,不論是透過商品、服務,還是創新的想法,每一樣都應有其相對應的價格。
設定一個合適的價格,意味著我們對自己的辛勤付出能獲得合理的回報,這既是對我們努力的肯定,也是一種鼓勵。
你可能認為談錢非常的俗氣,甚至只想要免費提供服務。
免費是美好的,但從長期看,這可能會讓人們認為你的服務易得而不珍貴,進而降低對你品牌的尊重。
再者,隨著品牌越來越受歡迎,訂單和需求急劇增加時,如果不能公平地分配自己有限的時間給每一位顧客,那麼品牌就可能受到影響。
這時候,合理的定價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賦予品牌特定的價值,也幫助我們合理地分配時間和資源。
假設你是一位攝影師,起初你可能免費提供服務來建立名聲。
但隨著越來越多人慕名而來,你會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局面:一方面,你需要維持生計,另一方面,你又希望滿足客戶的需求。
更加複雜的是,你可能會碰到一些自己認為不值得投入時間的項目。但是,由於生計的壓力,你發現自己不得不接受這些工作。
這個階段,最關鍵的轉變在於,你從免費提供服務轉向開始對自己的專業設定一個價格。這不僅是一種收入的來源,同時也是對自己專業價值的肯定。
當你開始收費,你可以更精確地選擇那些對你的品牌真正有益的合作項目,而不是被迫接受所有來自於各方的需求。
總而言之,為自己的品牌合理的訂價,不僅可以保護自己不被低估,同時也使我們能夠更有效地管理時間和精力。
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尊重了自己的付出,也為品牌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探討如何設定價格策略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市場上存在的各種賺錢方式及其特性。
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個人品牌獲利》,作者 李洛克 在該書中詳細劃分了個人品牌賺錢的四大模式:
通過這四種獲利模式分類,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通過個人影響力、專業服務、教育分享,還是商品銷售,都有機會創造獲利。
每個人的專長和興趣不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模式才是關鍵。
例如,我自己就特別擅長面對企業客戶的服務財和教育財這兩種模式。
在後續的文章中,我也會跟大家分享我訪談及研究對象的各種獲利模式。
在上段,我們已經介紹了四種能夠創造獲利的方法。
相信你現在一定迫不及待,準備著手開發自己的產品或服務了。
但在此刻,你可能會遇到一個關鍵問題:
究竟應該創造什麼樣的產品或服務,才會被買單呢?
以疫情期間為例,許多創作者轉向開發線上課程,但結果卻大不相同。
有的課程熱銷,而有的卻鮮少有人問津。
這是否因為推廣不足,還是課程本身缺乏吸引力?
可能兩者都有。
實際上,不親自試過,你很難準確判斷。
如果你是按部就班走到「品牌好聲量」的第五步,
那麼,你應該對目標受眾有了一定的認識:
知道他們是誰、在哪裡、以及何時最可能看到你的內容。
更重要的是,你應該知道如何接觸到他們。
(
小聲說:
如果你跳過「品牌好聲量」的其他步驟,那麼我建議...你還是先一步一步來,因為沒有觀眾為基礎的嘗試,無異於)
打造產品或服務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你的目標受眾,
找出真正可能對你的產品或服務付費的潛在客戶。
那些還在猶豫的只是一般觀眾。
因此,辨識並理解目標客戶,尋找潛在顧客是關鍵。
一旦找到潛在客戶,你可以使用一個非常有名的工具,叫「價值主張圖」,它可以幫助你明確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所在。
這張圖,將你的提案(你的服務及產品)放在左側的正方形中,潛在客戶放在右側的圓形中;你需要從兩個方面滿足他們:
通常,只要做到其中之一,就已經不錯了。
但如果兩者都考慮到,你的產品或服務將具有真正的吸引力。
在完成「價值主張圖」後,先停下來!
