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骸書》、《草莓與灰燼》──生命以何種型態被記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李維:「當眾排便都是一種巨大的痛苦──這是文明並未為我們準備的創傷,在人類尊嚴上的深深傷口,一種下流而不祥的挑釁,同時也是蓄意而不必要的兇殘體現。」──《草莓與灰燼》〈牲口列車〉,263 頁。

二二八假期間選讀了陳列的《殘骸書》。透過作者的追憶,其身處白色恐怖後期,儘管與「前輩們」相比,受迫的手段與程度不可並論。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不可理喻的傷痕會因此減損或憑空消失,它們依舊以某種姿態影響著受迫者的人生。

對《殘骸書》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書中時不時會提到自己對一些曾經歷過的時光產生某種記憶上的斷裂感,明明曾經日復一日,卻沒什麼印象。

受迫關監的日子,獄友們會互相提醒,必須讓自己保持某種規律,彼此之間有意識的避免談及傷心處,「日常」的持續有其必要性。不禁讓人想到,日常所隱含著的,一成不變的意義。

我很少想起自己的監獄經歷。甚至很可能下意識地一直往遺忘這段經歷。但要完全遺忘,何其困難啊。 因為,雖然我,以及許多和我一樣有過這段白色恐怖驗的人,終於在 囚禁多年之後走出監獄的大門,但是,事實上,這個大門並非就是通往自由的。──《殘骸書》,260 頁。

或許遺忘的記憶並不是真正的被剝奪,它幻化為空洞感受,持續折磨著一代人。

適逢瓦當讀書會,三月選讀為房慧真的《草莓與灰燼》。作者透過克制的筆法,觀察著小人物們生活的樣貌;也注視著生處在各個角落,那些不被注意、不被記憶的群體;亦提及在歷史中,握有殺伐決斷、實際掌權的執行者。

為顧及執行者身心健康,屠殺朝「現代化」發展。進階到把人關進卡車密閉後車廂,接上排氣管,讓司機開著車到人煙稀少之處繞一圈,垂死的尖叫聲被樹林隱蔽……現代化的最後一步是毒氣室,希姆萊到奧茲維辛參觀愛將精心「設計」的成果,那時有一輛從荷蘭運來的列車,他仔細觀看了全部滅絕的過程,這一次他不反胃嘔吐了。──《草莓與灰燼》〈草莓與灰燼〉,255-256 頁。

掌權者透過將人物件化的模式,讓生命與生命斷連,從而逃開心理負擔。當人不被視作人,便是同理出走之時,此時將仇恨透過社會群體的分工,暴力自此散落、遍布,從而達到平庸的邪惡。

我們可以從電影《夢想集中營》裡窺探:喧鬧的背景音效其實是無數受迫的猶太人肉身被焚燬前的悲鳴慘叫,一道牆隔開了慘絕人寰的集中營,另一邊則是指揮官魯道夫·霍斯,一家人居住在花園城堡的溫馨日常。


生命置於歷史長河中,或以數字、以編碼的形式被記錄,似乎免必不了被概括減省的命運。對比宇宙星際的浩瀚無邊,人類不過是佔據時間序列中的一小切片,微不足道。可儘管如此,卑微而脆弱的生命依舊是構成我們在世存有的基礎,每個不起眼、不足掛齒的擦身而過,都存有個別的意識體、都在書寫各自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亭翼然
6會員
5內容數
希望這裡的消化紀錄,不完全是噪音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種時候,吊掛着的豬肉滴下來的血水比較黏膩,洗過海產的水也比較鮮。」
Thumbnail
「這種時候,吊掛着的豬肉滴下來的血水比較黏膩,洗過海產的水也比較鮮。」
Thumbnail
作者用溫柔的文字,在述說著一段非常深刻且重要的故事,沒有過度激情或強調對立,就是以一種平靜且堅毅的感覺,在表達那些現在的我們所無法想像、卻又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在文字段落行走之間,一個不經意就會感到揪心,在書中,可以看到許多因「思想」而獲罪,而接二連三遭受迫害的事件,無力感周而復始的湧現,受難者如何在
Thumbnail
作者用溫柔的文字,在述說著一段非常深刻且重要的故事,沒有過度激情或強調對立,就是以一種平靜且堅毅的感覺,在表達那些現在的我們所無法想像、卻又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在文字段落行走之間,一個不經意就會感到揪心,在書中,可以看到許多因「思想」而獲罪,而接二連三遭受迫害的事件,無力感周而復始的湧現,受難者如何在
Thumbnail
政治犯坐牢的經驗本應刻骨銘心,但並非如此,人在面臨極端處境時,生物的自保本能,讓記憶不再以線性邏輯的方式前進,而是篩落、截斷、解離、明暗藏閃。
Thumbnail
政治犯坐牢的經驗本應刻骨銘心,但並非如此,人在面臨極端處境時,生物的自保本能,讓記憶不再以線性邏輯的方式前進,而是篩落、截斷、解離、明暗藏閃。
Thumbnail
有的書,你買了,卻遲遲無法打開,即使你知道它就在那裡。你望向書架上的它,總會像發現一顆石頭,可你知道這何止是一顆石頭,你擔心它其實是炸彈,會炸開淚水,炸開太過複雜難以面對的認知和情緒。 於是我就這麼將《無法送達的遺書》擱置在書架上,忘了幾年,直到現在……
Thumbnail
有的書,你買了,卻遲遲無法打開,即使你知道它就在那裡。你望向書架上的它,總會像發現一顆石頭,可你知道這何止是一顆石頭,你擔心它其實是炸彈,會炸開淚水,炸開太過複雜難以面對的認知和情緒。 於是我就這麼將《無法送達的遺書》擱置在書架上,忘了幾年,直到現在……
Thumbnail
這本書看過很多人分享,終於有機會拜讀了。書挺薄的,但意義深遠。 作者本是一名精神科醫師,家庭美滿,卻在一夕之間淪為納粹集中營的俘虜,一無所有,精神肉體都受到虐待,在營裏猶如畜牲般的生活,到底是如何走過來,而沒有自殺或精神崩潰呢?
Thumbnail
這本書看過很多人分享,終於有機會拜讀了。書挺薄的,但意義深遠。 作者本是一名精神科醫師,家庭美滿,卻在一夕之間淪為納粹集中營的俘虜,一無所有,精神肉體都受到虐待,在營裏猶如畜牲般的生活,到底是如何走過來,而沒有自殺或精神崩潰呢?
Thumbnail
前些日子久違北上,順道造訪小小書房。店內氣氛宜人依舊,隨心繞繞,猛然被這本《草莓與灰燼》的暈紅封面吸引。作者房慧真?好像在報導者上看過,她不是記者嗎?剛好一陣子沒讀散文,覺得有緣,遂買來讀。一讀極為驚艷。房慧真的筆很安靜,沒有犀利煽情的控訴,卻能直往人的內心挖。以下隨意聊些小感想。
Thumbnail
前些日子久違北上,順道造訪小小書房。店內氣氛宜人依舊,隨心繞繞,猛然被這本《草莓與灰燼》的暈紅封面吸引。作者房慧真?好像在報導者上看過,她不是記者嗎?剛好一陣子沒讀散文,覺得有緣,遂買來讀。一讀極為驚艷。房慧真的筆很安靜,沒有犀利煽情的控訴,卻能直往人的內心挖。以下隨意聊些小感想。
Thumbnail
历史从未给亲历灾难的人设置一道屏障
Thumbnail
历史从未给亲历灾难的人设置一道屏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