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藤本樹短篇漫畫作品:Look Back ルックバック(驀然回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個對創作者來說很有意義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很單純(不過帶有魔幻氣息),但描述的東西卻與創作者非常貼近,是對創作者來說很珍貴的那個角落。

所以這個故事很值得一看,而且也打算動畫化了。

反正超級好看,但我這次只想聊我自己的事情,因為這故事實在不適合破梗。

是這樣的,去年我為了論文訪談了六位作家,但在這之前,我設計訪談大綱的時候,其實先問了自己這些問題,其中有個問題我修正好幾次,就是關於何時開始創作的時間點。

經過反覆修改,最後變成「開始創作小說的時間點」,之所以會這樣修正,是因為如果不分創作類型的話,很多人回答的時間會直接推回大概幼稚園的時代,或至少都在國小。

簡單說,這些作家們開始胡思亂想的時候都很早,但這個時間點太早,早的可能會被質疑有關「創作的定義」這種操作型問題,對論文來說,這會有點麻煩。

但創作的確是需要澆灌與累積的。

以我來說,最早的創作要直接拉回到我會拿筆塗鴉開始……實際上我相信每個人都是這樣,我們學會拿筆所作的第一件事情絕不是模仿、抄襲,是創作。

但這種狀況下的創作老實說沒什麼實際意義,因為我們開始會因為「塗鴉」受到稱讚,都是因為我們開始「模仿」,比方說話笑臉、太陽這種,而這其實也稱不上創作,只是小孩子不成熟空間視覺還是手部細動作發育都不夠好的狀態而已,其實這個階段才沒人管你什麼創作,大家在乎都的是「能畫出直線」、「能畫出封閉線條」、「化簡單房子、車子」之類有的沒的,反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好的模仿能力。

真正的創造,需要一定的認知功能運作,簡單說,「故事」。

是的,畫一架飛機不是創作,但果你能說出搭飛機去玩,這是創作。

而我最早有紀錄的創作,是幼稚園畫的太空飛鼠。簡單說,當年卡通有太空飛鼠,而我就開始畫自己的太空飛鼠故事,而且是以漫畫形式。

沒錯,我幼稚園就開始畫漫畫了,後來不但畫太空飛鼠,還跟我第一起創造了「膠囊戰士」的系列漫畫。當年當然還不識字,整本漫畫都是無文字的。

總之以「編故事」來說,我開始的時間非常早,但大家也不用以為這樣很奇怪,其實以兒童發展來說,其實大家都差不多,我只是因為有個畫家老爸,然後他會把我們的作品留下來(或者更直接的原因是,我家有漫畫可以看,而且家長會陪我們看),不然其實大多數小孩在那個年紀都已經會「說謊」了。

你沒看錯,就是說謊,其實說謊跟編故事在大腦裡面是同一回事(只是在「使用上」有論理價值的差異)。簡單說,就是虛構事實的能力,而這是人類與其他動物非常不同的部份。

(附帶一題,對幼童測謊沒有意義的原因在於,他們是依照本能在說謊,所以儀器測不出任何東西來,主要是因為幼童對於現實與想像的分界還搞不清楚,各文化都有小孩比較容易看到另一個世界的傳說,其實關鍵就是這個--也因此法庭上幼童的證言通常也不會採信。)

總之我很早就開始創作作品,直到今日依舊,未來也會繼續。

或者說,我們都是。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假如……」,是的,編故事根本是人類本能,我們一整天的生活不斷重複著「想像為來的可能來進行決策」以及「思考過去如果做不同選擇的可能後果」(比方說我如果前一陣子沒把台積電賣掉現在根本賺翻),只是大多數人的想像力停在自己身上,有時則會會延伸到更大範圍,例如家庭、公司或國家,而當然也有人把想像力延伸到現實之外,成為小說(或者這部作品的載體--漫畫)。

是的,說穿了小說家就是把想像這件事情打磨到成為專業程度的人,如果你有夠強大的想像力,配合文字能力就會成為小說家、詩人,作畫能力就成為畫家、漫畫家……總之就是各種混搭搭配。

而這部作品就是這樣的故事,將自己獻身在漫畫創作的兩個人,如何在創作當中優牽起兩人之間的……紅線?是說,這部作品在日本獲得不分男女的一致超級推薦,這種超越的情感也是很重要的部份。

甚至有點偏執了,但十分耀眼。

這是累機夠多資歷的人才畫得出來的傑作,因為他讓「不需要累積那麼久的人也能感受到那種熱情」,也就是說,他成功傳遞這份情緒,而且讓大家感同身受。

這真的很棒阿!

