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與定義──資產

2024/02/2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子楚為秦質子於趙,......,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史記‧呂不韋列傳》

資產,在現代會計學當中,有其定義,並且能夠依照其形體、期限長短、甚至所有權等作進一步的分類。在此處討論資產的目的,並不是要重複課本上的知識(每個投資人都應該至少具備會計學基礎知識),更不是要挑戰既有的定義,而是在會計學的基礎上發想,以期將知識內化到生活投資決策。

資產,於我而言,至少符合以下兩種特性之一:

  1. 正向利益: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可能為持有者帶來好處。
  2. 負向趨避: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可能為持有者規避不願發生的情境,或者減少損失。

正向利益的好處可以是金錢上的獲利收入,也可以是無形的好處,例如廠房機具為企業提升生產力。廣義而言,只要能夠與好處連結,皆可以稱之為資產。誇張一點來說,「奢侈品可以帶來虛榮感」、「家人可以帶來幸福」這樣的命題確實也符合資產的定義,只不過在他人眼裡,如何認同與定價奢侈品和家人是另一回事(定價是個重要課題,之後會再詳述)。

負向趨避的概念建立在機會成本之上。設想一個情境:發生了某個負向事件,若是有「什麼」可以減少持有者的損失、甚至轉虧為盈,相較於機會成本(全部的損失),那個「什麼」帶來了好處(較少的損失),因此也應當被視為是資產。各式各樣的保險就是依循此概念誕生的商品。一項資產至少要有「正向利益」,或者「負向趨避」的特性,當然也有可能同時兼具兩者。

上述特性的描述當中:「未來」、「可能」等用詞暗示了資產具有機率性。資產為持有者帶來的好處有機率發生、也有機率不發生、也有機率反向發生──帶來壞處。如何能夠更精準的判斷一項資產的好處與機率,也就能夠更精準地掌握一項資產的價值,是投資者一生之課題。


基礎與定義──目錄

1會員
6內容數
投資大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