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部電影後,讓我更加體會到了白色恐怖那時期的痛苦。
主角小四在小學的成績向來很好,但卻只考上了建中的夜間部,小四也從此跟著夜間部的混混過日子,直到他遇到了一個女孩小明,他們一起翹課,一起玩耍,締下了美好的友誼,但後來因小四的兄弟和小明偷偷交往被小四發現,於是小四就決定把自己的兄弟殺掉,那夜他拿着刀,走去的路上遇到了小明,他馬上向她表白但被拒絕,當小四聽到小明對他說「你是不可能改變我的世界的!」時,他終於忍不住了,最後他殺了小明,自己也被判刑入獄。
這部片關於白色恐怖的部分,有好多都是我過去不知道的,看完這部片之後才知道的部分,像是在戒嚴時期外省家庭的樣貌,真的令我感到驚訝,沒想到當時的處境那麼艱困。 這部片設定的年代是在60 年代初期,是中華明國想反攻大陸,也是美國伸出援手幫助我國的冷戰時期,如果當時美國沒有來幫我們,現在的中華明國估計已經被打得落花流水了吧。這部片關於美國的部分也很多,像是滑頭與山東得演唱會裡所唱的貓王的歌,我覺得他是在描述兩個不同的場景,上一秒還在播的國歌,下一秒馬上切換成輕快的音樂,好像在象徵著原本聽著國歌將所有軍人制定於反攻狀態的嚴肅場景,下一秒馬上變成手足舞蹈的軍人在跳舞,也顯示了不同的時期。1949年,許多中國人隨著國民政府遷居臺灣,大多數人只是為了安定的生活和下一帶的生長環境,但電影裡的那些少年往往以建立幫派來顯示自己的地位。如果現在的國中還有那種幫派的話,一定會很混亂。
看完整部片後,我一直在想,如果小明沒有跟小四的兄弟偷偷交往,小四是不是就不會想去殺自己的兄弟了?如果小明沒有對小四說出那種話,是不是就不會死了?但終究只是我們希望的,事實已經不可能改了,小四把小明殺了,自己被判入獄,小明也不會活過來了。或許這就是一種巧合吧,當每件事都串在一起時,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你永遠不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也許只是一件小事,但那也足以讓自己發生一個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