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梁之辯」是個有趣的故事。常民之間流行的解釋方式是:惠子本來以邏輯的方式贏過莊子,莊子卻用文字遊戲強行詭辯過去。但其實從字面上以及莊子留給我們的印象,我們應該能夠有更好的理解。
在這裡,我們需要的只是首先閱讀莊子那最為關鍵的一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你不是我,你是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如果你並不將其讀為一句不友善的反問,而是一句字面上的提問,你便能重新理解這個故事。
也就是,莊子在這裡希望惠子思考的問題是:「你覺得你知道『莊子不知道魚快樂』,你為什麼會這樣覺得?」。用西方哲學的語言來說明,直到這裡的故事便是「惠子的說法隱含了他其實對莊子的意識狀態有所認識,莊子希望惠子自己思考這裡面的道理,並從中類推到莊子對魚的狀態的認識」。
之後惠子的確做了某種類推,但他並未掌握到莊子的意思。而是簡單地回答說他不知道,並認為同理莊子也不會知道。所以莊子最後才會要他「循其本」,提醒惠子其問句裡面就包含了他對於莊子的意識狀態的認識,於是才說他是「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所以前一句的「我非子,……」非但沒有「全矣」,而是什麼討論都沒推進。而在這段對話之後,如果惠子聽懂並願意在莊子給出的框架下談論問題,他最可能的回應是「我這樣問是因為你說你知道,但魚可沒說」。而莊子的回答則是「魚的從容出遊,就是牠的『說』」。我們便可以知道,原文結尾的那句「我知之濠上也」所說的是「我在濠上看到牠表達了他的快樂」。
此時,在螢幕的背後,一名當代的惠子敲擊鍵盤,寫下「你又不是莊子,你怎麼知道莊子是這個意思?」我的回答是:「我在書桌前,看那段文字知道的」。
到粉絲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