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

含有「中國哲學」共 3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五講・陽明學派之餘波及其修正》裡說⋯⋯
Thumbnail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四講・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影響(下)》裡說⋯⋯
Thumbnail
留下來只是獲得參與思想大賽的入門票,還得有機緣才有機會出線,至少要達到廣為人知,不然也只是蒙塵明珠。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二講・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上)》說: 滿洲人雖僅用四十日工夫便奠定北京⋯⋯
Thumbnail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講・反動與先驅》引用費燕峰的話指出清談的禍害:「何補於國?何益於家?何關於政事?何救於民生?」
Thumbnail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講:反動與先驅》說:「陽明是一位豪傑之士,他的學術像打藥針一般,令人興奮,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學結束,吐很大光芒⋯⋯
Thumbnail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講:反動與先驅》說: 原來儒家開宗的孔子不大喜歡說什麼「性與天道」,只是想從日用行為極平實處陶養成理想的人格。但到了佛法輸入以後,一半由儒家的自衛,一半由時代人心的要求,總覺得把孔門學說找補些玄學的作料才能滿足。 這是十分正確的,從宋明理學開始就走錯了路,後來的
Thumbnail
莫以他芳華,否我葉繁盛。 花開各有時,草木各有性。
這個世界是如此廣大,異於我的其他事物,實在是太多了;如何能把這些「他者」,在我的生命中給予一種恰當的安排呢?沈清松提出「多元他者」的概念,來回應這個問題。
 一、身體     《墨子》中明言「身體」一詞共五處,引文如下:         故聖人之為衣服,適身體和肌膚而足矣。(〈辭過〉)       單財勞力,畢歸之於無用也,以此觀之,其為衣服非為身體……。(〈辭       過〉)       且夫仁者之為天下度也,非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