總之大家該去看看這部作品,或者等動畫出來,反正非常值得一看就是了啦!

藤本樹短篇漫畫作品:Look Back
ルックバック 


raw-image
avatar-img
200會員
972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本書其實看完好一陣子了,但因為正好跟論文期程重疊,就被我一直擺著,前幾天才又想起來。 是這樣的,學校書店每到學期末就會有回頭書展,很適合挖書,但念在職班其實也沒多少時間去學校閒晃,直到我開始寫論文,偶而會請假去學校圖書館閉關,才有時間在一般學生上課的時間進入校園,也才有時間去逛回頭書展,然後看見
說起來這次書展我買的除了一堆神學書籍以外,剩下的都是台灣漫畫,一些小說類的後來都決定買電子書就好…… 這也是其中一本,而說起來,我之前對於這主題已經發過兩篇文章了,分別是「讀書心得: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還有「影評:流麻溝十五號 Untold Herstory」,而這次要介紹則是漫畫板
小書癡之所以好看,除了設定與角色塑造都很精彩以外,劇情轉折的設計也很厲害,這一點在最後幾集特別明顯。 這多少是因為我已經知道後面故事發展,而且知道日本那邊已經出完,最後停在第五部第12集。 但在第五部的第7集結尾處,我們已經看到大戰即將展開,那知道第8集大戰之後居然買上又要接著另一場大戰,所以是
引頸期盼的沙丘二終於上映,我也趕著時間快點去看完了,就來好好分享吧! 對了,這真的是部續集,也就是說,屬於沒看第一集會完全接不上去的那種,所以最好事先看過第一集再來。 這集算是表現很稱職的第二集,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接著拍下去,總之就小說第一集來說,這部算是一個完整收尾的「下集」,真是可喜可賀,總之
到二條一,這可是我有們家族故事的。 本書背景是1991年,當年我剛考上大學,不過故事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個高三學生,等到我進學校,學運已經告一段落…… 有點可惜,其實我也明顯注意到,我的學長姐那一代的民主概念跟我同學這代以下是有落差的,簡單說,我同學這代以下的屆次,只是撿現成的民主果實在享受而已,
中壢事件發生的時候,我還不滿五歲,所以自然是沒有印象的,畢竟當時我可是住在天母,一個軍事管制區域。 偏偏我老爸可是超級黨外,家裡多得是黨外雜誌跟禁書阿! 所以我是事後才逐漸知道這件事情的。 其實那個年代還是很恐怖的,老蔣剛死沒多久,KGB受訓、特務出身的蔣經國職掌大權,全國風聲鶴唳,馬英九也在
這本書其實看完好一陣子了,但因為正好跟論文期程重疊,就被我一直擺著,前幾天才又想起來。 是這樣的,學校書店每到學期末就會有回頭書展,很適合挖書,但念在職班其實也沒多少時間去學校閒晃,直到我開始寫論文,偶而會請假去學校圖書館閉關,才有時間在一般學生上課的時間進入校園,也才有時間去逛回頭書展,然後看見
說起來這次書展我買的除了一堆神學書籍以外,剩下的都是台灣漫畫,一些小說類的後來都決定買電子書就好…… 這也是其中一本,而說起來,我之前對於這主題已經發過兩篇文章了,分別是「讀書心得: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還有「影評:流麻溝十五號 Untold Herstory」,而這次要介紹則是漫畫板
小書癡之所以好看,除了設定與角色塑造都很精彩以外,劇情轉折的設計也很厲害,這一點在最後幾集特別明顯。 這多少是因為我已經知道後面故事發展,而且知道日本那邊已經出完,最後停在第五部第12集。 但在第五部的第7集結尾處,我們已經看到大戰即將展開,那知道第8集大戰之後居然買上又要接著另一場大戰,所以是
引頸期盼的沙丘二終於上映,我也趕著時間快點去看完了,就來好好分享吧! 對了,這真的是部續集,也就是說,屬於沒看第一集會完全接不上去的那種,所以最好事先看過第一集再來。 這集算是表現很稱職的第二集,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接著拍下去,總之就小說第一集來說,這部算是一個完整收尾的「下集」,真是可喜可賀,總之
到二條一,這可是我有們家族故事的。 本書背景是1991年,當年我剛考上大學,不過故事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個高三學生,等到我進學校,學運已經告一段落…… 有點可惜,其實我也明顯注意到,我的學長姐那一代的民主概念跟我同學這代以下是有落差的,簡單說,我同學這代以下的屆次,只是撿現成的民主果實在享受而已,
