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生的憂鬱 | 人生哲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樹木不慌不亂,也不心煩,總是在寂靜中靜靜地等待著,忍耐著,我們也應該學習松樹和冷杉的態度 — — 《超譯尼采》

樹木總是生生不息,綠葉滿滿。因為樹木或盆景悄悄透過樹枝伸展,解除樹身的悶氣。傳統中醫乃是經由「取類比象」,來思考藥方和養生。例如,只要翻翻本草書籍,會發現「柴胡」的功能是「紓肝解鬱」,所以中藥《逍遙散》就包含柴胡。


Woods vs. Forest: What's the Difference?

Woods vs. Forest: What's the Difference?


但長期吃藥,並非好事。中醫的觀點,肝屬於五行的「木」,人體手腳,如同樹木的樹枝,走走路有助於紓肝解鬱,因為寫作人常常坐在書房或咖啡廳趕稿,很容易悶住肝氣,因此每天固定走走路,是養生的竅門之一。有些西方作家也樂於走路,如盧梭寫出《漫步隨想錄》,又如巴西暢銷作家保羅.科爾賀,每天要走好幾個小時的路。


作家長期走路,是可以激發靈感,又能和大自然為伍。寫作人的狀態,就是「孤獨」,但孤獨並不可怕,大自然跟我們作伴,大自然給我們氣息,更讓我們遠離憂鬱。我每天固定要到公園的操場走好幾圈,過程中,邊走邊想,往往一篇文章或一首詩,便孕育而生。


最近,常常和一位精神科醫生聊天,他本身竟然也認同中醫的養生觀點,讓我大為詫異。

「王醫師好!近日臉色發光,走起路來非常輕盈,代表生活壓力慢慢解除,不好意思,貧道胡言亂語,請不要見怪!」

「辜老,不客氣,晚輩已經辭掉醫院的工作,到處當志工。」

「哇!這變化太大了,當個醫生,又是主任,收入高,地位教人稱羨,為何會離職?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坦白說,當了八年的精神科醫生,每天門診都爆滿,收入分紅確實好幾位數,但覺得自己犯了不少錯誤,有時候覺得運氣好,要是繼續便宜行事,恐怕日後會出問題。」

「哎呀,許多醫學系學生害怕醫療糾紛,不少畢業生總是選擇精神科,不像外科手術,至少不會出人命!」

「你講得非常有道理,但每次病號一進來,不分青紅皂白,馬上鐵口診斷是憂鬱症,開立的藥方不外乎是『萬憂消』、『斬鬱寧』之類的藥。」

「醫生開藥是天經地義,病號接受門診,要是不拿藥,心中也會毛毛的。」

「問題是,我自以為是,認為不會出問題,有時候看了太多病號,不耐煩,難免會想到下班之後,趕快邀約藥廠業務員去打高爾夫球。」

「運動是好事,你在擔心什麽?」

「哎呀!醫生當久了,總是會養成權威人格,造成『確認偏誤』。半年前,我太太罹患新冠肺炎,一直咳嗽,時時刻刻抱怨,甚至焦慮不安,晚上常常失眠。我只想著高爾夫球,一時疏忽,誤診為憂鬱症,並連續給她服用兩個禮拜的抗憂鬱症的藥。」

「到底發生什麽狀況?」

「真是淒慘無比!半夜起床,竟然出門去公園散步,有時候一吵架,拿起菜刀,往我頭上射過來,幸好沒有鬧出人命!」

「可以說是不幸中的大幸。」

「後來,她服用清冠一號後,病情好轉,我開始傾聽她心中的苦惱,逐漸解開心結,有時候也會講講笑話給她聽。」

「嗯,當年你要是能夠好好傾聽患者的心聲,不要馬上開藥,也許現在會留在醫院看診。」

「晚輩真的呆不下去!目前的醫療體系,動不動就誘惑你開刀。去年,老媽心悸,到了心臟科看診,聽信醫生的診斷,裝了兩隻支架,結果三個月就往生了,要是不裝的話,也許還活得好好的。」


