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國有機建築談新的建築典範-體系性建築(下)

Kuan Ju Lee-avatar-img
發佈於哲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三、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


  筆者試著以新的哲學典範-體系性哲學,探討在該哲學下的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以補充、拓展、延續有機建築的哲學與生命。體系性哲學的核心是關係與互動;即透過關係與互動,形成一整體性、原創性、非線性因果性、開放性、動態性、循環性。以下試著以該哲學比較德國有機建築及體系性建築:


(一)整體性


  德國有機建築的整體性為,「部分與整體和諧」、「建築物的整體在人的行進中被發現」、「機能性的呈現是生活景觀的整體層面」。第一,該整體性,區分部分與整體。第二,整體須待建築完成後,實際走進建築才可掌握、發現。第三,將機能等同於生活景觀,掌握機能即可掌握生活,反之亦然。體系性建築則為,第一,部分與整體需在關係中才可區分,並非部分的總和大於整體,而是部分與整體有不同的關係。第二,建築師設計時透過智性掌握的整體,僅是整體的一種關係,而整體關係於建築生命週期中並非一陳不變的,而是動態改變的。第三,機能並不等於生活;機能將人的生活標準化、量化,透過經驗歸納,認為人的生活有跡可循、一陳不變,然而,如同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休謨認為,因果推理不具有邏輯必然性;人的生活、尺度、關係並非一陳不變的、必然的。故整體與個別是關係、互動、辯證的,而非透過還原、歸納可獲得;人並非機器,其行為並無法透過歸納、經驗預測,有機建築的機能思維背後預設了人的行為是理性的,可被歸納、經驗預測,而忽略了體系性的非理性、偶然的部分,及人與人、人與建築、人與環境之間等產生超越機能的關係。


(二)原創性


  德國有機建築的原創性為,「如自然創造生物體那樣來創作建築」、「利用虛像創造另一新的視覺感官」、「創造個人的居住觀」。第一,建築是自然性的創造而非社會性的創造。第二,除了利用園林空間室內化,創造動態、不規則的視覺感官外,亦透過透明性與反射性的材料創造虛像的視覺感官。第三,透過體析業主的生活態度,創造其符合其居住觀的建築。體系性建築則為,第一,人有自然性需求與社會性需求,前者為人與自然的關係,如:生理需求,後者為人與社會的關係,如:文化、歷史、語言。古希臘哲學家色洛芬尼曾說:「倘若馬和獅子都有手,而且像人一樣都能用手畫畫和塑像的話,馬一定會畫出或塑成馬形的神像,獅子則會畫出或塑成像獅子的神像。」自然並不會創造建築,而是人與自然與社會關係才創造了建築。第二,人與建築、環境的關係並非僅止於視覺,而是在與他人、建築、環境的開放、循環互動關係中,產生視覺與視覺感官外辯證的心靈圖像,如;「家」的心靈圖像非僅有視覺感官,更多的是互動關係。第三,如同整體性,人的行為並非理性的、可被歸納、經驗預測的,如:認識的朋友,無法在兩三天就認識、理解,又使用者不只一人時,如何體現所有人的居住觀?建築師的觀察是透過智性觀察,其僅考慮可見的、可被量化的、必要的行為,且放大、聚焦該行為(階級性),使得不同的觀察者產生不同的結果。體系性建築並非移植業主的居住觀,而是讓居住觀成為互動關係下的結果;揭露未被看見、不可見的、不可量化的、偶然的、潛在的關係。如:建築與鄰房關係、使用者與里民的關係、環境與建築結構的關係。原創性如同氫與氧結合為水,產生原有所沒有的性質,此原創非無中生有的原創,而是在既有的條件下、在舊有的互動關係中產生新互動關係。


