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對於串流平台上的類衛教片是有一點點感冒的。
還記得這部片剛上映的時候,如果不是看到朴寶英主演我大概率也就動個手指點了放入片單生灰塵。
但網上好評不斷,周遭的朋友也陸陸續續入坑,我也正好鬧劇荒,於是就順理成章地打開了。
劇名很直觀地破題,描述一名精神病房的年輕護理師「鄭多恩」(朴寶英 飾)與各名病患之間治癒彼此,逐漸認識自我的故事。
劇中不僅交織幻想和實例細膩地描述和傳達不同類型精神病患的心境,也藉由多恩遭逢變故而意識到其實自己也身陷心魔,經歷了一段艱難的自癒過程。
在這些溫暖卻也充滿偏見的案例和故事裡,這部劇溫柔且堅定地讓觀眾了解到,當我們直接或間接經歷這樣的情況時,該如何自救或適度幫助他人度過難關。
「精神病就是這麼無法預測,請不要那麼肯定自己不會得那樣的病。」
我花了好幾週慢慢消化思考這部劇想傳達的意念。最後模糊地理出也許就是難以捉摸、無法肯定這般的曖昧。精神病患曾經也是健康的你我他,只是生病了,和正常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人們總說現在社會的步調更快、壓力更大,精神病一詞也比起過往要常見許多。在這樣的環境下,作者可能想試著傳達,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不會遇到相似情況。
也正因為如此,將心比心,不戴有色眼鏡看待就成了本劇非常重要的一課。了解它,接受它並解決它,這些也是多恩在戲裡總是為我們示範著的。
劇中有一段著重描寫著多恩在憂鬱症好轉後重回崗位,卻因為曾經入院治療的消息傳開導致各家屬的不諒解,甚至指控多恩沒有照護病人的資格和能力。難道患病過就無法成為護士嗎?難道得過痔瘡就無法當痔瘡科醫生嗎?
劇情巧妙地將這些無理並帶有歧視的質疑,設計反彈回家屬身上,讓他們理解當自己患病的親屬也遭受這種冷漠對待時該是多麼難受。最終也願意和多恩道歉,因為他們同樣不想要自己的家人成為他人眼裡的怪物。
「怎麼可能永遠都是黑夜呢?很快就會迎來清晨的。」
憂鬱症患者就像被困在深淵或黑夜裡面臨著加不完的班,又或是被惡龍狂追到懸崖邊無處可逃。也可能忍受著身陷海水裡無法呼吸的窒息感。這樣具體且衍伸的描寫方式,不僅讓觀眾能夠體會病患的幻想病徵,也讓我悄悄想起我們的藍調時光裡那全身被水溼透的宣亞同樣有著相同的掙扎。
如果沒有人適時介入幫助,他們可能就只能緊閉雙眼任由黑暗吞噬。我們可以試著設身處地換位思考,而不只是一昧地說句加油一切都會好的。
也許你能幫助他擊敗惡龍、伸出手將他從浪潮中拉出、陪著他一起練習閉氣。這些樸實無華的陪伴和共感,可能比我們想像的各種生理治療還來的有效。
在觀影的某個瞬間,我想起了同樣經歷的友人當時的徬徨和無法挽回的遺憾。沒有人該被責怪,但大家都值得被提醒黑夜不會是永遠。
「與其花力氣讓別人喜歡你,請先多多喜歡自己、珍惜自己。」
我們常常因為人際關係和同儕或是生活環境的影響,漸漸活成了別人眼中的自己。劇中其中一個病患就是這一樣一個案例。
太過於在乎別人的眼光,即便自己完全沒有做錯事卻因為不符合他人的期待而患得患失。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心理疾病。
很顯然地,我們之中大多數都有這樣的經驗。尤其在這個社交平台當道的時代,得了幾個讚、獲得多少追蹤,又甚至是跟著最新趨勢拍攝不顧危險的任何形式的短片,這些數字和網路眼球的注視程度都大大牽動現代人敏感的神經和情緒。大家都忘了在讓別人喜歡自己前,你才是最先該喜歡自己、珍惜自己的那位VIP。
「想像一下你的情緒也有肌肉,就像我們為了變健康而運動,內心也需要這種鍛鍊。」
跑步可以鍛練肺活量、重訓可以增加肌力,但我們卻很少注意到我們的內心也是需要被訓練甚至休息的。當內心在沒有被重視且過度使用的時候,它就變得脆弱而容易生病。這樣的描述方式使得精神病變成一個相對無害的詞彙。
一般人會對精神病恐懼是因為不瞭解,這部劇嘗試著讓大家了解精神病只是內心生病,只要多休息或適度鍛鍊就和生理機能一樣能夠好轉。而我們的訓練原就是這些護理師,他們用專業技能和耐心陪著病患一點一點地變健康,即便他們也會感到疲憊或甚至接受負能量。
劇中的多恩就是因為曾經照護的患者在出院後輕生,進而產生短暫解離演化成憂鬱症。從一開始認為自己是專業的護理師而難以承認心理生病,對自己和周遭都抱持著仇恨。但漸漸地,她正視自己的狀況並願意接受治療,病情好轉後,她開始勇於表達自我和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生病了就去看醫生,這句話不只是生理上適用。套一句本劇初期提到的話,「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病人,也沒有人到最後還是病人。」
「幸福哪有這麼複雜,可以隨心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幸福。」
廷宇振飾演的董高允,是一個有點奇怪的肛門科醫生,同時也低調地成為本劇第一個精神科患者(!?)。他和熟識的張東潤飾演的宋裕贊在劇裡和多恩有非常多互助且良好可愛的互動。三個人的關係維持著巧妙平衡,並沒有喧賓奪主而干涉了本劇最想傳達的精神。在其中兩人分別生病需要幫助時,也總是伸出恰到好處的援手。
我們大多時候總是覺得幸福很難,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心力,也容易陷入和他人比較的陷阱。但真正的幸福其實就是有懂自己的人陪伴在身邊、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表現出自己最真實舒服的樣子,唾手可得的隨心所欲,便是幸福。就好比董屁屁像孩子一樣吃著艾草粿的快樂、多恩看著他狼吞虎嚥的快樂,隔著螢幕都感受到了那平凡簡單的幸福。
「我們每個人都往返於正常和反常之間。」
世界這麼大,存在著各種人。大家都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奮鬥著。我們時而作夢、時而清醒,穿梭在日夜間。有時候我們可能焦慮、可能冷靜,而大多數時候我們則是站在難以區分的交界中甚至無法自我定義。
劇裡有一幕是多恩在值班完的深夜,等著公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此刻她意識到,對她來說月亮事下班的信號、但對另一些人則是上班的鬧鈴。如此一想,我們時刻都可能成為他人的眼裡的「不正常」。但這其實一點也不重要,每個人都很不容易,都有自己的標準,這並不代表是非對錯。
整部戲溫暖動人,點出了許多與精神病相關的社會議題,同時適度反映了醫護群體的辛苦和難處。也藉由一個個的小故事告訴觀眾,生病不是任何人的錯,也不需要絕口不提,因為人人都可能成為當事者。我們總是往返於正常和反常之間,我們樂於幫助,也該勇於尋求幫助。
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而真正的勇敢,是當我們能夠正視那些處於凌晨擔心受怕的時刻,並堅信清晨終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