「目前,你有何打算?」

「坦白說,賺了一堆鈔票,有什麽用!良心實在不安,近日閱讀一些有關憂鬱症的論述,赫然發現光是開藥,問題很嚴重。回想過去,覺得自己運氣好,病患沒有上門來理論,否則麻煩大了。」

「說的也是。」

「我計劃捐一大筆錢給慈善單位。日後有人找我診斷,除了免費之外,絕對不開藥,而且一定傾聽對方的說詞,從中破解問題所在。」

「嗯,德國大文豪歌德在《浮士德》強調,凡是有心向善,都應該得救。」

「哈!謝謝辜老,願意百忙之中,聆聽晚輩的抱怨!」

「你終於開懷大笑了!那貧道功德一件!」


憂鬱的系譜


憂鬱到底是什麽?各方見解,有所不同。文人思維跟開業醫生,必然有所差異。昔日美國洛杉磯發生一件妙事,話說三名嬉皮,故意三個星期不洗澡,也不剪頭髮,然後到醫院掛精神科門診,見到醫生則胡言亂語。診斷的結果,必須住院治療,到了吃藥時間,一塞進嘴巴里,並沒有吞進去。一個月之後,他們卸下偽裝,醫生竟然認為是痊癒了,而且可以出院!


英倫才子艾倫 · 狄波頓 ( Alain de Botton ) 經由寫作、演講、辦學,長期為美好人生貢獻心力。近作《人生學校:情緒教育》( The School of Life: An Emotional Education ) 指出:「我們要禮讚憂鬱。憂鬱並非憤怒,也非怨恨,它是悲傷國度中一顆高貴的物種,源自於我們坦然接受失望和受難是人類經驗的核心。它並不是需要治療的混沌,而是以柔情而平靜地認知到痛苦是人生旅程必經之路。」


文藝復興時代,英國學者伯頓(Robert Burton )寫出《憂鬱的解剖》,書中強調:「我寫憂鬱是想藉此忙活起來,以避開憂鬱。」,並引用阿拉伯名醫拉齊(Rhazes ) 的金句——憂鬱的種種成因中,當以閒散為最,而最佳的療法又莫過於忙活。


病氣力


至於日本精神分析學家岸田秀則是特例。中學期間,正當日本敗戰後的重建,某日逛到書店,信手翻到一本寫真集——《硫磺島》,看到日軍的死體照片,當場受到極大的震撼。家中開設戲院,母親要他繼承家業,但他堅持走上學術研究,進京就讀早稻田大學。面對二戰慘狀和內心對母親的歉疚,他竟然罹患憂鬱症。


針對自身的症狀,他並沒有氣餒,決心研究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畢業之後,尚未取得專任教職,一邊翻譯,一邊苦讀精神分析理論。後來,他獲得獎學金,遠赴法國史特萊斯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回到日本,擔任和光大學教授,行有餘力,大量寫稿。


1980年代,日本誕生許多學術明星,新書一上市,總是叫好又叫座。岸田秀處女作《懶人的精神分析》問世之後,一年半竟然賣了38刷。此書內容,非但批判二戰軍國主義,同時分析美日的糾葛。日本作家以和為貴,大多不敢講真話,但岸田秀大力批判二戰期間,日本歷史造假,洗腦國民,危害甚大。此外,批判美國也不手軟,尤其強調日本軍事外交受制於美國,簡直淪為殖民地。文筆犀利,有時候日本歐吉桑歐巴桑還會寫信開罵!


