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集|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2023|★★★★☆|劇情|人都有心理免疫力下降的時候

2024/02/22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來源:Netflix 影集《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來源:Netflix 影集《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基本資料

原名:(韓語)정신병동에도 아침이 와요/(英語) Daily Dose of Sunshine
上映:2023年
集數:12集,每集60-70分鐘
類型:劇情、心理、人生


劇情

在內科當了3年護理師的多恩,受到護理長推薦轉調到精神科病房任職,在病房內邂逅了許多病患,透過瞭解病患們過往,來尋找一起迎向未來的方法。



觀後感 (有劇透,想避雷的請跳過)

推薦度:★★★★☆

不可否認現在這時代壓力無所不在,不管是工作、家庭、生活、社交、經濟等領域有時都很難讓人放鬆下來,社會總是潛藏無形的框架與既定的標準在,不照著走似乎就無法獲的理想人生,但照著走卻無法獲得快樂跟自由,人生真得很兩難。也或許是這樣,憂鬱症也成了現代文明病之一。因此,學習如何跟自己相處、愛自己、排解情緒、轉移注意力都成了現代生活必學的課題。


筆者大學時期就有朋友深受此困擾,而出社會後在職場上也遭遇同事自殺身亡,事情都發生得很突然,完全沒有任何徵狀,或許是他們把真實的自己掩飾得太好,使得周圍的人沒有預警,也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們。明明都是很好的人,也或許就像劇中說得「只有善良的人才會到這裡」。

這部影集每集都會透過不一樣的個案,讓觀眾瞭解到病患症狀,筆者很喜歡劇組用特效的方式呈現病患的感受,更能體會到患者們面臨的處境,而演員們的演技更是沒話說。而這部雖然是探討心理疾病這類有點嚴肅的議題,但劇情中時不時有搞笑、有趣的橋段,讓整體影集的氛圍不顯得那麼沉重。


這部戲讓人更了解精神疾病的照護,細節很多,像是避免繩子出現、原子筆要用0.5公分以上的、浴室裝暗管、採用無門腳縫的設計等這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細節。也更敬佩在精神病房工作的醫療護理人士,真得不是一般人可以勝任的。


劇的中後期劇情安排,覺得設計的很好,若單單只是介紹每種精神疾病的差異,看久了就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後期探討患病者的親身體會與出院後的社會眼光與對待,讓整體內容探討得更深入。


很喜歡劇中下面幾句話:

心理的免疫力下降時,就要來精神科。就像骨折看骨科,感冒的話看內科,因為任何人隨時都可能變得軟弱。

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病人,也沒有人到最後還是病人。怎麼可能永遠是黑夜呢,很快就會迎來清晨的。如果你準備好迎接清晨的話,我們的作用只是讓患者心底泛起漣漪,至於漣漪的坡動會往哪裡去、到達哪裡,這大概取決於患者本身了。

現在我們需要的或許就是被討厭的勇氣吧!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想得到愛,想得到認可,為了順應他人眼光,在自己的靈魂劃一刀,所以我們總是不斷生病、感到痛苦。

「為什麼偏偏是我?」精神疾病就這樣的病,不知會何時何地,也不知道會發生在誰身上,就是這麼無法預測,請不要那麼肯定自己不會得那樣的病。




筆記

  1. 緩解焦慮的其中一個方法是說出「我生病了」、「幫幫我」、「待在我身邊」,找到只要你說出這些話就會像安全裝置一樣陪在你身邊的人。並在喘不過去的生活中,找到可以呼吸的空隙。
  2. 元認知:透過自由書寫自傳的方式來得知自己的想法如何變化,為什麼心情會變差等著重於內心情緒描寫,寫完後對於負面字眼的部分用螢光筆標示出來,查看螢光部分的多寡來審視自我,協助回顧自己的內心。能回顧自己內心的力量非常重要。想像一下你的情緒也有肌肉,就像我們為了變健康而運動,內心也需要這種鍛鍊。
  3. 稱讚日記:每天寫下一項自己值得稱讚的事情,能提升正向能量、肯定自己、發現美好。