(三)非線性因果性


  德國有機建築的因果性為,「空間的序列如同生活的序列在運行」、「旋轉的移動模式使視覺空間變化不再只是推進或拉遠,而是動態旋轉」、「一個空間一個機能,不應存有擁有相同機能的不同空間」。第一,生活能夠被化約為空間序列。第二,透過設計回路的動線,產生動態的視覺空間。第三,機能各自獨立。體系性建築則為,第一,生活是不可被化約的,是活出來的;生活是超越建築的,生活是多因與多果的,非單一因果的,如:「瑞士起司理論」(Swiss Cheese Model),說明事情往往是多個原因所產生的,如:主次因或原因間相互互動。第二,動線並非僅有一種機能;動線並非為了視覺感官,而是為了某個目的而行動的路徑,且動線並非「線」,而是動態的、綿延的、網絡的互動關係。建築師設計的動線,為智性邏輯想像出來,具有一定方向性、線性、固定的路徑。然而,生活更多的是動線外、非線性、不具方向性、不可預測的路徑與視線。第三,機能並非獨立的,如同人的行為並非獨立的只考慮當下,更多是為了未來;而除了現在與未來的互動關係外,過去的記憶亦會影響、修正當下及未來的行為。故人的行為是過去、現在、未來三者相互影響、辯證的結果;機能所推出的關係僅是單一線性因果的關係,而無法由網絡的關係回推、化約為單一機能。


(四)開放性


  德國有機建築的開放性為,「無間隔,為一整體開放空間,...功能上可相互支援,視線上可穿透」、「引導人往確定的方向,並暗示另一空間的存在」、「有利的因子,如開闊的視野、遠景的山、充足的光線,...以大面玻璃回應」。第一,大的開放空間、無牆遮蔽、視覺上的開放。第二,具有方向性、確定性、延續性。第三,隱惡揚善的開放。體系性建築則為,第一,開放不單指空間上、視覺上的開放,更在於建築生命的開放;即建築沒有完成的一天,並非指建築設計未完成,而是建築施工後有其獨立的生命,持續與人、環境產生互動關係。第二,「確定」的方向即建築師透過智性邏輯想像出來的動線。然而,在人行為的方向之外,建築作為一獨立的生命,其具有獨立的發展方向與目的,自然而然的與人、建築、環境產生共生關係。第三,與自然的互動關係為脈絡的開放性,而非去脈絡的、僅視覺上穿透(大玻璃)的封閉性。開放性即是人、建築、環境持續在既有的自然性(生態)與社會性(文化、歷史、語言)上產生互動關係,而非停在建築師的想像上。


(五)動態性


  德國有機建築的動態性為,「空間的交錯安排產生動態的視覺效果」、「動態的空間形式是有機主義者一致追求,這亦是時代性的特徵」、「靜態的建築來說,自然的四季變化即是變動的,...變與不變重疊互換,即是李承寬企圖表明的場所精神」。第一,視覺上的動態。第二,動態的反應時代特徵。第三,動態是變與不變的重疊互換。體系性建築則為,第一,視覺效果非僅止於視覺而是關連於互動關係,即每個人在不同的互動關係下、不同的典範下、不同的前結構(文化、歷史、語言)下,看到同一現象會有不同的效果。第二,除了建築材料、結構反映時代經濟性、量化、模矩化的生產關係外,建築亦須反映時代的人倫關係;一棟建築少則40年長則超過60年,至少跨越三個世代,而不同世代、對生活有不同的態度。建築在堅固、實用、美觀之外,透過體系性的發展,持續不斷在既有的空間上,產生整體性、創造性、開放性的互動關係。第三,相對於四季變化的自然,建築是靜態的,然而,建築並非完全靜態;除了物理上有其生命週期外,哲學上如同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是流動的」。建築透過其對立的元素,如:不同材質、不同方位、不同高程、不同機能、不同時間、不同記憶等,產生虛實、軟硬、遠近、亮暗、靜動等張力與辯證的運動。