中壢事件發生的時候,我還不滿五歲,所以自然是沒有印象的,畢竟當時我可是住在天母,一個軍事管制區域。 偏偏我老爸可是超級黨外,家裡多得是黨外雜誌跟禁書阿! 所以我是事後才逐漸知道這件事情的。 其實那個年代還是很恐怖的,老蔣剛死沒多久,KGB受訓、特務出身的蔣經國職掌大權,全國風聲鶴唳,馬英九也在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Queen 方格女王是誰?所有為了女性而寫、身為女性而寫的創作者,都是 Queen! 來寫吧!為女性而寫!突破性別框架的日常經歷、職場挑戰、月經謠言終結者,凍卵、懷孕、育兒經驗分享⋯⋯所有成為「她」的人生抉擇,都值得紀錄。 voucs Queen 的一百萬種故事,因你而完整 😍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Queen 方格女王是誰?所有為了女性而寫、身為女性而寫的創作者,都是 Queen! 來寫吧!為女性而寫!突破性別框架的日常經歷、職場挑戰、月經謠言終結者,凍卵、懷孕、育兒經驗分享⋯⋯所有成為「她」的人生抉擇,都值得紀錄。 voucs Queen 的一百萬種故事,因你而完整 😍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人是100%的社會動物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遲疑,就不應該完全相信阿德勒。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面臨三大問題:職業、社交、兩性。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與其他人合作,並且維繫人類的延續。這樣的觀點是以人類群體的生存與延續為目的,思考採取哪些手段最為適當,具有濃厚的目的論色彩。
Thumbnail
【文案】: 暴戾恣睢&貪財好色 好消息,她被選為司寢宮女。 壞消息,她要伺候的對象是那個陰晴不定,不近女色的太子殿下。 昨天夜裡,雲葵親眼看到一個小宮女從太子寢殿被人抬出去。 想到即將去送死的便是自己,雲葵哆哆嗦嗦裹緊了自己的小被子。
Thumbnail
不管你是不是科技迷,最近應該都聽過「黃仁勳」這個名字吧? 他可是現在最火紅的科技大佬,創辦了全球知名的晶片公司輝達(NVIDIA),更是AI領域的領頭羊。 你可能已經知道,2024年6月,輝達的市值甚至超越了微軟,登上全球第一的寶座,這也讓大家更清楚看到輝達在AI世界的影響力有多大。
Thumbnail
作者:瓦萊莉.貝涵(Valérie Perrin) 出版社:商周出版 喜愛程度:3/ 5 ❤️❤️❤ 推薦程度:3/ 5 ⭐️⭐️⭐️
Thumbnail
《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由精神科醫師水島廣子撰寫,幫助打造平衡的身心靈。書中解析生氣的三大原因(困境、衝擊、領域侵犯),強調重視自身情緒、放下「正確」執念,並透過「好友筆記」法(察覺、承認、接納、轉換)療癒自己。不同於壓抑情緒或盲目正向思考,本書鼓勵察覺並撫慰情緒,以防憤怒擴大造成傷害。
Thumbnail
《驀然回首》是一部根據漫畫家藤本樹同名漫畫改編的短篇電影,透過主角藤野的創作旅程,深入探討了創作者面對天才的自我懷疑與成長。影片以精緻的鏡頭語言傳達出創作背後的情感,並挖掘了漫畫創作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比較與自我認識。這部影片不僅吸引創作者,更向觀眾展現了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
Thumbnail
先說結論這部電影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時長太短了,不到一個小時的電影說真的看完確實有一種不夠爽快的感覺,然而這部電影最厲害的地方也是他能夠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告訴所有的觀眾什麼是創作者,對我而言,《驀然回首》這部電影根本是藤本樹老師送給自己的一封情書。 故事描述著兩位對漫畫有著截然不同能力的女孩,
Thumbnail
這是一部影射藤本樹個人歷程的自傳性作品,故而在談論所有的設定和發展時,最終都將歸至他的思索,關於他如何對待創作。 你會在回顧內容時,把人物所作的每個決定,都下意識覆蓋上他的人生──是不是遇過同樣的困難呢?並作出了相同的選擇?哪些部分與之完全重合,哪些又是從他人的生活拓印而來呢?
Thumbnail
沒想到有生之年可以在電影院看到藤本樹的《驀然回首》,看完電影後更強烈的感覺到藤本樹用畫面而不是對白說故事的功力,透過畫面的安排傳達了很多訊息與感受在其中,短短不到一個小時,收穫了截然不同的體驗。 而其中最觸動的,依然是藤本樹精鍊細膩的人性描寫。