<妄想症>
用否定的說話方式和有妄想症狀的患者交談,可能會讓他們忽然變得暴力,也會讓他們妄想的事情變得更加具體。


<雙相情緒障礙>
是種躁症和鬱症並存的疾患。躁症結束後,就會極度憂鬱。躁症患者精力旺盛,會不斷說話,話題轉很快,注意力很分散,也會變得善於社交,會有購物衝動或是判斷力下降,也可能著迷於不尋常的性關係。症狀嚴重時,可能會經歷幻覺或產生妄想。


<恐慌症>
會有心悸、頭痛、暈眩、呼吸困難等症狀,容易被當作「沒睡好、消化不良」等原因造成而被忽略。症狀發作當下會覺得這一刻就要死了,沒發作時也會整天提心吊膽地害怕恐慌症發作。是很孤獨的疾病,周圍的人不太能夠理解病患在害怕、焦慮什麼。


<假性失智>
跟失智症很像,但腦部沒有病變,是功能失常,會記憶力變差、注意力無法集中,會急性發作,病程快速,可能會因為憂鬱症而引發。


<解離>
是一種防禦本能,當人毫無防備地遭遇衝擊性事件,心理的抵抗力也會驟然下降,為了保護自己,就會將引起痛苦的記憶自動清除。隨著時間過去會漸漸好轉。這段時間維持良好作息、好好照顧自己是很重要的。


<憂鬱症>
連走道玄關穿運動鞋的力氣都沒有,連吃飯、睡覺、洗澡之類的這類基本的事情都很難做到。逼一個無法拿湯匙的人去拿湯匙,這也算是種暴力。患者很難會有病識感。


<自殘>
要阻止有自殘行為的患者很不容易,最關鍵的事並不是阻止他們自殘,而是把能畫出傷口的力氣換成鈍器,「除了見血以外,還有別的選擇」,讓他們了解到這點最重要。




題外話

📋 公視新聞|高壓文明病纏身,病友如何尋求協助,走出陰霾? 2023/05/04

  1. 一旦超過負荷,很容易產生高壓文明病,像是失眠、焦慮甚至憂鬱等。
  2. 自律神經失調,又名「身心症」。患者身體的問題,是內在焦慮或憂鬱的情緒所造成的,透過神經跟免疫系統的傳導,所以它造成身體的症狀是全面性的,像是失眠、頭痛、肩頸痠痛、心悸、呼吸不順、以及腸胃不適等。
  3. 腹式呼吸可以活化副交感神經,達到放鬆效果。專注呼吸,覺察身體所有感覺,「正念減壓」是近年來在心理治療被廣泛運用並證實具有療效的一種方法。


📋 經理人|焦慮、不安感來襲怎麼辦?《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的 3 種療癒小工具 2024/01/04

  1. 蝴蝶擁抱法,安撫不安與緊張:雙手在胸前交叉,將右手放在左肩、左手放在右肩,左右手輪流拍打自己的肩膀,持續拍打2分鐘
  2. 用第一視角撰寫自傳,看見自己的情緒轉折
  3. 撰寫定錨陳述,恐慌發作時不再腦筋一片空白


🎞️ 公視主題之夜SHOW|成為更好的家人,不體罰,父母還可以怎麼教小孩? 2024/01/26

  1. 體罰:意圖造成小孩生理或心理上痛苦的處罰,包含言語羞辱。只是用恐嚇跟權威來脅迫別人服從,沒有任何的教育意義。
  2. 學習「正向親子教育、情緒控制、用體罰以外的方式管教小孩」
  3. 先學會處理彼此情緒,再處理小孩的行為,並約法三章,把界線設定出來。當相同事情再發生,就要徹底執行「約法三章」的約定,不能心軟。
  4. 處罰所學會的教育是「我不用負責」,會覺得「我已經受懲罰,還要負什麼責?」


