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觀念-意外狀況的處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中央尖山的山難新聞,展開了一個新的思路。如果真的碰上萬一,要怎麼處理,才能夠擁有更好的結果。畢竟我們不希望看到這個,但是在山上真的碰上了,也不能只是在那邊慌張地等待救援。擁有更好的處置,才能夠將問題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如果真的在山上碰上意外受傷了,而且還不能直接下山,必須要依靠救難人員來協助的時候,該怎麼處理?

以下是我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1. 處理傷者

當意外發生的時候,首要就是協助救援,但請量力而為,不要把救援人員也陷入險境中,畢竟有些狀況不是你可以處理的。而且在這樣的情況下,救援的人員需要評估的是自己的能力與現有場地的狀況,不是貿然投入救援,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保障當下狀況是安全的。當能夠抵達傷者區域,接下來就是處理傷者,先評估傷勢(有些狀況下不適合移動傷者),提供必要協助與處理(包紮、固定或是進行維生急救措施)。這個時候要先確保傷者生命跡象,畢竟傷者的情況需要我們當下先依照狀況進行評估處理,維持他的生命跡象是首重。傷者的傷勢處理,請先確認傷者受傷的區域是否安全,然後再評估傷者的商情狀況,適合移動或是需要就地處理等。可能的傷勢與狀況也要一併評估,千萬不要貿然移動傷者,這些知識可能這邊一時半刻也寫不完,請各位有時間上網看看或是去上課學習。當意外發生時,請先保持冷靜,然後再評估是否可以靠近傷者,接近傷者後請先不要移動傷者(除非會有其他風險),先評估傷者傷勢(意識、生命徵象、傷勢等)以及所在位置,如果位置可以讓傷者安全,則先不要移動。接者在處理傷勢,基本的傷口處理、包紮、固定等。然後就要準備評估是否可以一起下撤,或是停留求援。一起下撤最好可以分配協助者與領路者,然後合理分配裝備重量。如果需要停留求援,則就要準備搭建生存基地與分配好陪伴與求援隊員的工作。

2. 評估下撤

如果傷勢輕微,大概率就是協助傷者一同下山,這就只要注意隊員下山狀況,這種狀況下問題不大。但傷者傷勢嚴重需要外援的狀況,這時候就要開始計畫如何尋求救援與等待救援。手機有訊號當然就要趕緊聯絡救難單位,如果當下訊號不佳,就另外要計畫一個待援計畫。當下需要先討論的是,留守人員要有誰擔任,如果隊員人數夠,且經驗都充足,建議可以有兩人協助等待救援,如果有問題只能留守一人,則需要再評估留守人員的狀況。當需要留在原地等待救援的情況下,需要先選擇留守人員,並就留守人員進行評估,這不是意氣用事,需要好好的考量。畢竟需要等待救援的情況下,基本就是要讓留守人員與傷者過夜的準備,甚至可能需要有多天數的停留。留守人員的素質就需要真心評估,能否自己一人處理現有狀況,而且最重要的是,留守人員是否有能力保護自己。沒錯,留守人員首重要有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絕對不能夠隨意選擇。畢竟等待救援的時間算是漫長的,能夠有足夠的能力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繼續額外照顧傷者。而且等待救援時間不是在路邊等救護車,頂多幾十分鐘就可以。基本一兩天是可能要的,這樣的時間下,留守人員的心理素質是一個很重要的評估要素。

3. 建立生存基地

當需要等待救援的情況下,準備下山救援的人員跟留守人員接下來就是要協助建立生存基地。下山求援的人員可以協助先在附近尋找比較安全的區域,然後協助留守人員建立一個可供傷者休息且可以過夜的地方。並全部隊員先統計現有物資,將飲水與食物進行有效分配(不是全部給留守,下山的時間有多少,還是要評估)。生存基地主要是可以提供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畢竟山上過夜最怕就是失溫,可以的話盡可能提供生存基地可以擋風的東西。如雨衣、保暖衣物、可生火的工具(包含協助尋找一些可生火的東西)。生存基地準備越充足,可讓留守人員更簡便的處理,才有更好的條件去等待救援。畢竟這時候是特殊時間,能夠做得越好,除了提高更好的物質環境外,對於等待救援人員的心理會有更多的穩定。生存基地不是隨便就可建立,最好可以先評估當下區域,能夠找到一個地質穩定且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為首選,但如果不行,則建議最好照到一個可以透過現有裝備進行遮風擋雨的地方,而且現在又多了傷者要照顧,所以先以傷者為主提供一個較穩固的防護,這樣可以讓陪伴者壓力少很多,山上最怕的就是低溫與下雨,生存基地如果以帳篷為主的話,另要注意風勢問題。但是仍要建立在穩定傷者傷勢問題,畢竟不要加重傷者狀況,才能夠擁有更多的求援時間。此時可能可以先協助建立生存基地外,也最好有人可以在附近搜尋可生火材料,萬一需要生火的需求下,也可以減少陪伴人員要在探索與取得生火材料。陪伴人員如果許可,建議兩人到三人,這樣可以降低陪伴人員壓力,也可以有更高的效率進行協助與照料傷者。