岸田秀在大學開課,講解精神分析,堂堂爆滿,其優點在於能夠以淺顯的語言,將曖昧不清的精神分析術語說得一清二楚。他指出,精神分析如同考古學,前者探討過去的傷痕,挖掘無意識,而考古學則經由遺跡解讀遠古社會的形形色色。經由意識壓抑到無意識,不安焦慮會一再出現,衍生強迫行為。


強迫行為不斷出現,便是人的「舊故事」,可稱為「神經症」,因此人要創造「新故事」來解除症狀。他探討日本歷史,解讀美國,甚至重新看待世界史,目的就是掃除心中的陰霾。但到了中年憂鬱症再度爆發,一度找上精神科醫生治療。此外,一度腦出血,只好動手術才挽回生命,期間好幾年中斷寫作。


岸田秀晚年發明「病氣力」這個名詞,大意是說為了治療自己,透過不斷寫稿出書,來緩解自身的憂鬱症。換言之,基於病氣,產生寫作力,從而發揮生命力。目前,他已經87歲,依然健筆、健食、健步,看來看醫生服用藥,效果不大。也許,他回顧一生,難免會承認,寫作是最好的治療!




avatar-img
7會員
1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懶人國 的其他內容
前天和一位好友相約聚餐,酒酣耳熱之際,難免聊到保養身體的竅門。多年來,我們各自努力,一有心得,總是會互交流。這位老兄常常一夜幾瓶啤酒下肚,要是興致一來,紅白酒接著猛灌,有時候也許心情欠佳,藉著燒酒逃避現實。幸好他尚未淪為酒鬼,畢竟時時刻刻跟酒為伍,以致於酗酒,恐怕死神會找上門。貧道習慣稱他為「年輕人
各位看客,你們認識多少大師?比如說普魯斯特、德希達、傅柯、胡適、錢鍾書。據說,南港中央研究院內部人士,常常互稱對方是大師,如此一來,大師、晶片、雄三飛彈,乃成為台灣三寶。大師的言行,每每貼近神諭神蹟,一舉一動,備受關注。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出現大師,從而照耀人間,福國利民。日後大師往生之後,依然點亮地
中午出門逛街,巧遇一位年輕友人路易,興致一來,請他用餐,順便敘敘舊。記得他已經畢業半年,如今賦閒在家,準備攻讀研究所。 「謝謝辜老請客!窩在家裡好幾個月,白天準備考試,挺單調無聊的。每天晚上,總是滑手機追劇,兩個月下來,眼睛開始紅腫,這樣下去,麻煩大了!」 「聽說你有意投靠考創作研究所,是不
哈囉,大家好!我是貓。體型跟人類不一樣,屬於貓科,聽懂了嗎?我生下來就二十歲了,心老貓不老,人稱「姥貓」,這跟老子有異曲同工之妙,相傳他老人家生下來,竟然已經八十歲。聽說我剩下十年可以活,所以晃遊打屁過一生,天地興亡兩不知。 疫情三年,嚐進人情冷暖,有些主人潑水趕我,有些灑鹽巴,甚至用
慘綠少年粉紅少女,一轉成大人,逐漸在各行各業扮演成熟的角色,心中總是期待自己事事順利,百戰百勝。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帥哥美女也會摔跤,此時啟動反思,掌握人事的詮釋權,轉機方能萌生。但要擁有這項接近「特異功能」的超能力,談何容易,除了大量閱讀,拜師學藝,更要徹底實踐一番。 這十年來
人生處處充滿驚喜,當今網路大行其道,失聯多年的友人竟然能透過臉書再度互動。上個世紀末,遠赴倫敦,研讀英國現代文學,期間認識不少外國友人。尤其是滿口笑話的李查 ( Richard ),我們分配在同一組,隨時要做報告,內容不外乎維吉尼亞吳爾夫和喬伊斯的小說,以及艾略特的詩歌。 事事多變,李查並沒有
前天和一位好友相約聚餐,酒酣耳熱之際,難免聊到保養身體的竅門。多年來,我們各自努力,一有心得,總是會互交流。這位老兄常常一夜幾瓶啤酒下肚,要是興致一來,紅白酒接著猛灌,有時候也許心情欠佳,藉著燒酒逃避現實。幸好他尚未淪為酒鬼,畢竟時時刻刻跟酒為伍,以致於酗酒,恐怕死神會找上門。貧道習慣稱他為「年輕人
