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閱讀《每一天的覺醒》♥️二月二十五日♥️砍出那條路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砍出那條路✨

無論在哪裡挖掘與攀登,總會遇見那把被遺忘的火。

看到今天的標題,讓我聯想到一句成語「披荊斬棘」,它的意思是”克服困難、掃除障礙”。只是,這樣的精神,往往被用來形容一個人有堅強的意志與決心來完成所被交付的不可能的任務。

而這篇文章所指的並非是用力達到一個具體目標的過程;反而是針對每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並尋求自我整合的經歷。是面向內在的努力,而非向外的。

『榮格做過一個夢,夢裡的他試圖在森林裡砍出一條路。雖然不知自己究竟要順著這條路走到哪裡,他仍奮力劈砍,累得渾身濕透。然後,在空地撞見一座小木屋,透過窗戶看進去,有個人在簡樸的聖壇前禱告。門沒關,榮格走了進去。他發現禱告的那個人是他自己,而剛剛砍出一條路的事,原來是那個禱告者的夢境。』

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榮格,被喻為「發現人類內在世界的哥倫布」。他提出了「個體化歷程」的概念,說明人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傾向,希望完全體現自己是誰。透過學習分離,探索自己,最後整合回歸。而這,也是英雄的旅程。

『我們每個人都像榮格一樣想砍出一條路,抵達那耐心等候的更深處的自己,為此我們筋疲力竭、全身痠痛、氣喘吁吁,然而這條路一旦打通,找到了住在核心的自我,我們就可以與靈魂一同回到世間,找到一種更深刻而寧靜的回家感覺。』

「回家」,是許多人終其一生的追求,所期待擁有的就是與靈魂完全擁抱。但我認為,每一天我們都可以練習分離與整合的課題。從睜開眼迎接全新的一天,我們走入人群、投入工作,到夜幕低垂,我們準備就寢安歇。過程中,都是覺察自己在哪裡、心在哪裡的好機會。

知道所有的體驗都是為了讓我們更知道自己是誰;了解所有的發生都是為了讓我們了解為何而存在。有了這樣的明白,我覺得我們就可以輕鬆的穿越重重森林,與真實的自己合而為一。


♡—♡—♡(以下摘錄書中內容)


✨冥想練習✨
*安靜,閉上眼,隨著自己的冥想走向內在,走到那個有靈魂等待著的小木屋。
*在門口,丟下你全部的包袱,丟下所有等著你完成或是再度完成的事。
*隨著呼吸,走進小木屋,展開雙臂,直到屋裡的那個你發現你來了。
*隨著呼吸,感受你的靈魂擁抱你,你也回抱,並好好品味這個時刻。


✨《每一天的覺醒》✨
作者:馬克・尼波 / Mark Nepo

讓我們以此書為伴,迎接每一天的美好~
歡迎與我分享你的冥想體驗與心得喔!

raw-image



12會員
7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