🎞️ 公視主題之夜SHOW|缺乏關愛的童年,怎麼與傷痛和解?孩子講話,你有在聽嗎? 2022/05/13

  1. 隨口的一句氣話,小孩可能就會當真
  2. 會不會他對這小孩臉這麼臭,是因為他在小孩身上看到自己?
  3. 是真的不在乎嗎?還是太在乎了?
  4. 阿德勒:「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公視主題之夜SHOW|你選擇結束生命後,我重新學習活著 2023/04/21

  1. 美國自殺協會調查:每一個自殺者平時有在接觸的人約135人,而裡面約有60人會受到直接或間接的衝擊。
  2. 自殺不僅僅是一個事件,它還會影響到很多層面。被留下來的自殺遺族在面對生命會有很多疑惑,為什麼沒有提早發現這狀況?我不值得對方為我留下來嗎?為什麼自己活下來?未來遇到困難時,自殺也可能成為一個選項。
  3. 陪伴自殺遺族:靜靜地陪對方做他想做的事,不要有任何自以為是的批判。接納悲傷與遺憾,別說「不能哭、別想太多、明天會更好」的字眼。


🎞️ 公視主題之夜SHOW|自殺,到底想殺死什麼? 2022/07/29

  1. 自殺是想要殺死痛苦的感覺,想要了斷那痛苦與絕望的情境,而不是殺死生命本身。
  2. 感恩練習、無聲陪伴也是很好的陪伴。
  3. 當一個人要面對生命是要生還是要死時,可能是一個反覆的過程,它可能是在你健康的時候有一種想法,當你在生病時你有另一種想法,在你極度痛苦的時候,你又有另一種想法。為了確保能夠真正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倡預立醫療遺囑,可以避免遇到事情發生時,親人們必須歷經做艱難決定的過程。


🎞️ 公視主題之夜SHOW|別再叫憂鬱症患者看開一點! 2021/06/18

  1. 我們都已經再努力好起來了,如果真的這麼容易好起來,我們也不至於拖到今天還是這個樣子。
  2. 憂鬱其實是有重量的,當自己都扛不起來的時候,會期待親密伴侶或一個家人去扛,但事實上對方扛不起來是常有的事。沒有一個人可以自己扛所有的事情,家人朋友有時太過親近反而無法理解,那就適時地尋求專業的幫助,心理師、諮商師等。
  3. 憂鬱症就像一個光譜,每個人的症狀都不太一樣,憂鬱的點也都不一樣。




金句

生活應有盡有的話,就不會有精神疾病嗎?反過來說,缺少什麼的話,就會生病嗎?

心理的免疫力下降時,就要來精神科。就像骨折看骨科,感冒的話看內科,因為任何人隨時都可能變得軟弱。

大家再怎麼說他像天鵝一樣美,只要她本人不喜歡就沒有用。幸福哪有這麼複雜?可以隨心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幸福。

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病人,也沒有人到最後還是病人。怎麼可能永遠是黑夜呢,很快就會迎來清晨的。如果你準備好迎接清晨的話,我們的作用只是讓患者心底泛起漣漪,至於漣漪的坡動會往哪裡去、到達哪裡,這大概取決於患者本身了。

人們會彼此影響,有時讓對方悲傷,有時讓對方痛苦、甚至有時讓對方生病,不過,有時為了改變自己而扔出的石頭激起了漣漪,那波動不僅向自己而來,也會朝對方而去。

就算是一絲漣漪都可能劃出傷口,人就是這麼脆弱。

有時候,讓對方照自己意願去做,懂得袖手旁觀,也是必要的。

人怎麼可能不犯錯?不要犯一樣的錯誤就好。

現在我們需要的或許就是被討厭的勇氣吧!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想得到愛,想得到認可,為了順應他人眼光,在自己的靈魂劃一刀,所以我們總是不斷生病、感到痛苦。

因為生病的不是身體,而是心理,連自己的意志都無法好好控制,讓我看起來就是個弱者。

人呢,如果無法改變痛苦的處境,就會製造出能埋怨的對象。去恨對方、怪罪並折磨對方,他們必須這麼做,才能活下去。

所有的疾病根源都是失去,失去最珍貴的東西或是失去自己。又或者失去了幸福的時光。這時候,我們只能「仰賴希望」,那陳腔濫調的希望。

能回顧自己內心的力量非常重要。想像一下你的情緒也有肌肉,就像我們為了變健康而運動,內心也需要這種鍛鍊。

不過你都不幸福了,其他人會幸福嗎?

