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在大家看著101煙火與歡樂倒數聲之下,2025年,大家也歡迎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65歲以上人口比例突破20%,每五人中即有一人年逾65歲。這一里程碑標誌著人口結構的重大轉變,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城市規劃、醫療健保、長期照護及社會經濟挑戰。面對高齡化浪潮,台灣社會亟需以創新思維應對,構建高齡友善的城市與社會環境。
超高齡社會的現況與挑戰
人口老化對城市設計提出了新的需求。現有的都市規劃未充分考慮高齡人口的行動限制,許多公共設施缺乏無障礙設計,例如步行道路不安全、公共交通不便。此外,偏鄉地區資源不足的情況更加嚴峻,高齡者在醫療與日常生活服務的可及性方面面臨挑戰。
舉例來說:台灣規劃的主要道路路很寬,但給行人過馬路的時間卻大概只有30-60秒,一般健康者過馬路時間是綽綽有餘,但是對於行動不便的高齡者/失能障礙者來說,有時60秒的時間是不太夠的。
高齡人口的增長顯著提升了醫療服務需求,慢性病管理、長期照護和末期醫療需求激增,對全民健保形成巨大的財務壓力。特別是老人有多病共存的情況,需要更加整合化的醫療服務模式。而健保在勞動人口越來越減少情況下,其保費會越來越不夠,著實對於健保的財務壓力的確不小。
家庭結構的變化導致傳統的家庭照護能力下降,專業長期照護資源需求快速增加。然而,長照機構數量與人力供應不足,加上家庭負擔沉重,讓社會對照護模式的創新需求更加迫切。
為因應此問題,開始建議採漸進式退休,提高高齡就業者,65歲以上的就業者人數從2012年的約20萬人增至2023年的超過40萬人,增速在各年齡組中最高。但是企業對於聘用高齡者的適應性,尚未充分準備應對勞動力老化的挑戰,對於僱用銀髮族的意願和策略仍需加強。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發展,孤獨與社會隔離成為高齡人口的重要挑戰。許多老年人因子女外移或獨居而感到孤立,這不僅影響心理健康,也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城市應對超高齡社會的策略
為應對高齡化挑戰,城市需要推行高齡友善設計。這包括:
2.健保與醫療系統改革
3.長期照護資源的創新模式
4.建構適合亞健康與失能老人的空間
5.跨部門合作與政策整合
高齡化社會需要系統性的政策支持,政府應協調各部門制定涵蓋都市規劃、醫療健保、長期照護與高齡就業的綜合策略,並引導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積極參與。
結論:邁向永續的高齡友善社會
超高齡社會不僅是一項挑戰,也是一個創新的機遇。台灣在2025年面臨的高齡化問題,從城市規劃到社會服務都需要全方位的應對措施。通過推動高齡友善城市設計、健保與長照體系的創新、以及社會資源的整合,我們可以共同構建一個適合亞健康老人與失能老人的友善社會,為台灣的未來創造更好的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