各位看客,你們認識多少大師?比如說普魯斯特、德希達、傅柯、胡適、錢鍾書。據說,南港中央研究院內部人士,常常互稱對方是大師,如此一來,大師、晶片、雄三飛彈,乃成為台灣三寶。大師的言行,每每貼近神諭神蹟,一舉一動,備受關注。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出現大師,從而照耀人間,福國利民。日後大師往生之後,依然點亮地
中午出門逛街,巧遇一位年輕友人路易,興致一來,請他用餐,順便敘敘舊。記得他已經畢業半年,如今賦閒在家,準備攻讀研究所。 「謝謝辜老請客!窩在家裡好幾個月,白天準備考試,挺單調無聊的。每天晚上,總是滑手機追劇,兩個月下來,眼睛開始紅腫,這樣下去,麻煩大了!」 「聽說你有意投靠考創作研究所,是不
哈囉,大家好!我是貓。體型跟人類不一樣,屬於貓科,聽懂了嗎?我生下來就二十歲了,心老貓不老,人稱「姥貓」,這跟老子有異曲同工之妙,相傳他老人家生下來,竟然已經八十歲。聽說我剩下十年可以活,所以晃遊打屁過一生,天地興亡兩不知。 疫情三年,嚐進人情冷暖,有些主人潑水趕我,有些灑鹽巴,甚至用
慘綠少年粉紅少女,一轉成大人,逐漸在各行各業扮演成熟的角色,心中總是期待自己事事順利,百戰百勝。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帥哥美女也會摔跤,此時啟動反思,掌握人事的詮釋權,轉機方能萌生。但要擁有這項接近「特異功能」的超能力,談何容易,除了大量閱讀,拜師學藝,更要徹底實踐一番。 這十年來
人生處處充滿驚喜,當今網路大行其道,失聯多年的友人竟然能透過臉書再度互動。上個世紀末,遠赴倫敦,研讀英國現代文學,期間認識不少外國友人。尤其是滿口笑話的李查 ( Richard ),我們分配在同一組,隨時要做報告,內容不外乎維吉尼亞吳爾夫和喬伊斯的小說,以及艾略特的詩歌。 事事多變,李查並沒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花精,是一種平衡情緒的療癒方式。透過花精的使用,我們會一層一層剝開自己的情緒,進而更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Thumbnail
遊走在古木參天的構樹林下,蒼翠欲滴的蔥鬱林葉,在大雨的沖洗下顯得格外耀眼,腳下踩著構樹成熟落下的紅色果實,鋪滿了人行道上色彩單一的木板。 這是我的休閒時間,也是我最愛的地方,每當心情不好,或是有著複雜情緒時,我總是離開塵囂的世界,來到這繁華落盡的無人問津地帶,享受著翠綠般的霧氣。如果說夢想是靠無限
Thumbnail
松科植物高大長壽又充滿能量,和安全感、歸屬感及父愛等有關。當兒時缺乏關愛,長大後往往有不自信、膽怯,容易焦慮的現象。
Thumbnail
本月的背景抽到讓人安心的 #沼澤茶樹,也是一支用來安撫跟止癢的油,這個季節天氣變化多端,不管是濕熱還是偶爾出現的陰冷,都讓身體感到迷惘,外在環境變動也多,此時最忌瞎忙,忙是必然的,但盲目地用力就可能讓身心耗損更快。
Thumbnail
臺灣油杉是臺灣特有種、冰河孓遺植物,具科學研究及基因保存價值。本文闡述了「臺灣油杉」的歷史價值和在「0km 山物所」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文章中也提及了森林療癒的概念和意義。文章帶領讀者走進大自然,感受身心靈舒緩的狀態,是一趟充滿感恩和探險的旅程。