4. 求援

上述的問題建立在無法立即獲得救援的情況,因此在完成上述動作後,接下來就讓其他隊員下山求援。此時下山的隊員要注意的是,自身的安全,如果在安全範圍下,則可以先檢查是否可以利用通訊方式進行求援。畢竟目前需要協助的人,目前只有隊員知道,還沒有其他救難單位知道你們發生什麼事情。當下心情絕對會很亂,但是請一定要保持冷靜,如果所在區域沒有訊號可以求援,需要下山呼救的話。下山的隊員絕對不要刻意的趕路,因為你們的安全才是能夠讓留在當地等救援的人獲得最佳的保障。因此下山求援的人員也一定要先確保自己的安全,登山裝備絕對不要放在生存基地,或是輕裝下山,因為你如果離登山口還有一段距離,還是需要這些裝備保障你在下山的時候的安全。如果可以,盡量在下山的時候,留下一些人為記號,方便救援人員更迅速地找到留守人員與傷者。下撤求援的隊員請務必注意自身安全,傷者與陪伴者需要靠你們求援,所以責任重大,請千萬注意自己的下撤路徑,請不要忽略自己的安全問題。此時專心下撤與儘速找到可求援單位,才是你的工作。不要刻意加快下撤速度,如果要操作其他通訊,也請先停下腳步,在安全的情況下呼救。畢竟意外發生後,若已經確認要下撤求援,有時候心情會比較慌張,也可能心繫山上的隊員,可能會一直想著要怎麼最快幫忙。這樣的情況下,在下撤時可能會額外加大風險。

5. 留守人員的工作

當留守人員開始照顧傷者開始,要做的是準備過夜的打算。如果傷者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則可以陪伴傷者,並準備一下生存基地的建構(可能在先前已經透過隊友搞定)。準備生火的工具與材料,然後將飲水與食物整理好,盡量不要遠離生存基地。當夜幕低垂時,就準備開始進行生火,最好能夠建立一個小帳棚,如果真的沒有辦法,則起碼要準備包覆全身的準備。在山中過夜,低溫的風險很大,保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另外在陪伴傷者的情況下,要保持自己的心理狀態,畢竟沒有多少人會有這樣的經驗。在孤獨且有危險的地方,透過現有的物資要陪伴一位傷者過夜,心理影響會不小。此時可以生火(須注意用火安全,這時候就不要考量法規問題,這是緊急狀況,只要小心用火,後續法律問題再隨下山處理,這種狀況下,不至於會有太多違規問題),並盡量關注周遭,分散自己緊張的心理。留守人員最大的需求就是心理素質要夠,因為傷者傷勢只能夠協助提供保暖與維持,就算你是醫生,在這種環境下要針對有危及生命的處理,也是心有餘力不足,所以要先顧好自己才是真理。可以的話,留守人員注意一下周遭是否有救援人員的訊號(呼喊聲、哨音、直升機等人為聲音),這樣才可以儘快讓救援人員抵達你所在區域提供必要救援。另外,這邊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傷者生命狀態是有風險的,留守人員除了繼續維持傷者生命狀態外,還要有心理準備。這是一個很不願意去面對的狀況,但是這問題會是留守人員會碰上的。所以,如果傷者真的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留守人員必須要有最壞的打算(心態必須要堅強,碰上無法處理的時候,需要確保自己能撐下去)。

 

以上所分享的僅僅是紙上談兵,僅供參考。畢竟碰上這種狀況下,真的沒辦法照本宣科的執行。上述的說明只提供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來協助處理碰上的問題,而且也能夠將不可控的風險降到最低,希望這些都只是備而不用的教條。大家還是快樂上山,平安回家。

 

※對我來說,我的登山裝備裡面永遠都會有1. 急救裝備、2.工具裝備、3.求生裝備、4.維生裝備。這些東西可以讓我自己組合成一個基本的生存基地,提高我在山中碰上狀況時,支持我維生的能力。

 我有披風雨衣(另外我有兩截式雨衣),可以搭出一個小型帳篷,求生毯可以讓我包覆自己保暖用(還有暖暖包)。打火機(打火石)加上線鋸與工具鉗就是生火用的(我有額外攜帶火種與酒精)。維生裝備裡面則是野外過濾水源的濾水器以及額外的食物(高熱量食物、糖包、鹽包)。這些東西不論我今天在一般的郊山或是高山,都是在我背包裡面。另外,我還有高容量行動電源與照明設備(頭燈、小燈),方便讓我在夜間照明使用(如果多天數的登山行程,我額外會準備一個太陽能充電的行動電源)。