不要急於投入所有資源開發一個完美產品,而是應該先開發一個最小可行產品。
所謂的「最小可行產品」不是指產品很小,而是指用較少的資源來實現。
例如:如果你計劃開設一門課程,你不必一開始就準備完整的課程和教材。
你可以先針對一個章節,針對特定的內容或技能,進行規劃即可。
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節省資源,還可以讓你快速推出產品或服務,從而及時獲得用戶的反饋。接著,根據這些反饋來進行調整和改善,不斷優化你的價值主張。
當一輪循環完成後,基於新的價值主張圖來重新打造你的最小可行性產品,然後再次尋求反饋。經過幾次迭代之後,你的產品或服務會逐漸完善。
這時,你便可以放心地投入更多資源,全面推廣你的產品或服務了。
當您好不容易,按照前面的步驟打造出產品後,
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推廣並從中獲利。
可能你會問,之前我們不也在推廣嗎?
的確如此,但那只是為了打磨你的產品,讓它更具魅力、更具賣相。
現在,我們要進行的是更加正式的推廣活動。
或許你會像我一樣擔心:
如果只是對已知的觀眾推廣,一旦產品銷售達到飽和,是否就沒有人會再買了?
如何能夠持續推廣,確保長期收益?
這裡,我們可以回顧之前談到的冷、溫、熱流量概念。
首先,推廣初期你會接觸到的是熱流量,也就是你的粉絲。
他們已對你抱有好感,
基於對你的信任,只要有需求,他們很可能首選你的新產品。
接著是溫流量,這部分人認識你,但對你的信任度還不夠。
即使他們看到你的產品並感興趣,當他們要付錢時,可能會猶豫:
「這個真的有用嗎?」
「我會不會後悔?」
「會不會被騙?」
為了打消他們的顧慮,你可以提供試用版或以較低價格體驗你的產品或服務。
一旦他們對試用產品滿意,就會增加對你的信任,逐漸轉化為熱流量
這個時候,你便可以進一步引導他們購買更完整的產品或服務。
最後,不要忽略冷流量,也就是那些不認識你、也不信任你的人。
即使他們有需求,若不知道你,就無法接觸到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
對這部分人來說,「免費」是最有效的吸引方式。
透過免費體驗,不僅能吸引他們的注意,
還能在不花費一分錢的情況下讓他們了解你、及你的產品或服務。
這種方式可以讓他們從不認識你轉變為認識你,從而建立起溝通的橋樑。
一旦他們開始認識你,就可以逐步引導他們購買入門級的產品和服務。
總結以上,要能確保持續有收入,你需要打造多種產品組合。
這種做法,我們稱之為建立價值階梯
。
想像一下,在一座大樓周圍發放免費樣品,這吸引了許多過路人進入大樓。
當這些好奇的人進來後,他們發現了通往二樓的樓梯,於是他們開始上樓探索。
隨著他們逐步上到更高的樓層,他們對每一層展示的產品越來越感興趣。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層樓都提供了更多的體驗和價值,逐步滿足顧客的需求。
通過這樣的策略,我們首先利用免費產品吸引大量人的注意。
然後,通過巧妙設計的產品階梯,引導顧客從購買入門級商品轉向購買更高價值的產品,進而實現從初次接觸到深度信任的轉變。
成功建立這樣的價值階梯,並透過不斷的推廣和優化。
你便能夠持續吸引新的潛在客戶,將他們轉化成長期支持者,
進而確保你的業務能夠持續成長,創造長期且穩定的收入。
最終,你將能好好地發揮影響力、玩出大事業!
---
終於來到了本篇文章的最後一個章節,
在這邊我簡單的總結「品牌好聲量」的BRAND 五步驟。
你的主題,就是你建立品牌聲量、品牌影響力的起點。
在方格子這個平台上,
我將會繼續分享「品牌好聲量」的步驟及內容,
包括一些精彩的故事、專業人士的訪談和研究成果。
期望通過我的分享,讓你發揮影響力,並且開創出自己的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