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思考的日常練習 | 找尋靈感的最重要關鍵 | 閱讀心得 | 紅說

2024/03/2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大家好這裡是紅說,紅說是一個分享書的地方,專門分享一些不一定實用,但一定有趣的書籍。

如果想直接聽我說故事歡迎到Podcast收聽哦!傳送門:紅說|RedmanTalk




》前言:創意到底哪來的


看著別人的作品的時候,你會不會常有一些想法:為什麼別人總是有那麼多靈感?為什麼所有創意好像都被想過了?為什麼自己想老半天的想法,回頭來看這麼無趣?


如果你也有創意相關的困擾,或是對創意領域有興趣,想以此為職業、想提升自己的腦袋的;或是在藝術領域打滾,但覺得自己空有技術似乎缺少想法的。也包括身在任何領域想要創造新方向,或是想讓傳統產業注入新生命力的人。


今天要分享的主題一定很適合你。


創意,就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原因,不管是創新出截然不同的想法,或是跨領域的異域合作,只要想在這個時代站住腳,創意一定是不可缺少的技能。


即使是現在某個看似壯大、在某個領域的龍頭,最後也可能因為守舊,沒有跟上趨勢,沒能即時想出創新方式而被打落神壇,由此可知創意的重要性。


怎麼大家的東西都一樣

學生不知道如何想出有創意的作品,最後把創意歸納到天份

以前我在設計系的時候,因為每個學期都有二個到三個的設計題目,時程很趕,所以大家通常拿到題目後,就會上網查相關的主題,看看是否能因此增進想法,或是靈光一現。


可惜的是,因為如此,大家在網路上能查到的資訊就是那些,所以最後做出來的成果發表內常了無新異,大同小異。回想起來覺得很可惜,在一個最能發揮的時候卻沒有發揮到。


有時候是因為教育的方針,大學通常以邏輯、理性思考為培育目標,在創意方面的著墨較少,導致學生不知道如何想出有創意的作品,最後把創意歸納到天份


在不明白創意為何的狀態下,當然直接轉向網路,就像日常生活一樣,遇到任何問題馬上查,因為方便以及太過直覺,依賴著搜尋引擎這個外部大腦,跳過了用自己腦袋思考的這個階段,所以當遇到創意問題,自然不知道從何著手。


上網有時候的確能激發出一些想法沒錯,但如果養成一有問題就上網查資料的習慣,一次次的剝奪了思考的機會,久了也漸漸不會思考了。


除此之外,還一個缺點,因為網路的資訊都是好幾手之後資訊,比起自己思考過後的原創性解答,本質差異很大。因為每個看起來很棒的想法,都是因為當問題找上某人,因為背景、生長環境、文化等等的差異,創造出思維的差異性,所以照理來說每個人的答案都會有所區別的,所以當自己了解越多事情,對於周遭有更深入的關注時,想法的排列組合就更多樣化,創意也就隨之而來,這是上網所達不到的。


》創意根源:問題意識

其實創意是有公式的,並不是如同書上或電影演的,都是神來一筆

那,怎麼做?其實每個看似特別的想法,都來自於好奇心,當對這個某個領域,某個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具有好奇心,因而產生「問題意識」時,都是在種下一顆未來有可能成大樹的種子。


其實創意是有公式的,並不是如同書上或電影演的,都是神來一筆。又或者說,看似突如其來的創意,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


當我們因為好奇心,而在心中種下名為問題的種子時,平時過眼雲煙的資訊,則成了水和陽光,所以在某個風和日麗的上午,種子突然碰的一聲,發芽了!這就是創意產生的時候。當問題遇上相對應的訊息,最後產生創意,彷彿一連串的化學反應。


由此也可知,即使看再多書或閱讀再多資訊,也不見得會有創意。沒有問題的意識,也就是連種子都沒有種下,澆再多水也不會有芽冒出來。所以保有問題意識是對創意思考來說最重要的根基。


蜘蛛網越大,獵物越多


再舉一個例子,想像「問題意識」就像是在腦中結了一個蜘蛛網,當名為「資訊」的獵物出現時,飛過去的時候就有機會黏住獵物,補捉到它。如果今天沒有結網,蟲飛過來了,唯一會發生的事,就是蟲又飛走了。可能有人會說,不是所有蜘蛛都會結網,那就有點偏離主題了!


相信到此處各位已經知道問題意識對於創意思考的重要性,但光是如此,肯走是不夠的,當人的野心太大,但實力不足以撐起自己野心時,那唯一會被撐起來的就是那顆被畫大的大餅,看得到但吃不到。


回到蜘蛛網的案例,蜘蛛光是結網是不夠的,可能的話,必須盡量把網結大、結得更密,才可能最大程度的補捉到獵物,否則獵物上門,小隻的飛過去,大隻的捉不住,網子呢,白結了!