Thumbnail
看了《驀然回首》,我沒看過原作,但許多看過的人都大推,於是準備好心情進了電影院。 以下是有劇透的心得。 原本在校刊上畫四格漫畫的藤野,在看到了比自己厲害的作品之後很努力想要進步,花了很多時間練習,也放棄了很多東西。和朋友玩樂、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全部變成繪圖練習,在學校的所有空檔也都在畫畫。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人是100%的社會動物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遲疑,就不應該完全相信阿德勒。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面臨三大問題:職業、社交、兩性。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與其他人合作,並且維繫人類的延續。這樣的觀點是以人類群體的生存與延續為目的,思考採取哪些手段最為適當,具有濃厚的目的論色彩。
Thumbnail
【文案】: 暴戾恣睢&貪財好色 好消息,她被選為司寢宮女。 壞消息,她要伺候的對象是那個陰晴不定,不近女色的太子殿下。 昨天夜裡,雲葵親眼看到一個小宮女從太子寢殿被人抬出去。 想到即將去送死的便是自己,雲葵哆哆嗦嗦裹緊了自己的小被子。
Thumbnail
不管你是不是科技迷,最近應該都聽過「黃仁勳」這個名字吧? 他可是現在最火紅的科技大佬,創辦了全球知名的晶片公司輝達(NVIDIA),更是AI領域的領頭羊。 你可能已經知道,2024年6月,輝達的市值甚至超越了微軟,登上全球第一的寶座,這也讓大家更清楚看到輝達在AI世界的影響力有多大。
Thumbnail
作者:瓦萊莉.貝涵(Valérie Perrin) 出版社:商周出版 喜愛程度:3/ 5 ❤️❤️❤ 推薦程度:3/ 5 ⭐️⭐️⭐️
Thumbnail
《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由精神科醫師水島廣子撰寫,幫助打造平衡的身心靈。書中解析生氣的三大原因(困境、衝擊、領域侵犯),強調重視自身情緒、放下「正確」執念,並透過「好友筆記」法(察覺、承認、接納、轉換)療癒自己。不同於壓抑情緒或盲目正向思考,本書鼓勵察覺並撫慰情緒,以防憤怒擴大造成傷害。
Thumbnail
《驀然回首》是一部根據漫畫家藤本樹同名漫畫改編的短篇電影,透過主角藤野的創作旅程,深入探討了創作者面對天才的自我懷疑與成長。影片以精緻的鏡頭語言傳達出創作背後的情感,並挖掘了漫畫創作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比較與自我認識。這部影片不僅吸引創作者,更向觀眾展現了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
Thumbnail
先說結論這部電影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時長太短了,不到一個小時的電影說真的看完確實有一種不夠爽快的感覺,然而這部電影最厲害的地方也是他能夠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告訴所有的觀眾什麼是創作者,對我而言,《驀然回首》這部電影根本是藤本樹老師送給自己的一封情書。 故事描述著兩位對漫畫有著截然不同能力的女孩,
Thumbnail
這是一部影射藤本樹個人歷程的自傳性作品,故而在談論所有的設定和發展時,最終都將歸至他的思索,關於他如何對待創作。 你會在回顧內容時,把人物所作的每個決定,都下意識覆蓋上他的人生──是不是遇過同樣的困難呢?並作出了相同的選擇?哪些部分與之完全重合,哪些又是從他人的生活拓印而來呢?
Thumbnail
沒想到有生之年可以在電影院看到藤本樹的《驀然回首》,看完電影後更強烈的感覺到藤本樹用畫面而不是對白說故事的功力,透過畫面的安排傳達了很多訊息與感受在其中,短短不到一個小時,收穫了截然不同的體驗。 而其中最觸動的,依然是藤本樹精鍊細膩的人性描寫。
Thumbnail
看了《驀然回首》,我沒看過原作,但許多看過的人都大推,於是準備好心情進了電影院。 以下是有劇透的心得。 原本在校刊上畫四格漫畫的藤野,在看到了比自己厲害的作品之後很努力想要進步,花了很多時間練習,也放棄了很多東西。和朋友玩樂、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全部變成繪圖練習,在學校的所有空檔也都在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