(六)循環性


  德國有機建築的循環性為,「透過動線的運行而彰顯機能之間的共生,整體空間為一循環的關係,生命不斷地在運行」、「整體生活為一循環的體系」、「以開放、疊層的空間,串連生活動線的組成來界定空間與空間之間的關連性,連續的空間形成『回路』」。第一,透過動線串連機能,產生循環的共生關係。第二,生活為循環體系。第三,空間形成回路。體系性建築則為,第一,體系性的循環不僅止於動線的循環,而是「關係」;即關係是非單獨的,而是雙向的、相互依賴的、反饋的、共生的。如:好的機能,提供生活安身立命的處所,而好的生活,即懂得營造生活樂趣、藝術、創造好的互動關係,亦反過來豐富機能。第二,循環並非一陳不變的,如同生活亦非一陳不變,如同黑格爾哲學,精神的循環即是不斷辯證,並邁向絕對精神;人亦透過與人、建築、環境的互動關係,更認識自身。第三,除了空間機能的循環,還有能源(量)的循環、經濟的循環、生態的循環、都市的循環,及各循環間的大循環等互動關係。


  綜上,相較於柯布提出「住宅是生活的機器」,黑林則認為「住宅是生活的器官」,前者是以數學的量化、可預測性、線性關係思考建築;後者雖以生物的、自然的替代,卻仍舊是化約主義下的個別化而非整體化的看待住宅與生活的互動關係。有機建築僅為體系性建築的一種,如同線性因果關係為非線性因果關係的一種;作為新的建築典範,體系性建築取代、含括有機建築。


結論


  有機建築作為一套哲學,開啟了人與自然環境共生的關係。然而,其作為哲學,僅是系統性哲學而非體系性哲學,因其1. 預設建築有本質。2. 將生活化約為機能。3. 動線的線性因果關係。4. 去脈絡、忽略差異。5. 缺少動態的靜態結構。在今日隨時隨地可上網打破了機能界限、跨國界全球暖化、文化隔閡衝突的時代,互動關係變得極其重要,然而,新興的數位建築、生態建築、智慧建築卻不脫系統性的哲學思維。本文提出體系性哲學下的體系性建築概念;即以整體性、原創性、非線性因果性、開放性、動態性、循環性相互關係、互動、辯證下的建築思維,或可作為新時代的新建築典範。