當人的見識越廣,得到的經驗,看遍的書,去過的地方,挑戰過、嘗試過的事情就多時,網子就能結得又大又密,什麼都逃不過。


試想,當今天有人在討論如何做出一道芋頭創意料理時,如果因為自己沒喝過牛奶,假設牛奶出現在眼前,也就不會想到「牛奶加芋頭味道可能不錯哦」的想法。


答案來自於問題,而問題要中要得到答案則仰賴於見識。是一個彼此互助的過程。


本書的核心概念就是如此,多點好奇心,多看書、多增廣見聞,培養問題意識,學會觀察怪異之處,同時提出問題。並且不要一有問題就上網查,靠著每個人的獨特性去思考出具有差異性的答案,如此一來化學反應就會「碰」的產生。種子就會發芽,蜘蛛就會捕捉到獵物。


》差不多就衝了

光有想法,顯然不夠,有想法之後最困難的部分,就是所謂的「行動力」


很多人常會出現這種思維,認為想法要完全到位,才有行動的價值,不喜歡犯錯的感覺,要就想到非常仔細再行動,然後一次到位。


最後的結果如何,是的,通常就是沒有結果。


想要把想法思考完美後再行動這個想法看似合理,其實有個致命性的問題,就是天不總是從人願啊!


一路上的變數其實非常多,想半天可能遇到的問題沒遇到,反之,沒預料的問題接踵出現,這才是常態。


真正的做法,就是差不多就衝了,邊做邊累積經驗,才能遇到真正的問題,也才有機會去解決問題,把自己的創意思考真的實現,而不僅是停留在思考的階段。有了問題,去思考並且行動,遇到錯誤,改善,這才算是從創意思考到實踐的迴路。所謂的失敗其實不是失敗,只是某種實驗結果,而每個實驗結果就是經驗的累積,先行動才有機會走錯路,走錯路也才知道哪些是正確的路。


》農夫的案例

有行動才有錯誤,問題才會因此出現

舉我種茄子的經驗跟大家分享,當初我只有很粗淺概念,不過以為自己知道全局的狀態下,就開始種植茄子。


最初一切都很順利,因為有點像照本宣科。但漸漸的,因為氣候的差異,以及栽種久了土壤產生化學及物理性質的改變,導致茄子開始不那麼漂亮時,這才知道原來問題在這。


有行動才有錯誤,問題才因此題現,這是不實際行動不會遇到的問題,而有了這些問題,在找答案的思考上才更有方向,知道作物種植上不是只是線性息考,其實是多種條件的排列組合,一切都要試了才知道結果。


因為氣候、水分、病蟲防治方式、周遭環境、肥料施用時機等等慣例上的差異,導致許多不同的結果,而這些結果在當初我怎麼會知道呢?不實際種植,從中作實驗然後觀察,答案永遠跟最初想的不一樣。


所以當想法有了,對於思考的內容差不多有個形狀就可以先行動了。


》創意思考的總結


此處為大家做個結論,

首先是養成產生「問題意識」的習慣,每個種子不一定都會發芽,但是有種有機會;再來適當的澆水照太陽,增加知識以及見識與個人的見聞,這些元素都有了,就有機會長出名為創意的芽來。而芽既然已經長出來,就能試試哪些栽培方法更試合這棵新芽,經過行動,就有機會慢慢把芽培育成大樹。


》其他還有...

以上講的是整個創意思考從開始到最後的流程,似乎比較少琢磨如何面對資訊。有了問題但在轉換資訊上,作者非常佛系,佛到讀者會覺得:真的假的?


他提出,面對資訊,不整理,不回想,不刻意記憶,大概有個概念這樣就好。某些部分我很認同,有時候我們會對於一個問題有很多相關資訊,在初期會把資訊分門別類,方便要找的時候好找,不過依據經驗來說,很多資訊最後要用的時候根本也忘記自己蒐集過這些資訊,最後變成浪費時間整理同時也用不到的結果。


作者覺得有問題意識後,有用的資訊自然會記得,忘記代表不重要,整理也是多餘的。他研發了一種腦袋抽屜的方式,生活中不必整理這些資訊,而是在腦中記住就好,在腦中分類,利用大概念記住有過這些資訊,要用的時候區腦袋抽屜翻就好。


不過在這個章節我看下來覺得有困難之處,因為作者記憶力一定很驚人,要達到他的境界並不容易,他似乎沒有發現到自己記憶驚人所以能用這種方式處理資訊,以為大家都是這樣所以提出這個方式。


所以不整理資訊的方式我蠻認同,但在抽屜記憶法上尚有存疑,所以在這個部分沒有太大著墨,才以本書的主軸觀念闡述創意思考到行動的過程。


》結語


那些感覺很多創意的人並不是腦袋袋異於常人,看完本書會發現,是他們更擅長種下種子,常常問問題並且從中去找答案的人,最後能解決的問題就比較多。


這些人通常擅長把思考當成日常,書中是把這些事實點出來,創意其實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情,又了問題意識後,面對能解開問題的資訊時,自然就會有創意的產生了,剩下的,就是行動了!


概念就分享到這,當下次因為好奇心產生問題時,記得不要馬上查資料,自己先思考看看,好的創意可能很快就從各位的腦中生出來囉!


這裡是紅說,下次見!

內容總結
創意思考的日常練習
4
/5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