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回家之後-《日常對話》-2024春學-W2D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raw-image

我個人最感興趣的作品叫做「日常對話」,內容講述導演黃惠偵和他的媽媽月女,之間的母女關係、對談語錄及同性戀的議題,導演黃惠偵除了表述及試圖釐清自己的成長疑惑外,也試著藉由攝影機打開更多的對話機會,在展覽中黃惠偵也有說到,拍這部片也是他和他媽媽親近的一種方式。

紀錄片預告⬆️

紀錄片預告中就有說到導演黃惠偵的媽媽是一名同性戀,但還是結婚生下了黃惠偵及黃惠偵的妹妹,從黃惠偵6歲開始,就帶著黃惠偵一起從事在喪禮當牽亡歌陣法師的工作,在黃惠偵9歲時媽媽月女帶著黃惠偵及妹妹逃離了家暴的爸爸,因為走得匆忙所以連戶口名簿都沒帶,因此做了很多年的靈魂人口。

raw-image

後來黃惠偵長大慢慢接觸到攝影相關的東西,產生興趣就去參加了社區大學的社團,而黃惠偵和紀錄片的相遇來源於黃惠偵20歲那年一名導演正在籌劃一部從事牽亡歌陣年輕人的紀錄片,黃惠偵也第一次真的認識到什麼叫做紀錄片

raw-image

除了這部「日常對話」之外,黃惠偵導演還有另外兩部2008年的「八東病房」、2009的「烏將要回家」,直到後來才講自己在社大就規劃、準備的這部《我和我的T媽媽》、《日常對話》完成,共花費了18年的時間

在展覽中導演有說過一句話,說實話讓我蠻心疼的,他說:「媽媽你不是不愛我」展中有一個展板上面寫道:「我一直認為媽媽比愛我更愛他女朋友」。

raw-image

但黃惠偵也一直不敢問媽媽,為什麼明明喜歡女生,但是卻結婚還生了小孩,但是真的要說,不管是媽媽還是女兒都很無辜,媽媽嫁了但加了一個不好的人,女兒從小就一直是很迷茫的,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的媽媽也從來都沒有說過,這是一個出生在一個幸福家庭的我沒有辦法想像的…


