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還在連載中,而動畫剛播完第一季,雖然尚未完結,但動畫倒是掀起了一股旋風,這感覺挺微妙的,好像頗長一段時間沒有單以漫畫形式掀起旋風的作品了,諸如《進擊的巨人》、《鬼滅之刃》都是動畫化之後讓觀眾回頭找漫畫來看。更奇妙的是,有別於前兩部有較多動作場景的作品,《葬送的芙莉蓮》大多數內容都是文戲,故事多半聚焦在很多人生感悟與觸動心靈的事件上,而我近年其實很少看日本動畫了,因為總覺得很拖戲,敘事節奏緩慢又耗費許多時間停留在幾個場景上,但《葬送的芙莉蓮》卻很神奇地讓我不做任何加速也不會覺得不耐煩地看完了一整季。
【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其實最大的動力之一還是我對魔法的癡迷。講癡迷好像有點嚴重,像是我會偷偷在家有個地下室研究魔法之類的,其實並沒有這麼誇張,只是從我接觸奇幻世界以來,我就對各種魔法、法術交織的這個精神世界有特別強烈的興趣。當然還小的時候多半都是注意所謂的「攻擊性魔法」這種具有比較炫麗特效的法術類別,但隨著年歲漸長,加上認知到魔法世界大概是真的不可能,《葬送的芙莉蓮》中對於魔法這項技能的解說卻也開啟了另一條認知路徑。
從漫畫到動畫,真正讓我認真關注這部作品的時刻,是芙莉蓮解開了八十年前的封印,釋放魔王大將庫瓦爾,並且與費倫聯手擊殺他的那段故事。這只是個小而普通的戰鬥片段,甚至放在這部以探究生命意義引起眾多讀者矚目的作品可能還略顯俗氣,但當年威震天下的「殺人魔法」經過八十年解析成為「一般攻擊魔法」這個概念卻深深吸引我。許多奇幻作品中都有魔法,而稍微細膩一點的作品就會有發展完全的各類魔法體系,但很少會在作品中看到「魔法的進化」這個概念,魔法的學習或許是師傅的傳授、如遊戲般等級提升後的領悟,或是像《葬送的芙莉蓮》中部分藉由魔法書的獲取學習,雖然有些作品也有魔法協會、魔法升級的概念,但在單一作品中看到魔法體系成長卻很難得,或許也是因為《葬送的芙莉蓮》的故事本身就包含了時間流逝這個概念吧。
此外數十年前的高階魔法,今日卻成為入門基礎,這件事本身就很有趣。試想人類社會的諸多學科不都是這樣一路走來的嗎?人們曾經沉浸在牛頓力學後認為科學已經發展到極致的年代,直到愛因斯坦橫空出世發表了相對論帶領人類前往更高次元的世界,而現今更進化的量子力學又讓相對論彷彿古典物理一般,這其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曾經是學科的頂點,卻成為了下一個世代的基石、入門學問。或許有人會說學問的進步不就是如此嗎?但更令我感興趣的是如何入門,人類不像芙莉蓮、賽莉耶那樣擁有千年生命可以慢慢累積知識,我們對科學知識的累積來自前代人對知識學問的解構重組再造,精煉成能快速讓後來者吸收的形式,與此同時,有時我也想像著或許人腦也在這樣的知識汲取過程中不斷進化,讓我們能用更快更有效率的方式傳達與吸收不斷膨脹的海量知識內容,可能有一天我們也會進化到如同《異星入境》中的外星人那般用一個圖案就可以表達千言萬語,也同時在看到圖案的那一瞬間就明白其包羅萬象的內容。而具有這種累積進化能力,也才讓賽莉耶對芙莉蓮說出總有一天會有能打敗她的人類,開啟人類的時代。
隨著故事進展到一級魔法使測驗環節,作品對魔法的描述更傾向於「想像力」在魔法中的重要性,從魔法對戰到最後的面試,能對自身實力以及想像力發揮到甚麼程度成為評斷魔法使資質的代表特徵。乍看之下是老生常談:「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面對這樣的場景:「如果你想像不出贏過對手的樣子,你就不可能擊敗他。」但這一段讓我更有感觸的是如何看待「想像力」這個概念。人們常說有想像力也代表有創意,能夠不斷地創新、進步。但或許也曾經聽人說過:「人沒辦法想像沒見過的東西。」甚至還會有人說:「想像只是舊有概念的重新組合。」隨著近年人工智慧的發展,創意與想像力成為更重要的課題。如果認同想像只是舊有概念的重新組合,那人工智慧的強大似乎更顯得無法阻擋,畢竟要是當人工智慧掌握了比人類更多、更廣的「概念」,那麼搭配他們強大的重組計算能力,轉瞬間就能產生更多超過人所能及的新組合。但如果樂觀一點,相信人類心靈的確存在能「無中生有」的想像與創意,那這可能就會是人類與人工智慧最關鍵的差異。
再深入一點,雖然動畫至今,《葬送的芙莉蓮》的世界中始終沒有真正的「創新」,芙莉蓮是不斷的尋找新魔法;人類社會是不斷的修正、改進魔法體系;賽莉耶就目前動畫劇情來看也只是「學」了很多魔法,甚至有可能整部作品到最後都不會真的打破某個預設好的魔法世界框架。但部分概念說起來還是相當有趣,例如整個世界只有約略五十名一級魔法使,這也代表著現階段只有這五十個-應該要加一,芙莉蓮有這樣的實力,而她是無法想像賽莉耶會讓她通過,並非打不贏-魔法使具有突破人類想像極限的能力,綜觀人類社會,數十億人出生死亡,能打破人類思想界線的不也是只有那寥寥數人嗎?但也就是這麼幾個人的引領,才讓創意與想像力一直成為我們有別於其他已接觸物種的關鍵因素。
其實也是因為我特別喜歡魔法這個概念,所以難得遇到一部能將這項概念講得這麼深的作品感到非常喜愛。而《葬送的芙莉蓮》更廣為人知的或許是作品對於人生與壽命長短所印照出來的生命意義與解釋,從一個有千年歲數的精靈視角看待人類數十年的經驗如何一代代傳承並茁壯。講述生命時光流逝的作品很多,但我覺得或許《葬送的芙莉蓮》吸引人的地方,在於這類作品一定避不了描述「悔恨」、「遺憾」這些面向的情感,可是以人類視角出發的作品,有很多物是人非的遺憾意識到時已是主角垂暮之年,早已無力彌補、改變,但芙莉蓮所經歷的一切,雖然也有許多逝去不再回的過往,可是她還有機會再相遇新的人,進而獲得彌補那些遺憾的機會,也許這些後來的轉變,多少也滿足了觀眾一些些補償心態,同時很有趣的,作品中也不會哭天搶地的追悔,而是淡淡的、靜靜的,卻深深釘入觀眾的內心。
令人喜愛的一部作品,但越令我著迷,我就越擔心未來會不會爛尾。可是再轉念想想,那我又期待著怎樣的結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