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佛教故事:「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1段:在過去久遠劫,迦葉佛的時代,有一對兄弟同時出家修道,哥哥一心持戒、誦經、坐禪,而弟弟則不愛讀經也不愛打坐,但是喜歡扶弱濟貧,廣結善緣。


第2段:

經過多次的輪迴轉世,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勤修智慧禪修的哥哥,出生為人,而且隨著釋迦牟尼佛出家,很快便證得阿羅漢果。

#阿羅漢果(指完全證悟世間真實現象,超越生死輪迴的聖者)(俗稱「羅漢」)。

但這個羅漢卻福德不足,經常衣食無著,出門托缽化緣,卻常常是空著碗缽回來。


第3段:

這天,羅漢又到城中乞食,一如既往,快到正午時分,依舊是空缽。

正好國王的象夫牽著國王的坐騎大白象外出散步,看到白象身上披著珍寶瓔珞,而且飲食無缺,還有僕從侍侯。羅漢不禁心中感慨。

運起宿命神通一看,原來這白象,在過去世,曾經與他做過兄弟,深感兩人修行方法不同,結局際遇不同,而對大象說: 「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我之與汝,俱有罪過。

釋迦牟尼佛知道了這件事,便對眾弟子說道:「修行路上,福慧兩業不應有所偏重。該不偏不倚,才能穩健踏實,福慧雙修。」




avatar-img
老安的雜文
186會員
478內容數
這裏是老安生活中雜七雜八的生活記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安的雜文 的其他內容
走春旗山佛光山,來一趟宗教文化之旅。參訪四層樓高的禪淨中心,欣賞暖黃色燈光下的莊嚴氛圍,並品嚐法師準備的高級歐式自助餐。地址:高雄市旗山區中正路241號。
在台北市北投區復興三路上,有一間肉身菩薩瀛妙法師坐化的安國寺,在寺中種滿了櫻花,現在正值花期,春節前後,歡迎大家前往禮佛賞櫻。 欲前往者,可坐捷運淡水線到北投站下車,經中和街轉入復興四路,經過了復興高中,沿復興三路上山,約三,四公里長的馬路兩旁,至少有八百多株台灣本土山櫻花,
在佛教經典ㄑ雜阿含經〉(卷五十)中記錄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這是我阿難聽聞的事(如是我聞): 在那個時間,佛陀正住在舍衞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說法度人。   鄰國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也前來請問佛法。波斯匿王有著臃腫肥胖的身體,經過了旅途勞頓,揮汗如雨,來到佛陀的座前,已經氣喘不已~
南投縣國姓鄉大慈禪寺 ,由達傳長老開山。地址在:「南投縣國姓鄉大長路584之20號」 現在為第二任住持真智法師接棒弘法利生。 全寺採用仿唐式建築風格。 設計寧靜幽雅 二樓大殿供奉華嚴三聖: 註:華嚴三聖,又稱釋迦三尊,指佛教《華嚴經》中華藏世界的三位佛、菩
垢盡塵飛未足奇,吼聲空外震昏迷; 嚇得泥牛藏海底,長空杲日也頭低。 老安這一次改用Google 研發出的Bard AI系統,看看它對禪偈的解析能力。 問題的問法:「請解析下面的詩句: 垢盡塵飛未足奇,吼聲空外震昏迷; 嚇得泥牛藏海底,長空杲日也頭低。」 Bard的輸出:
現在人有求於人,到別人家登門拜訪時,總會說:「無事不登三寶殿」。但大家知道「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原本含義及出處嗎? 根據南宋宗壽禪師開示的〈入眾日用〉一書中所說,此偈語用法,原本是解釋「不得佛殿閒行」的原因: (原文)古云: 無事不須登寶殿,等閒莫向塔中行; 不因掃地添香水,縱有河沙福也傾
走春旗山佛光山,來一趟宗教文化之旅。參訪四層樓高的禪淨中心,欣賞暖黃色燈光下的莊嚴氛圍,並品嚐法師準備的高級歐式自助餐。地址:高雄市旗山區中正路241號。
在台北市北投區復興三路上,有一間肉身菩薩瀛妙法師坐化的安國寺,在寺中種滿了櫻花,現在正值花期,春節前後,歡迎大家前往禮佛賞櫻。 欲前往者,可坐捷運淡水線到北投站下車,經中和街轉入復興四路,經過了復興高中,沿復興三路上山,約三,四公里長的馬路兩旁,至少有八百多株台灣本土山櫻花,
在佛教經典ㄑ雜阿含經〉(卷五十)中記錄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這是我阿難聽聞的事(如是我聞): 在那個時間,佛陀正住在舍衞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說法度人。   鄰國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也前來請問佛法。波斯匿王有著臃腫肥胖的身體,經過了旅途勞頓,揮汗如雨,來到佛陀的座前,已經氣喘不已~
南投縣國姓鄉大慈禪寺 ,由達傳長老開山。地址在:「南投縣國姓鄉大長路584之20號」 現在為第二任住持真智法師接棒弘法利生。 全寺採用仿唐式建築風格。 設計寧靜幽雅 二樓大殿供奉華嚴三聖: 註:華嚴三聖,又稱釋迦三尊,指佛教《華嚴經》中華藏世界的三位佛、菩
垢盡塵飛未足奇,吼聲空外震昏迷; 嚇得泥牛藏海底,長空杲日也頭低。 老安這一次改用Google 研發出的Bard AI系統,看看它對禪偈的解析能力。 問題的問法:「請解析下面的詩句: 垢盡塵飛未足奇,吼聲空外震昏迷; 嚇得泥牛藏海底,長空杲日也頭低。」 Bard的輸出:
現在人有求於人,到別人家登門拜訪時,總會說:「無事不登三寶殿」。但大家知道「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原本含義及出處嗎? 根據南宋宗壽禪師開示的〈入眾日用〉一書中所說,此偈語用法,原本是解釋「不得佛殿閒行」的原因: (原文)古云: 無事不須登寶殿,等閒莫向塔中行; 不因掃地添香水,縱有河沙福也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