你以為經歷過許多患者死亡,就不會難過了嗎?死亡這回事,是經歷過千萬遍都不會習慣的事,每次經歷都還是會難過。所有人都只是假裝沒事罷了!

我們都只是倖存者,此刻都還在面對傷痛,所以不要停下來,要繼續度過每一個今天。所謂活在當下,從某種意義來看就像站在刀刃上,因為未來還沒有來到,而過去已經都過去了。

如果心裡不舒服,身體也會跟著出問題。這時候只有一種藥方,就是多吃好吃的,看看好玩的東西,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就會稍微忘記難過的事。

無論是第一次還是第十次,死亡都一樣難以接受,不需要讓自己變得麻木,悲傷和哀悼都是很自然的。不管是為了已經離開世上的人,還是為了留下來的我們,復原的時間都是必要的。

人很奇怪的,我們通常能看清楚別人的缺陷,但看不清自己的,所以發現不了自己的問題。

你是成了什麼罪犯嗎?精神疾病又怎樣?得了憂鬱症又怎樣?難道有人是自願生病的嗎?你又不是犯罪了,也沒傷害別人,為什麼要在意別人眼光呢?其他人都沒資格批評你,不要這樣畏畏縮縮的,否則別人會以為可以騎到你頭上。

沒痛沒病是最幸運的事。

隱瞞不等於欺騙,但如過錯過了說的時機,沉默就成了謊言。

照這麼說各位患者以後一輩子都要待在家裡了。聽到有人把我的家人說成這樣子,很受傷嗎?覺得心都碎了嗎?但是,各位家屬剛才說的那些話,都是患者們出院會聽到的話。「怎麼能讓有精神疾病的人去上班?」、「萬一哪天搞砸重要的事怎麼辦?」、「身心有問題的孩子怎麼可以讀一般的學校?」、「父母也太自私了吧?」不管其他人怎麼想,至少我們之間是不是不該對彼此說那種話?相信各位都經歷過,「為什麼偏偏是我的孩子?」、「為什麼偏偏是我的家人?」、「為什麼偏偏是我?」精神疾病就這樣的病,不知會何時何地,也不知道會發生在誰身上,就是這麼無法預測,請不要那麼肯定自己不會得那樣的病。

其實,自殘並不是想死,而是在大聲呼喊著「救命」,有些人則是想得到別人的注意,也有些人替自己貼上了「沒用的人」這種標籤,因此把自殘當作自我懲罰。孩子越早開始感到壓迫或有壓力,自殘的機率就會越高,因為不知道如何正確釋放壓力和緊張感。

憂鬱症很像多變的天氣,某一天就憂鬱的像烏雲罩頂,某一天又開朗的如清空萬里。

人生在世,要面對的挑戰很多,不順心的事情或許不少,可是,別忘記條條大路通萬天,有問題隨時聯絡我,不管在醫院裡面或外面,哪裡有外話行為的話,我立刻會飛奔過去。



類似主題推薦

<已寫評論>

【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2019|★★★★★|劇情|台劇|我們離惡一點都不遠

【書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2022|心理|你真得瞭解自己心理狀態嗎?

【書籍】你發生過什麼事?|2022|心理|了解大腦對創傷的運作,並學習自我調適


<已看推薦>

[影集] 戀愛持續到天長地久 ★★★★☆

[影集] 未生 ★★★★☆


[Podcast] 說說心裡話

[Podcast]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Podcast]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內容總結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4
/5
10會員
68內容數
在書籍、影劇、動畫之間體驗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