avatar-img
36會員
142內容數
可能幸福學院|非學校・親子團・幸福家|學習幸福的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可能幸福學院 的其他內容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台北國際書展於2/20開展,這次主要分為八個主展館,後面會一一和大家介紹。而這次的亮點在於「荷蘭主題國館」,因為今年正好是近代史中台灣與荷蘭相遇的400週年,因此邀請了荷蘭來共同合作。 這次的八大主題館分別為荷蘭主題國館、船說兒童主題館、中小學生讀物主題館、台灣漫畫館、書展市集、數位主題館、書
今天我們來到了台北信義的世貿一館,參觀「台北國際書展」,整個展館非常大,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出版社、公司的攤位,各個攤位也都有非常多的,像是有一個攤位我就很印象深刻他借了一個旋轉木馬、小朋友玩的搖搖車在上面放要賣的書,當時在外面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書展裡面有旋轉木馬🤣
台北國際書展為全台規模最大書展,2024 第32屆的台北國際書展以荷蘭作為主題國,展覽中包含許多荷蘭小說家的作品,也有作家見面會、簽書會等活動。展覽內部空非常大,人也多,平日比較多學校參觀,裡面除了荷蘭主題館還有動漫輕小說、童書、文創文具、外文書等專區,要買書的話可以看非常久。 這次是我第一次看書
2024年台北國際書展於近日盛大開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書籍愛好者、作家、出版商和文化界人士。來自日本、韓國、德國、法國、波蘭、泰國、比利時等多國原文書,讓書展增添了不同風格。 在展覽中,來自各個出版商展示了豐富多樣的書籍,涵蓋了文學、藝術、歷史、科學等各個領域。無論是經典名著還是新興作品,都吸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台北國際書展於2/20開展,這次主要分為八個主展館,後面會一一和大家介紹。而這次的亮點在於「荷蘭主題國館」,因為今年正好是近代史中台灣與荷蘭相遇的400週年,因此邀請了荷蘭來共同合作。 這次的八大主題館分別為荷蘭主題國館、船說兒童主題館、中小學生讀物主題館、台灣漫畫館、書展市集、數位主題館、書
今天我們來到了台北信義的世貿一館,參觀「台北國際書展」,整個展館非常大,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出版社、公司的攤位,各個攤位也都有非常多的,像是有一個攤位我就很印象深刻他借了一個旋轉木馬、小朋友玩的搖搖車在上面放要賣的書,當時在外面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書展裡面有旋轉木馬🤣
台北國際書展為全台規模最大書展,2024 第32屆的台北國際書展以荷蘭作為主題國,展覽中包含許多荷蘭小說家的作品,也有作家見面會、簽書會等活動。展覽內部空非常大,人也多,平日比較多學校參觀,裡面除了荷蘭主題館還有動漫輕小說、童書、文創文具、外文書等專區,要買書的話可以看非常久。 這次是我第一次看書
2024年台北國際書展於近日盛大開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書籍愛好者、作家、出版商和文化界人士。來自日本、韓國、德國、法國、波蘭、泰國、比利時等多國原文書,讓書展增添了不同風格。 在展覽中,來自各個出版商展示了豐富多樣的書籍,涵蓋了文學、藝術、歷史、科學等各個領域。無論是經典名著還是新興作品,都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影像是完美複製的工具,卻也是赤裸裸的武器 影像可以記錄下那些我們怱略的細節,那些我們遺忘的瞬間,為了留住這些畫面,才有了電影、有了紀錄片。 而家,是每個人最親近的關係,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有爭執,但那都是彼此表達愛的方式。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Thumbnail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出三部台灣導演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家庭紀錄片,他們以自己的家人作為拍攝對象,開啟一場對家的探索旅程。(參考展區手冊介紹) 展期|112/12/12-113/04/07 (休館日1/2、2/5、2/9(除夕)、2/10(初一)、3/4、4/1) 時間|9:30-17:
《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給阿媽的一封信》 這個展覽是關於 《給阿媽的一封信》 () 導演:陳慧齡 在成為記錄片導演之前,她是一位中學的美術老師,喜歡帶著學生一起探索藝術的多元形式,在母校高雄女中實習時,有一次讓她的學生們演戲,為了留下紀念,而去總務處借攝影機將演出錄下來,但不小心誤刪了其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故事描述著一個紀錄片導演,回到家鄉,拍攝自己的家人,和家人的互動,他的角度是從「我」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對他來說拍攝家人,也是重新認識的一個過程。
Thumbnail
2023年3月,我在參與為期六天的「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課」時,有幸觀賞了盧盈良導演的作品《神人之家》,也聽到導演本人的分享。雖然無法完整記得觀後的感受,但我記得我非常喜歡,也給出四顆星的評價(滿分5顆星)。時隔近一年,2024年2月,這次在府中15《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又再一次遇到了這部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影像是完美複製的工具,卻也是赤裸裸的武器 影像可以記錄下那些我們怱略的細節,那些我們遺忘的瞬間,為了留住這些畫面,才有了電影、有了紀錄片。 而家,是每個人最親近的關係,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有爭執,但那都是彼此表達愛的方式。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Thumbnail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出三部台灣導演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家庭紀錄片,他們以自己的家人作為拍攝對象,開啟一場對家的探索旅程。(參考展區手冊介紹) 展期|112/12/12-113/04/07 (休館日1/2、2/5、2/9(除夕)、2/10(初一)、3/4、4/1) 時間|9:30-17:
《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給阿媽的一封信》 這個展覽是關於 《給阿媽的一封信》 () 導演:陳慧齡 在成為記錄片導演之前,她是一位中學的美術老師,喜歡帶著學生一起探索藝術的多元形式,在母校高雄女中實習時,有一次讓她的學生們演戲,為了留下紀念,而去總務處借攝影機將演出錄下來,但不小心誤刪了其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故事描述著一個紀錄片導演,回到家鄉,拍攝自己的家人,和家人的互動,他的角度是從「我」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對他來說拍攝家人,也是重新認識的一個過程。
Thumbnail
2023年3月,我在參與為期六天的「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課」時,有幸觀賞了盧盈良導演的作品《神人之家》,也聽到導演本人的分享。雖然無法完整記得觀後的感受,但我記得我非常喜歡,也給出四顆星的評價(滿分5顆星)。時隔近一年,2024年2月,這次在府中15《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又再一次遇到了這部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