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部電影後,讓我更加體會到了白色恐怖那時期的痛苦。

主角小四在小學的成績向來很好,但卻只考上了建中的夜間部,小四也從此跟著夜間部的混混過日子,直到他遇到了一個女孩小明,他們一起翹課,一起玩耍,締下了美好的友誼,但後來因小四的兄弟和小明偷偷交往被小四發現,於是小四就決定把自己的兄弟殺掉,那夜他拿着刀,走去的路上遇到了小明,他馬上向她表白但被拒絕,當小四聽到小明對他說「你是不可能改變我的世界的!」時,他終於忍不住了,最後他殺了小明,自己也被判刑入獄。

這部片關於白色恐怖的部分,有好多都是我過去不知道的,看完這部片之後才知道的部分,像是在戒嚴時期外省家庭的樣貌,真的令我感到驚訝,沒想到當時的處境那麼艱困。 這部片設定的年代是在60 年代初期,是中華明國想反攻大陸,也是美國伸出援手幫助我國的冷戰時期,如果當時美國沒有來幫我們,現在的中華明國估計已經被打得落花流水了吧。這部片關於美國的部分也很多,像是滑頭與山東得演唱會裡所唱的貓王的歌,我覺得他是在描述兩個不同的場景,上一秒還在播的國歌,下一秒馬上切換成輕快的音樂,好像在象徵著原本聽著國歌將所有軍人制定於反攻狀態的嚴肅場景,下一秒馬上變成手足舞蹈的軍人在跳舞,也顯示了不同的時期。1949年,許多中國人隨著國民政府遷居臺灣,大多數人只是為了安定的生活和下一帶的生長環境,但電影裡的那些少年往往以建立幫派來顯示自己的地位。如果現在的國中還有那種幫派的話,一定會很混亂。

看完整部片後,我一直在想,如果小明沒有跟小四的兄弟偷偷交往,小四是不是就不會想去殺自己的兄弟了?如果小明沒有對小四說出那種話,是不是就不會死了?但終究只是我們希望的,事實已經不可能改了,小四把小明殺了,自己被判入獄,小明也不會活過來了。或許這就是一種巧合吧,當每件事都串在一起時,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你永遠不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也許只是一件小事,但那也足以讓自己發生一個巧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稻草人心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難忘的一次旅行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難忘的畢旅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際關係的經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判斷訊息真假之我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做好一件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電影_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你以為你是誰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 #電影台詞 小明: 「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你以為你是誰啊!」  你以為你是誰?對著鏡子問裡面的那個人。鏡子裡的人,也同樣問我這句話。  不能改變的難道就坐視不管嗎?何不說是,我跟這個世界一樣,是不停的改變的呢?
    Thumbnail
    avatar
    默默
    2023-09-16
    影評/《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1991:歷史縫隙的失語呢喃初看跟重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都是在黑盒子這個媒介是一件再幸運不過的事情,在將楊德昌的電影全看完後,回頭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樣的代表作不免會帶著欲挖掘更多的心態觀影,且在楊德昌的影像中,時間彷彿被壓縮,整個時代洪流都在四小時的篇幅中凝結。
    Thumbnail
    avatar
    Howard Wu/史塔克の電影小站
    2023-08-09
    希望之光或毀滅之力: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小明如同片名所述,楊德昌導演1991年的作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以將近四小時的史詩篇幅,敘述了一名眷村少年殺害心愛少女的故事。導演曾在訪談中提到,改編真人真事的策略並非單純想要為加害者翻案,而是藉著過去反思現在(90年代)的臺灣社會: 楊德昌電影裡的女性觀點 厭女嫌惡抑或厭惡父權社會 總結 參考來源
    Thumbnail
    avatar
    Kolynn
    2022-07-17
    逛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獨自一人搭著捷運來到中正紀念堂站,沿著Googlemap走到牯嶺街,走在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裡,我遇到了幾個朋友,覺得這種感覺很好。我想我是個依賴朋友的人,而朋友們都在忙各自的事情,我也不得不找些事情來做,但在聖誕節,真的會有種特別孤獨的感覺。
    Thumbnail
    avatar
    番茄
    2021-12-25
    回望楊德昌的電影 —— 漫談《青梅竹馬》、《恐怖份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一一》。今天是楊德昌導演逝世十四週年,對於他,已無須談論太多,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看那些電影,去看他鏡頭下的臺灣,以及臺灣的種種具象的、抽象的、冰冷的、紛亂的人事物,推一本書《再見楊德昌》,然後,推他所有的作品 ——「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We are luckily unlucky.)」
    Thumbnail
    avatar
    Kristin
    2021-06-29
    噤聲年代的前世今生:電影中台灣白色恐怖呈現 —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返校》為例熟悉的土地,陌生的歷史。這三十年間,台灣並非沒有其他關於二二八或白色恐怖題材的電影,但引起的回響和反應不大。 電影當然不能將歷史百分之百在觀眾眼前重演,但隨著改編及媒介的變化,能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在視聽者面前,而隨著時代更迭,白色恐怖等威權體制下歷史過往不再是不能提、不能想的禁忌。
    Thumbnail
    avatar
    Kolynn
    2021-06-01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淺談心目中的經典與意象何謂經典? 我想一部經典電影,可為錨,可為風。 為錨,故事得以駐足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灣流處,宛若一面醒目的旗幟,永遠標示出那段擁有鮮明色彩的時代,容後人回首瞻望,許久銘記。 為風,便是一路穿過了從古至今的歲月漫長,依舊強勁有力地問出了一道不變的命題,那聲質問自被拋出以來,便從未隨著時光流逝。
    Thumbnail
    avatar
    阿魂
    2020-11-15
    【影評】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的望見自身之悲哀 雖然是四個小時,但無損其中的影像價值 楊德昌的鏡頭語言有種冷冷的味道,意即冷酷,冷漠的事不關己鏡頭,沒有任何澎湃的時刻,就是一種旁觀者的角度看著事件流過。 我在看的時候相當沉迷於一堆年輕人天生的躁動
    Thumbnail
    avatar
    文生
    2019-03-02
    avatar
    歐育安
    201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