2023/11/4

avatar-img
49會員
577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二、德國有機建築   查維基百科有關有機建築(Organic architecture)的論述:「有機建築是一套有關建築的哲學。其主張要藉由建築設計促進自然環境與人類居所間的和諧。將建築、家具擺飾以及周遭環境良好地整合成整體、彼此相關連的組成。」    「所以我在你面前講有機建築
前言   本文一方面,藉由本學期(112上),中央哲學研究所陸敬忠老師開設的課程-「西方哲學專題Ⅱ:體系性方法學」,思考何謂體系性哲學;另一方面,藉由介紹德國有機建築集大成者-旅德華裔建築師李承寬(1914-2003)之兩本著作;成大建築系孫全文老師的《李承寬與德國有機建築》(2008
  本書於2012年出版(法文),作者為法國哲學家米榭・塞荷(Michel Serres, 1930—2019),「拇指姑娘」並非指安徒生的童話,而是塞荷對於動動手指上網就能通達古今所有知識的新人類的代稱(不稱「拇指少年」的原因為新人類的性別翻轉、女權意識抬頭)。   塞荷開宗明義就點
三、論作為幸福因素之一的個性自由   理想的開放社會,是建立在思想言論自由之上的,即保有各種紛歧多樣的意見公平競爭的空間。然而,實際的社會現況,常是空有思想言論自由;即嘴上說著尊重他人的意見,卻常以人廢言,甚至斷章取義扭曲不同意見的原意。而更多的是僅待在同溫層選擇喜歡聽的意見,而拒絕任
  《論自由》(On Liberty)的作者為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該書於1859年出版,雖距今已164年,卻依然具有啟發性,尤其是民主自由的台灣逐漸不自由的今天,如:關電視台、政府權力越來越大(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構)、資訊不夠公開透明,本書
二、文化資產的存在模式   在「不幸的存在」下茫然、精神匱乏的現代人,文資是否同樣具有某種神聖性的功能?文資是否可作為一種信仰?是否有屬於文資的存在模式?   筆者欲談論的文資非狹義的《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的法定文資,而是廣義的,任何具體存在,經歷過一段生活史,並具有反映某文化面向
二、德國有機建築   查維基百科有關有機建築(Organic architecture)的論述:「有機建築是一套有關建築的哲學。其主張要藉由建築設計促進自然環境與人類居所間的和諧。將建築、家具擺飾以及周遭環境良好地整合成整體、彼此相關連的組成。」    「所以我在你面前講有機建築
前言   本文一方面,藉由本學期(112上),中央哲學研究所陸敬忠老師開設的課程-「西方哲學專題Ⅱ:體系性方法學」,思考何謂體系性哲學;另一方面,藉由介紹德國有機建築集大成者-旅德華裔建築師李承寬(1914-2003)之兩本著作;成大建築系孫全文老師的《李承寬與德國有機建築》(2008
  本書於2012年出版(法文),作者為法國哲學家米榭・塞荷(Michel Serres, 1930—2019),「拇指姑娘」並非指安徒生的童話,而是塞荷對於動動手指上網就能通達古今所有知識的新人類的代稱(不稱「拇指少年」的原因為新人類的性別翻轉、女權意識抬頭)。   塞荷開宗明義就點
三、論作為幸福因素之一的個性自由   理想的開放社會,是建立在思想言論自由之上的,即保有各種紛歧多樣的意見公平競爭的空間。然而,實際的社會現況,常是空有思想言論自由;即嘴上說著尊重他人的意見,卻常以人廢言,甚至斷章取義扭曲不同意見的原意。而更多的是僅待在同溫層選擇喜歡聽的意見,而拒絕任
  《論自由》(On Liberty)的作者為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該書於1859年出版,雖距今已164年,卻依然具有啟發性,尤其是民主自由的台灣逐漸不自由的今天,如:關電視台、政府權力越來越大(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構)、資訊不夠公開透明,本書
二、文化資產的存在模式   在「不幸的存在」下茫然、精神匱乏的現代人,文資是否同樣具有某種神聖性的功能?文資是否可作為一種信仰?是否有屬於文資的存在模式?   筆者欲談論的文資非狹義的《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的法定文資,而是廣義的,任何具體存在,經歷過一段生活史,並具有反映某文化面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普及智慧化居住空間應用,在科技計畫的支持下致力於智慧建築產業研究與推動,持續關注國內建築AIoT技術的應用趨勢。藉由數位科技的跨域整合,達到居住空間的智慧轉型、促進AIoT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提升國民生活品質,多年來透過辦理「創意狂想巢向未來」智慧化居住空間創意競賽,發掘建築空間
Thumbnail
在東京上建築室內設計課,從最近的課題裡,提出幾個對於複合施設的反思 1. 明確的軸心主題 核心的概念就像設計的靈魂般,讓人覺得不只空有外觀,能深入找到故事、有共鳴。 2. 風格與質感平衡 複合施設,整體踩在同一種頻率,達成視覺與感受的平衡。給人一體的、一個完整空間的感受。 3.
