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對的,我是善意的,我只是實話實說,我不會有錯。
在清邁旅遊期間,小女講最多、最清楚的應該是黃大米到歐洲旅遊的新聞。(前前後後不下五次,而且還可以馬上把她的臉書翻出來。)
小女看我文章後,一路追到其臉書,比我還清楚黃大米的狀況,我則是寫過後就沒再注意此人。(原本是我先注意到她,之後變成小女追蹤她,我則不再注意,為什麼?她的某些頻率小女感觸到了,但我對她的頻率則沒什麼感應。)小女相當強調一點:旅行社數十年聲譽可能因她的一篇文章而全毀,而且無法回復,這點極為可議。(小女自己開公司,深知創業不易,聲譽影響重大,因此對此特別在意。我已退休,所以對此沒有太深感受。你看到沒,你會注意到什麼,一定是有東西被觸動到了。)
回來後,特地查看今周刊針對此事的文章,內中有領隊的回應,以及楊照和部落客虎咪對此事的看法(他們兩人都提出自己的較為完整的論述,可以看看;留言中的偏激用詞則令人生厭—生厭?我被留言影響了?)。我在《清邁行之收穫》一文中提到:
「旅遊從某個角度來說是花錢買罪受,你花了錢,然後脫離了舒適圈,碰到許多不適,不快,不熟的人兒、事兒。突如其來的意外,其實不是意外,而是旅途應有的必然—太平順了,旅途有何值得懷思?」
「心境放對—向好的看,往好的想—最重要。心境對了,怎麼玩?遭遇什麼?都將是對的,也都將是好的。」
似可做為旅遊時的參考。
小女的在意聲譽也讓我連想到:網路影響大,批評要慎重。(小女對領隊的回應也有好評。我細看過今周刊的整篇文章後,對黃大米、楊照、虎咪、領隊的意見和看法都沒有什麼感觸,感覺那是件與我無關的旁人的事。而其他人對黃大米的文章之所以有感,因為她裡面的某些部份,讓他們起心動念了[頻率對上了]。又,事件只要一發生,就不要奢想著說服什麼的了,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兒,每個人都堅持自己是對的,是好意的,是這樣那樣的,總之就是「我是不會錯的。」這也是《我可能錯了》會動人心弦的主因。)
註:今周刊針對黃大米歐洲旅遊的文章,見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30/post/20240215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