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小鳥》小川洋子|寂寥卻熠熠生輝的一生

2024/03/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鳥叔叔死了,他抱著一個鳥籠,孤獨死在家中。

raw-image

小鳥叔叔有過一個哥哥,一個非常特別的哥哥,他說著被語言學家判定為雜音的「波波語」。這世上除了小鳥叔叔沒有人能理解哥哥說的話,小鳥叔叔認為哥哥的語言是源自是哥哥曾形容「那是我們都遺忘的語言」的小鳥鳴叫。

父母死後,哥哥和小鳥叔叔便相依為命。小鳥叔叔負責家計,哥哥則顧家,兩兄弟閒暇之餘相伴一起,不與他人社交。哥哥喜愛鳥,所以小鳥叔叔總陪著哥哥接觸一切和鳥相關的事物,可以說小鳥叔叔的人生是以哥哥為中心而轉。

他是如此愛著哥哥,欣賞哥哥的語言之美,沒想到哥哥在二十三年後溘然長逝。失去重心的小鳥叔叔,他該如何面對只有自己的日子?

作家小川洋子曾在訪談說:「我認為人類創作故事的原點,在於對死亡的恐懼。」很可能是這樣,《小鳥》一書採倒敘的方式,先從主角小鳥叔叔的死亡寫起,再娓娓道來小鳥叔叔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人生。

這是我第一次讀小川洋子的作品,很喜歡作者細膩且輕柔的文字,她將《小鳥》寫成一部很優美的故事,許多負面的事情,都被作者用平靜的觀點詮釋,兩兄弟不被他人理解的一生,因此變得格外動人。

書中景物都圍繞著鳥在打轉,包括日版刻意用平假名「ことり」代表書名,其念起來有「小鳥」與「擄童犯」雙關之意,這些關鍵字也都被安排在故事的情節裡。

雖然人物設定帶點奇異的色彩,但故事相當的樸素且清澈。這對兄弟的生活非常平淡,吃著同樣的午餐、用著同樣的播放機、過著同樣的作息,最遠的生活範圍只到幼稚園的鳥屋賞鳥,不曾遠行。生活如儀式般反覆執行。然而,作者將這對不善言辭、故步自封的兄弟,寫得熠熠生輝。外人看來「無用」、「不知長進」或是「無法理解」的舉動,都透著浪漫與真誠。

(以下談論劇情內容)

「鳥籠並非用來囚禁小鳥的籠子。是為了給予小鳥適合牠的小小自由而設立的籠子。」—P.124

是小鳥叔叔時常提起的話,鳥籠在《小鳥》之意義不再是一般認為的禁錮而是舒適圈,也是無法遠行的哥哥替自己與世界畫出的界限,彷彿待在這範圍內一切平和。世上也確實有如哥哥般不同於常人的存在,只是可能沒那麼詩意。書的折口寫了一段文字「為無法發聲的人而寫」,讀《小鳥》時可以體會其文字賦有寓意,查看一些評論,有些人描述哥哥代表自閉症,並提及救助弱勢的重要。

但我不管怎麼想,都無法這麼明確去定義,個人較傾向於單純好好感受故事,好比書裡,小鳥用我們忘了的文字在歌唱,孤獨死的小鳥叔叔和社會脫節的哥哥,都用自己的方式認真活著,只是沒有人在意。

那所謂「無法發聲」的對象,除了可以是敏感、被忽視的人,我也在認真的小鳥叔叔身上,看到努力生存的普通人身影。不論是誰,都應有不為人知的美好,這是閱讀時自己有所共情的地方。

「小鳥胸針沒能唱出愛之歌。」 哥哥說。他這句話並非對著誰說,而是想要讓這句話浮向空中般,小小聲說道。 「也會有這樣的小鳥。躲在鳥屋的角落哩,一直都無法唱歌的小鳥。」—P.80

讀著讀著,也覺得感傷,忍不住想到:「哥哥有小鳥叔叔,那誰來欣賞小鳥叔叔呢?」比起哥哥與世隔絕的人生,弟弟那以哥哥為先的人生,和一般與他人有情感連繫的人一樣,只是背負的關係可能是父母、情人或是孩子。不同的是,小鳥叔叔沒了哥哥,往後只剩自己要面對的人生,再也沒有其他人,反而輕易就遭受他人汙衊,為何孤僻會變成一種過錯。

而「聲音」在《小鳥》一書中是重要主軸,它超越語言上的意義,乘載許多關係。可以如鳥般唱出愛之歌,如鈴蟲為地盤而鳴叫,或是如圖書館館員那句:「還書日是兩星期後。」擁有約定般的話語。是可以被理解、欣賞;也可能永遠傳達不到;甚至被他人以一己之私拿來利用。

與之相反,書中對於安靜又用了幾種方式去描寫:

「……就只是靜靜待著……對了,用這句話來形容你哥再貼切不過了。一直都靜靜的,一個安靜無聲的人。」—P.78
「我喜歡看別人讀書。勝過自己看書。」……「認真讀書的人,沒事不會說話,一直都靜靜的……」—P.147

不被理解,有聲無聲似乎都沒有太大的差別。

故事最令人慰藉的安排,莫過於作者讓兩兄弟的話語得以「繼承」。在哥哥死後,小鳥叔叔因思念之情,多半的時間都在追尋與鳥相關的事物。沒想到時間久了,小鳥叔叔從哥哥那承襲到波波語表露了出來。就在某天,他教會受傷的綠繡眼唱歌,讓牠唱出比同類還動聽的生命之歌。

在波波語中,小鳥叔叔最喜歡的就屬「晚安」了。這聲音一聽就讓人明白它是用來表示夜裡的小別,給人懷念、仁慈之感,就算聲音在細小,一樣能傳向黑暗遠方的某一個點。雖然心裡有預感,哥哥的「晚安」經過一在的重疊後,總有一天會變成「再見」,但每到睡覺時間,他就會想再聽到這一句「晚安」。—P.53

晚安囉,小鳥叔叔。


內容總結
小鳥
5
/5
44會員
28內容數
手拿一本書,沈浸在紙張構築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