歡迎您的到來,我是一位中年大叔,在這裡分享我的吃喝玩樂。 因為陪伴公子,因此開始走入山林。 登山、露營、遊山玩水都是這裡會出現的。 偶爾可能會分享一些私房料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Thumbnail
上個月去郊外爬山,可能是前兩天下過雨,山路有點滑,我又邊走邊跟老友聊天,一小心就滑倒了,由於怕碰到頭,下意識就用手撐住身體,不但手掌立刻流血,而且手肘一陣劇痛,當下就覺得慘了,可能骨折了,馬上下山去醫院檢查。 在醫院照過X光後,醫師確認是骨折了,我緊張地問:「要打石膏嗎?」醫師表示,狀況不算太
再回歸山林,也是漸進式的,從小山到大山,小心翼翼的,只求穩 這次的行程是上次因為下雨而錯過的,所以想再去走一次,只是,這次的狀況沒那麼優,明明出發前就有吃暈車藥,在車上也是睡得昏昏沈沈的,哪知,一到休息的地方停車,我真的快吐了,硬生生把嘔吐的反應壓回去,到登山口後一路陡上,其實只差最後100公尺,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
Thumbnail
「為與不為,做不到,別逞英雄!」日常小故事,避免捲入情緒風暴,有些負面事件無法閃躲,別傻傻被抓交替,想救溺水者,你要有能力和專業,做不到,別逞英雄!提供五個方法,逃離抓交替。
Thumbnail
2024/02/17 緊急應變救護計畫(EAP). Emergency Ac on Plan.  今天團隊進行工作緊急應變流程訓練 編組 當災害發生時夥伴可以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當然每個位置夥伴都能互相彈性互補是最理想的狀態。 樹上救援計畫 訂定救援計畫並討論是否可行,一切
Thumbnail
龍年的山上很不平靜,到今天才初四,還真的出很多事,辛苦救難人員了。這些山難裡,有像嘉明湖那個因為身體因素只能無奈接受的,也有從知識與技術面可以避免的悲劇,如這幾天玉山與雪山摔的這兩例,都和不足的雪地知識、裝備再加上超出能力範圍的雪況所致。 如何和雪相處?就讓我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與元植的好文吧!
Thumbnail
FB看到又一件登山分母團,有人被丟包後,凍死在山上的新聞。 聯想到自身在山林跟團,差點被丟包的經驗。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Thumbnail
上個月去郊外爬山,可能是前兩天下過雨,山路有點滑,我又邊走邊跟老友聊天,一小心就滑倒了,由於怕碰到頭,下意識就用手撐住身體,不但手掌立刻流血,而且手肘一陣劇痛,當下就覺得慘了,可能骨折了,馬上下山去醫院檢查。 在醫院照過X光後,醫師確認是骨折了,我緊張地問:「要打石膏嗎?」醫師表示,狀況不算太
再回歸山林,也是漸進式的,從小山到大山,小心翼翼的,只求穩 這次的行程是上次因為下雨而錯過的,所以想再去走一次,只是,這次的狀況沒那麼優,明明出發前就有吃暈車藥,在車上也是睡得昏昏沈沈的,哪知,一到休息的地方停車,我真的快吐了,硬生生把嘔吐的反應壓回去,到登山口後一路陡上,其實只差最後100公尺,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
Thumbnail
「為與不為,做不到,別逞英雄!」日常小故事,避免捲入情緒風暴,有些負面事件無法閃躲,別傻傻被抓交替,想救溺水者,你要有能力和專業,做不到,別逞英雄!提供五個方法,逃離抓交替。
Thumbnail
2024/02/17 緊急應變救護計畫(EAP). Emergency Ac on Plan.  今天團隊進行工作緊急應變流程訓練 編組 當災害發生時夥伴可以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當然每個位置夥伴都能互相彈性互補是最理想的狀態。 樹上救援計畫 訂定救援計畫並討論是否可行,一切
Thumbnail
龍年的山上很不平靜,到今天才初四,還真的出很多事,辛苦救難人員了。這些山難裡,有像嘉明湖那個因為身體因素只能無奈接受的,也有從知識與技術面可以避免的悲劇,如這幾天玉山與雪山摔的這兩例,都和不足的雪地知識、裝備再加上超出能力範圍的雪況所致。 如何和雪相處?就讓我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與元植的好文吧!
Thumbnail
FB看到又一件登山分母團,有人被丟包後,凍死在山上的新聞。 聯想到自身在山林跟團,差點被丟包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