Thumbnail
參天古木日照蔽 木落蕭蕭人罕跡 虯蟠根腰壯三圍 冠頂鳥鳴聲依稀 樹猶在植人不見 人事蜩螗涕淚翳
Thumbnail
透過芳香療法幫助我們回歸自己的內心。天然精油源於植物,每株植物各有其歷史、神話以及心理作用和藥理作用等多樣背景。在使用這些精油時,更需要注意身心的感受,不要過度依賴。文章中還提到傳說故事中有關雪松的使用,最終,建議在任何療癒過程中都應該時時關注身心感受,成為自己最在乎自己的人。
Thumbnail
冷靜是智慧的門戶,勤勞是成功的種籽; 感恩是幸福的泉源,懺悔是改過的妙方。
Thumbnail
情緒的樣貌總該適時揭露,讓真實的思緒得以被看見,讓長久隱藏在陰暗處的心念沐浴在陽光下,去感受微風輕撫的舒暢,並且體驗日常生活中的歡愉與美好!《 芳療師陪你聽情緒說 》/ 鄭雅雯 Vivian 最近這段時間,心中總有股莫名想接觸松樹林的渴望,渴望中帶著遼闊的畫面。這個來自於內在的畫面甚至讓我仿若真實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花精,是一種平衡情緒的療癒方式。透過花精的使用,我們會一層一層剝開自己的情緒,進而更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Thumbnail
遊走在古木參天的構樹林下,蒼翠欲滴的蔥鬱林葉,在大雨的沖洗下顯得格外耀眼,腳下踩著構樹成熟落下的紅色果實,鋪滿了人行道上色彩單一的木板。 這是我的休閒時間,也是我最愛的地方,每當心情不好,或是有著複雜情緒時,我總是離開塵囂的世界,來到這繁華落盡的無人問津地帶,享受著翠綠般的霧氣。如果說夢想是靠無限
Thumbnail
松科植物高大長壽又充滿能量,和安全感、歸屬感及父愛等有關。當兒時缺乏關愛,長大後往往有不自信、膽怯,容易焦慮的現象。
Thumbnail
本月的背景抽到讓人安心的 #沼澤茶樹,也是一支用來安撫跟止癢的油,這個季節天氣變化多端,不管是濕熱還是偶爾出現的陰冷,都讓身體感到迷惘,外在環境變動也多,此時最忌瞎忙,忙是必然的,但盲目地用力就可能讓身心耗損更快。
Thumbnail
臺灣油杉是臺灣特有種、冰河孓遺植物,具科學研究及基因保存價值。本文闡述了「臺灣油杉」的歷史價值和在「0km 山物所」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文章中也提及了森林療癒的概念和意義。文章帶領讀者走進大自然,感受身心靈舒緩的狀態,是一趟充滿感恩和探險的旅程。
Thumbnail
參天古木日照蔽 木落蕭蕭人罕跡 虯蟠根腰壯三圍 冠頂鳥鳴聲依稀 樹猶在植人不見 人事蜩螗涕淚翳
Thumbnail
透過芳香療法幫助我們回歸自己的內心。天然精油源於植物,每株植物各有其歷史、神話以及心理作用和藥理作用等多樣背景。在使用這些精油時,更需要注意身心的感受,不要過度依賴。文章中還提到傳說故事中有關雪松的使用,最終,建議在任何療癒過程中都應該時時關注身心感受,成為自己最在乎自己的人。
Thumbnail
冷靜是智慧的門戶,勤勞是成功的種籽; 感恩是幸福的泉源,懺悔是改過的妙方。
Thumbnail
情緒的樣貌總該適時揭露,讓真實的思緒得以被看見,讓長久隱藏在陰暗處的心念沐浴在陽光下,去感受微風輕撫的舒暢,並且體驗日常生活中的歡愉與美好!《 芳療師陪你聽情緒說 》/ 鄭雅雯 Vivian 最近這段時間,心中總有股莫名想接觸松樹林的渴望,渴望中帶著遼闊的畫面。這個來自於內在的畫面甚至讓我仿若真實