Thumbnail
「由象空間」用現況堆疊未來,為每位客戶創造空間的生活感。空間儘管小,生活還是必須樣樣都美好。用無以言喻的設計創造獨一無二空間的美,這就是由象空間不同凡響的創業理念。
Thumbnail
複雜 / 簡單 / 幾何 / 構圖 / 點綴 椅子該具備甚麼功能或者概念?做得舒服?還是要有感覺?設計是為了設計?還是為了留下火光. Complexity / Simplicity / Geometry / Composition / Embellishment What is
Thumbnail
建築的目的是為了甚麼? 如何和大自然共生。 平凡而不平凡。 What is the purpose of architecture? How to live in harmony and prosper with nature is something worth contemplating
Thumbnail
從原本廢棄場轉變為環保的綠光尋夢園 生活快樂的自我效能 在我們的生活中,「努力」是一個經常聽到且我們努力去實現的概念。在求學期間,我們通常會跟隨社會的期待,努力完成我們的學業,同時也努力獲得社交認同。對我而言,五年前除了工作之外,我開始嘗試各種各樣的體驗和手作活動。我和博士班的同學一起籌劃了文化
Thumbnail
這幾個月得出了: 『一切生成的最初 #本質, 是“#體驗” 、也是“#願力 ”, 更是 #相輔相成。』 因而做了一些表象&本質上的詮釋 萬物皆有框架、而框架如同一種「包裝」 就像透過行銷的包裝,去吸引人,那樣子 透過文字的包裝,也能去傳遞“真理”的抽象概念 (如上上篇文【
Thumbnail
主題發想 : 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創作理念 : 表達古典元素和現代設計之間的和諧共存之創新藝術。
Thumbnail
【建伸智慧綠建築以創新、誠信、服務為宗旨,致力提供最好的專業服務,使每棟建築都能展現智慧綠色革命(圖/建伸智慧綠建築提供)】 【李婉如/ 報導】全球碳排放量,約40%由建築產業所貢獻,在世界高度環保意識倡導下,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面對趨勢的演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普及智慧化居住空間應用,在科技計畫的支持下致力於智慧建築產業研究與推動,持續關注國內建築AIoT技術的應用趨勢。藉由數位科技的跨域整合,達到居住空間的智慧轉型、促進AIoT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提升國民生活品質,多年來透過辦理「創意狂想巢向未來」智慧化居住空間創意競賽,發掘建築空間
Thumbnail
在東京上建築室內設計課,從最近的課題裡,提出幾個對於複合施設的反思 1. 明確的軸心主題 核心的概念就像設計的靈魂般,讓人覺得不只空有外觀,能深入找到故事、有共鳴。 2. 風格與質感平衡 複合施設,整體踩在同一種頻率,達成視覺與感受的平衡。給人一體的、一個完整空間的感受。 3.
Thumbnail
「由象空間」用現況堆疊未來,為每位客戶創造空間的生活感。空間儘管小,生活還是必須樣樣都美好。用無以言喻的設計創造獨一無二空間的美,這就是由象空間不同凡響的創業理念。
Thumbnail
複雜 / 簡單 / 幾何 / 構圖 / 點綴 椅子該具備甚麼功能或者概念?做得舒服?還是要有感覺?設計是為了設計?還是為了留下火光. Complexity / Simplicity / Geometry / Composition / Embellishment What is
Thumbnail
建築的目的是為了甚麼? 如何和大自然共生。 平凡而不平凡。 What is the purpose of architecture? How to live in harmony and prosper with nature is something worth contemplating
Thumbnail
從原本廢棄場轉變為環保的綠光尋夢園 生活快樂的自我效能 在我們的生活中,「努力」是一個經常聽到且我們努力去實現的概念。在求學期間,我們通常會跟隨社會的期待,努力完成我們的學業,同時也努力獲得社交認同。對我而言,五年前除了工作之外,我開始嘗試各種各樣的體驗和手作活動。我和博士班的同學一起籌劃了文化
Thumbnail
這幾個月得出了: 『一切生成的最初 #本質, 是“#體驗” 、也是“#願力 ”, 更是 #相輔相成。』 因而做了一些表象&本質上的詮釋 萬物皆有框架、而框架如同一種「包裝」 就像透過行銷的包裝,去吸引人,那樣子 透過文字的包裝,也能去傳遞“真理”的抽象概念 (如上上篇文【
Thumbnail
主題發想 : 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創作理念 : 表達古典元素和現代設計之間的和諧共存之創新藝術。
Thumbnail
【建伸智慧綠建築以創新、誠信、服務為宗旨,致力提供最好的專業服務,使每棟建築都能展現智慧綠色革命(圖/建伸智慧綠建築提供)】 【李婉如/ 報導】全球碳排放量,約40%由建築產業所貢獻,在世界高度環保意識倡導下,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面對趨勢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